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上市,一天200亿美元

    【时代背景】

    2007年,以完美、巨人和金山为代表的网络游戏及软件公司集体上市,引发第三波中国互联网企业上市热潮。阿里巴巴、巨人网络和金山的上市,一方面让企业领军人物在富豪榜上的名次大幅跃进,一方面催生了一大批员工富翁。伴随着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上市,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市值先后超过100亿美元,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也被推升至近700亿美元。电子商务平台快速发展的同时,以PPG为代表的“轻公司”商业模式开启了B2C市场的大门。这一年,也上演了数场“大鱼吃小鱼”的并购大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发布,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综合处理平台正式开通。

    2008年年底,中国网民总人数逼近3亿人,奥运后遭遇了金融风暴后,电子商务巨头喊出互联网“冬天论”,视频网站面临融资困境,搜索引擎陷入信任危机。中国的国家顶级域名CN在7月跃居全球ccTLD第一。凭借在北京奥运、汶川地震等重大事件当中的突出表现,互联网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网络媒体已经渐渐跻身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媒体。年初“艳照门”事件引发的热议,将互联网上的隐私保护和黄色图片传播问题摆在了公众的面前。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监管意见》,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设立,北京市工商局正式下发《加强电子商务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意见》等,各界开始在打造规范网络环境方面付出实际行动。

    2009年年底,中国网民数量为3.84亿人,腾讯超过eBay、雅虎成为市值第三大的互联网公司,仅次于谷歌、亚马逊,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全球影响力凸显。SNS网站逐渐兴起。“全民偷菜”以空前的火爆叙写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神话。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开始步入正轨,政府开始介入到互联网监管中来。中央编办对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的多个文件陆续出台。一系列举措,为互联网产业的后续发展壮大扫除障碍,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2010年,上演了从年初视频网站的版权纠纷,接踵而来的千团大战,到年中360与金山安全掐得面红耳赤,再到下半年战火更加猛烈的“3Q大战”。4月,谷歌正式退出中国市场。互联网管理法规相继出台,互联网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十二五”明确提出加快三网融合,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相关产业发展,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智能终端,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聚焦马云,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2007年1月8日,阿里巴巴(中国)软件公司,亦称阿里软件,在上海正式注册成立,马云为其注入第一笔资金1亿元人民币。“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而阿里软件的目标是要让天下没有难管的生意,阿里巴巴的发展方向是‘达摩五指’,包括诚信体系、市场、搜索、软件和支付五个发展方向,软件是重要一环。”

    2007年7月,阿里巴巴向香港证券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

    阿里巴巴上市的消息一释放,业界一片哗然,马云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遽然不同。对于一个互联网创业者而言,阿里巴巴上市的信息实在是一个值得喝彩和期待的好消息。为什么?很简单,阿里巴巴上市,不仅仅是马云们大发其财的时刻,而更重要的是,这肯定将会使中国互联网掀起又一波热潮,每一个互联网创业者都将因此受惠,中国互联网整体因此受惠。没有成功者的明星效应,风险投资会和我们大家一样,一时找不到方向和感觉。

    阿里巴巴的时间选择了北京奥运的大势正起之际,地点选择了香港(纳斯达克对于B2B实在是缺乏理解力,当年美国的B2B们上市后几乎全军覆没),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策划的艺术有点高超。

    在很多人眼中,马云这个互联网界多少年来不可替代的“大忽悠”,总是时不时在我们耳边说些出乎意外的豪言壮语和奇谈怪论,搞得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这一点,马云也承认:“说我善忽悠,我自己承认,12年前我忽悠了18个人,我记得还忽悠了王中军,华谊兄弟,他先忽悠我,要我投资他;我把他忽悠成有理想成为中国最大电影公司的人。我觉得看到这些忽悠的结果和成果,今生已经很满足了,所以我还会一直忽悠下去。”

    实际上,我们只是在马云上市的喧嚣中,才第一次严肃认真地将注意力聚焦到马云身上,而这一看之下,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大吃一惊:马云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超越当下中国所有互联网公司,包括那些风光了十年的老牌公司们,绝尘而去。

    马云突然崛起在我们面前,让每一个人诧异,让业内业外每一个人都忍不住发出询问:马云成功究竟有什么独特的独门秘诀?

    当马云的力量大白天下,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即刻评头论足,拿出自己的见解。但是,至少看遍全球范围的所有报道,好像都没有什么特别的解码,而更多只是表面的一些歌功颂德或者浅尝辄止的通用性分析和评论。

    马云对于阿里巴巴设定的目标始终在飘忽不定,变化无常。这些目标的共同点就是,初听起来,它们都如雷贯耳,起码是一般互联网大腕们不敢轻易想象的,这也是马云一直落得“大忽悠”名声的根源。但是,比他的忽悠水平更高的,还是马云对于完成忽悠目标的超强执行力。马云可以如此理直气壮地说:“八年来,我问过所有的投资者,哪个季度让他们失望过?哪个季度我没说到做到?我们每年做的比说的好。”

    11月6日,阿里巴巴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开盘31港元,市场价值突破200亿美元,超越腾讯和百度,刷新了中国互联网市值最高纪录,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局。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开始了。收盘更是报收39.5港元,涨192%,将近200%。市场价值突破250亿美元,逼近2000亿港元,一夜之间,阿里巴巴傲视群雄,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新领军。“外界看我们,是阿里巴巴网站,是淘宝,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想要做什么。未来5年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国家,而阿里巴巴要在3年内成为市值1000亿美元的公司,10年内成为互联网三强。这是我的梦想,更是阿里巴巴的梦想。”

    挂牌上市当天,马云发表感言:“我们希望通过阿里巴巴今天的上市,能够吸引更多的中国、亚洲和全世界的高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也跟阿里巴巴一样,能够得到香港股民和世界股民的关注。”“买了股票以后,希望股票涨,但是让股票涨最好的办法就是一起参与这家公司的建设,因为我相信很多股民会给我们很多的建议,也会有很多的批评。但是我觉得我们最需要的还是大家的支持。如果你让身边的人知道阿里巴巴,知道阿里巴巴好的服务,用阿里巴巴的服务,我觉得我会更加高兴。”

    2007年11月29日,马云成为中国互联网界第一个入选《财富》杂志封面人物的首席执行官,同时,也是极少数登上《财富》封面的中国企业家之一。

    后来吴鹰回忆说: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那天,我记得特别清楚,马云给我打电话,他很高兴,“哎呀,吴鹰哪,24.8个billion哪。”听着浙江人的普通话和英文就弄在一起了,我真为这个朋友高兴。真的,248亿美金。UT斯达康是第一个超过100亿美元的公司。马云早就说,“要做就往多做,因为100亿美元你已经做了”。所以马云在这个过程中,在几个关键的节点集合好了很好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这对上市是非常重要的。

    不到7年之后,马云又将纪录一下子提升到了2300亿美元,整整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互联网的第二次冬天来了

    纳斯