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1

在一幢高大的写字楼里,有一大拨男子,他们是“周董”和他的员工们。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2

周董有一把金光闪闪的办公座椅,来给周董汇报工作的员工,都会被这把霸道的座椅亮瞎眼。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3

眼里有了光,心里就有梦想,周董的座椅成了员工们心中的白月光。

慢慢地,有些员工想明白了——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4

于是,员工小齐开始出门摆地摊,小宋开始研究炒股,小晋开始研究种地……

总之,一顿玩命操作后,这些员工兜里有了钱,但眼里没了周董——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5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6

对不起!这里的周董跟你们的“小公举”没半毛钱关系。

这里的“周董”是指周天子,“员工”指的是各诸侯国。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7

而刚刚讲的是,周朝末年,各诸侯国翅膀变硬,不争馒头争天下的故事。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8

与此同时,在这个合久必分的乱世,有三位愤青挺身而出,意图救世救民,于是他们一头扎了下去——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9

投入了儒家的怀抱。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10

没错,我说的这三个人就是孔子、孟子和荀子。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他们对救世有什么建议。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11

采访完孔大爷,迎面又走来一位看似面和心善的大爷——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12

孟大爷话音刚落,一阵夹杂着抬杠气息的疾风扑面而来。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13

这个人,就是荀子。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14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15

荀先生天生口才好,语速超快,下面我给大家简单翻译一下:荀子说了些什么?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是孟子的孙子辈。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16

荀子能够在大咖云集的时代出名,并不是因为有好运护身,而是因为他不走寻常路,俗称“唱反调”。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17

孟大爷曾说,人性向善。

但在荀子看来,人一出生,就有各种欲望。比如,饿了想吃,困了想睡。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18

就算长大了也不是好东西:小张盼位子,小李要房子,老王馋妹子……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19

为了实现这些欲望,有些人就开始做损人利己的事儿。

为了泡妹子去犯罪;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20

为了抢地盘去杀人。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21

于是荀子发出感叹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22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天生就有各种欲望,不论君子、小人,都是一个德性。

也就是说,人一生下来,好比一张白纸,但因为有欲望、要生存,所以就会变坏。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23

于是本性的白纸不再纯洁,人也变污了。

难道这个世界不会好了吗?当然不是。

荀子说了,人性虽恶,但只要用对洗衣粉,洗白很容易!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24

这就是荀子所说的性恶论。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25

那怎么洗白呢?拆开荀子的“洗衣粉”,里面赤裸裸地写着两种方法。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26

方法一:自己手洗

举个例子,话说有一天,小李家的鸡越狱跑到了街上,以“一鸡之力”引发了一阵骚乱。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27

有人行善,有人作恶,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咋这么大呢?荀子研究发现,成为好人的关键是后天的努力!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28

可是要怎么努力呢?

比如多读书,不仅能开发想象力、开阔眼界,还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29

除了多读书,还要“吾日三省吾身”:有没有扶张妈过马路?应不应该偷看李嫂洗澡?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30

只有不断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思想觉悟,才会变成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好人。

这个不断修行的过程,就是荀子所说的——

积。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3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至今唇齿留香的《劝学》,就是荀子在教你怎样学做好人。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32

明白了吗?这就跟你每天坚持学习,就更有可能考上好学校是一个道理。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33

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积积复积积”。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34

有些人内心的污垢太顽固,光靠手洗是不行的,还得借助外力。

方法二:外力机洗

模式①:漂洗

只要是个人,都会有欲望。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35

但现实往往是“兽多僧少”,有欲望的人占了大多数。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36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资源都是有限的,但每个人想要的又太多,这时候要怎么对付多余的欲望呢?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37

荀子认为,孔子提倡的礼制就很棒:所有人被分成三六九等,然后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到各个阶层中。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38

比如,“黄金座椅”只有一把,那是属于天子的,下面谁都别惦记,这就是和谐的君臣关系。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39

这样一来,各个阶层的人都是乖宝宝,谁也不想着咸鱼翻身,那天下不就太平了?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40

所以明白了吗?荀子之所以提倡礼制,就是为了遏制人的欲望。梦想可以有,但在自己的圈子里追梦,才安全。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41

可如果有人想“强势出圈”,破坏社会和谐——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42

那该怎么办呢?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43

模式②:甩干

人的欲望有时会膨胀,这不是随便能控制住的。比如,张三眼馋村头老王的河景房,他凭着自己身强力壮,上去就抢。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44

这种流血事件,往小了说,会影响村容村貌;往大了说,会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45

这种情况就属于“不甩干不行”,翻译一下就是——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46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47

法律思想早在夏商时期就出现了,荀子并不是法家创始人。

法律,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制定的行为规范。你触犯了法律,国家就要——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48

法律的惩罚可不是小打小闹。要不罚你银子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49

要不罚你身子。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50

这下看谁还敢动邪念!

有了法律,就能强行让你把膨胀的欲望憋回去,社会就会和谐许多。

总结一下,针对“如何救世”这个论题,荀子给出的方案就是—— 身心不断修着,

欲望使劲圈着,

大刀一直备着。

然后呢?

一个佛系的和平世界就诞生了!

荀子虽然成功跻身“儒家三剑客”,但他一度被批评得很惨,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他教出了两个名声不佳的学生:

李斯和韩非。

九、孟子的反义词——荀子 - 图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