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番外篇:兵家的男子汉就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话说从古至今,打架一直是门学问:
当然,以上招数只适合单挑,如果是打群架,就不太适用了:
很没气质,很没艺术性对不对?
那么问题来了,群殴时如何兼具气质和艺术性呢?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一个专治不服的流派:
兵家
温馨提示:兵家思想不属于传统哲学范畴,只是混子哥在学习诸子百家时发现兵家很好玩,所以想跟大家唠唠。
别赞,哥就是这么任性!
说到兵家,有两个人必须拥有姓名:
孙武&孙膑
我们先来看看:
兵圣孙武
孙武,春秋时期的干仗小能手,为表示尊敬,大家都叫他孙子。
“子”在当时是老师的意思,也就是孙老师。
孙老师最为人熟知的,是这部《孙子兵法》。
这部书有多牛,大家应该都知道,那孙子就更不用说了……
不过,等等!
混子哥要爆个大料:
你们无比崇拜的孙老师,
读书人是要讲证据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个推理故事。
我们得先清楚:史书上记载的孙武是啥样的?
一、孙武的故事
孙武之所以厉害,可能是因为人家家族基因好。
怎么说?
孙武的爷爷田书,因为干仗业绩好,被老板齐王赐姓孙,所以到孙武这儿就姓孙。
孙武年轻的时候,齐国发生内乱,他不想瞎掺和,于是逃到了吴国。
在吴国,孙老师偶遇了一个男人:伍子胥。
这里混子哥必须劈个叉,稍微唠两句伍子胥。
伍子胥,原本是楚国人,官N代。后来他爹得罪了楚王,楚王把他全家都砍了,还好伍子胥年轻腿脚好,跑了!
这一跑就跑到了隔壁吴国。
当时吴国的大老板是阖闾,他眼见隔壁的高才生伍子胥跳槽过来,赶紧安排房子落户,高职高薪那都不用说。
伍子胥发达后,没忘记小伙伴,他把孙武推荐给吴王阖闾,还附上了孙老师的大作:
吴王阖闾看完《孙子兵法》后,不相信世间竟有如此厉害之人,一番试探后,把军队交给孙武调教。
经过孙老师一番调教,吴国军队的战斗力嗷嗷上升。
干谁呢?楚国吧!
他和伍子胥七次攻打楚国,甚至还把楚国的国都给端了。
据说吴国攻打楚国,一方面是为了吞并楚国,另一方面是伍子胥为了复仇,怂恿吴王阖闾干的。
抄了楚国国都后,伍子胥终于迎来高光时刻:复仇。
但是,当时杀他全家的楚王已经死了,这仇还怎么报?
没错,伍子胥把楚王尸体给挖了出来,拿小皮鞭一顿抽。这就是伍子胥鞭尸的故事。
看明白了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个道理:
后来吴国老板阖闾归西,孙武和伍子胥继续帮他儿子夫差干活儿。
结果夫差人品是真差,过河拆桥把伍子胥给砍了!
小伙伴已被砍,自己离被砍还远吗?孙老师赶紧辞职跑路……
从此以后,江湖上再也没有孙老师的传说。
总之,孙老师这一生很厉害:写了一本畅销千年的书,然后帮小伙伴报了个仇。
这就是大家听到的孙武的故事!
这下线索清楚了吧,下面我们来看看,问题出在了哪里。
二、为什么说孙武不存在?
推测1:历史记载很少
相信有人要说了,孙武的故事,司马迁在《史记》里白纸黑字都记载了!
“阖庐”就是“阖闾”,司马迁就是这么写的,不是混子哥抄错了。
但迁大爷也说过,他是听到什么就写什么……
可见孙武的故事很早就有了,但是不是出自真实历史,可就说不准了。
另外,关于春秋时期吴国的历史,《左传》记载得最详细。
但把《左传》翻烂了,都找不到孙武这个人。上面只说暴揍其他国家的事儿,都是伍子胥干的。
大家好好想想,一个在春秋时期打遍中华无敌手的人物,居然查不到资料!
这就跟聊《西游记》不提八戒,聊《水浒传》不提金莲一样一样的。
看着我的脸认真回答,你觉得符合常理吗?
推测2:爷孙年龄不对
前面说过,孙武他爷爷田书干仗业绩好,老板一高兴,赐姓孙。后来他爷爷又打了一仗,两仗的时间是这样的:
两场仗之间隔了39年。我们假设田书老当益壮,到了该退休的年纪还在征战沙场,那么公元前484年的时候他大概60岁。
我们再来看看孙武的一生,大概是这样的:
关于孙老师年龄的线索,只能找到这条。
我们大胆推测一下,假如孙老师年轻有为,公元前506年时20岁,那么公元前484年时孙武是42岁。
蒙了?没关系!
结果就是:
爷爷田书60岁时,孙子孙武42岁!
看到没?这可能是史上最早的
所以从上面两点可以推测,历史上孙武这个人很可能不存在,他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既然孙武这个人不存在,那《孙子兵法》打哪儿冒出来的?
三、《孙子兵法》打哪儿来?
有人发现,《孙子兵法》里有些词很超前,比如“百姓”这个词,
《孙子兵法》中“百姓”一词共出现四次,都是“老百姓”的意思。
再比如,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国家之间干仗的规模也不同。
但《孙子兵法》里描述的干仗场面,跟战国时期的很像,动不动就是上万人大群殴。
所以,可能的真相只有一个:
那《孙子兵法》是谁写的呢?
目前主流的说法是: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开设的一所大学,里面大咖云集,诸子百家都在这里扯过淡。
而且这里还是学术造假基地,很多文人骚客为了写出畅销书,就会借用一些名人的名头。
估计战国时期有人写了本兵书,但不知道叫啥,这么抬头一看,有个叫孙膑的打架挺厉害!
如果让他爷爷横空出世,那不是显得更厉害?!毕竟能打仗这事儿,用基因解释很合理。
这就是《孙子兵法》可能的来源!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这就是近些年来,学者们对孙武的一些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也得到了主流学术圈的认可,但是不是千真万确,这事儿谁都说不好。
毕竟是隔着几千年的历史,万一多年后的研究成果又不一样呢?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小品:
有一天,大忽悠想把轮椅卖出去,这时候打南边来了个正常人范厨师。
大忽悠寻思把轮椅卖给他,于是展开了忽悠:
一顿忽悠结束,范厨师好好的人被忽悠瘸了,一激动买下了轮椅,还不忘感激人家。
俗话说,双脚离了地,聪明的智商才能占领高地。
范厨师回家想明白自己这是被忽悠了,大意了啊!
于是范厨师潜心苦学,终于在再遇到大忽悠的时候,成功完成反杀。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以为混子哥要带你重温春晚……
对不起,让你失望了!其实我在给大家讲——
孙膑的成长历程。
大忽悠是庞涓,嫉妒心强,爱忽悠人。
范厨师是孙膑,被庞涓忽悠瘸了,最后完成反杀。
接下来混子哥就带你扒一扒这位传奇人物:
孙膑的一生,就是从被忽悠到成为忽悠大师!
(一)天真男被忽悠
话说战国初期,一个叫鬼谷子的半仙开了个培训班,里面有两个学生:孙膑和庞涓。
后来庞涓同学学业有成,毕了业,跑到当时最厉害的魏国任职大将军。
但他身边还缺个副将,找谁呢?
庞涓想到了老同学孙膑,于是他展开了忽悠:
孙膑是妥妥的学霸,但很傻很天真,上班没几天,就在老板魏王面前出尽风头。
庞涓慌了,让你来当我助理,你这是想干经理啊!
于是庞涓想办法陷害孙膑,给他上了膑刑。
“膑”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有的说是砍膝盖,有的说是砍双脚。反正你大概知道孙膑残了就行。
被忽悠瘸了这事儿,孙膑想了想不能忍。
“我这么天真无邪,你居然骗我!”
于是天真男瞬间变腹黑,想办法要复仇。
后来孙膑趁机逃到了齐国,然后遇到了齐国将军田忌。
再后来的故事大家都门儿清:
田忌赛马的故事不用多说,总之通过这事儿,孙膑成功引起齐王注意,还当上了齐国军师。
接下来,就是咱们喜闻乐见的复仇反转剧情了。
(二)腹黑孙膑忽悠记
孙膑是被庞涓忽悠瘸的,所以孙膑的复仇计划也是忽悠庞涓,拢共忽悠了两次。
第一次忽悠:桂陵之战
战国初期,魏国因为变法改革,成为战国一哥,其他几个小国只能抱团取暖。
一天老赵惹了魏国的小弟卫国,魏国顿时怒了。
于是庞涓带兵,直奔赵国火并!
眼见魏国杀了过来,赵国秒变缩头乌龟,赶紧向几个兄弟求救。
大家一琢磨,救还是要救的,但跟魏国正面刚有难度,不如从后面下手……
接下来,就上演了历史上最巧妙的一个战术:围魏救赵。
蒙了吧?别慌,其实整个故事就分三步走:
赵国的围,就解了。
在整个围魏救赵的故事中,孙膑的角色是军师。
但在第三步,庞涓带魏军回家救火的路上,故事真正精彩的部分来了。
对齐国来说是救赵,但对孙膑来说,是要报仇的,于是孙膑的忽悠大法就开始了。
怎么忽悠呢?
眼见庞涓要杀回来,孙膑就派一个小分队前去骚扰,一边骚扰,还一边假装打不过,勾引庞涓死命追。
庞涓本想快马加鞭回老家,但眼见对手如此垃圾,自信心开始玩命膨胀,膨胀到脑子短路、浑身燥热难当,于是把辎重全扔了,轻装上阵。
结果刚跑到一个叫桂陵的地方,庞涓发现自己被忽悠了。他中了孙膑的埋伏,被按在地上打。
这就是桂陵之战。
据说庞涓逃跑了,也有人说他被孙膑抓了又放了。总之庞涓捡了条命,但这事儿还没完。
第二次忽悠:马陵之战
围魏救赵之后,魏国死性不改又挑事儿:
魏国邀请各国来家里开派对,但遭到了小韩的拒绝。
魏国丢了面子,直接抄家伙找韩国干架!
小韩眼见打不过,赶紧找齐国帮忙。
孙膑来帮忙,只帮忙助威呐喊,不帮忙出拳,直到小韩被干翻。
然后呢?
然后孙膑腿不疼了,腰不酸了,直接杀到魏国门口!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两人掐上了!
结果孙膑果然不禁打,没来两下就被揍得屁滚尿流、脚底抹油……
庞涓一路紧追不放,但他越追越发现有问题:孙膑部队生火做饭的灶越来越少!
剧情发展到这里,一般人都应该反应过来了,这是孙膑在忽悠庞涓啊!
但庞涓不一样,如果说孙膑是主角,那庞涓无疑是最敬业的配角,因为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
于是庞涓丢下大部队,又一次轻装上阵……
庞涓追到了一个叫马陵的地方,这个地方怎么形容呢?
路窄坑多,绿树成荫!
明显是个阴人的好地方!
但是庞涓脑子已经短路,在这种阴森的地方更连不上线,没头没脑地冲了进去。
到晚上,有士兵发现一棵树上有蹊跷:
由于天黑看不清楚,于是庞涓拿着火把凑过去看。刚点上火,就箭如雨下。
魏军全军覆没,庞涓两次栽在同一个坑里,老脸再也挂不住了,只好自己抹了脖子。
所以以后有人问你庞涓是怎么死的,你就告诉他:
自古成王败寇,庞涓死了,孙膑扬名天下。
抛开这些不讲,我们不难发现,在坑死庞涓的路上,孙膑始终在玩忽悠!
“兵者,诡道也!”
这是《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
“诡道”是啥意思呢?
就是说打架的时候,要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千变万化、出其不意,终极奥义就是:
所以大家明白了吗?孙膑在用自己的人生为大家讲解《孙子兵法》。
关于孙膑后来的故事,就没有多少流传下来,但是他留下了一本书:
《孙膑兵法》
好了,关于兵家的故事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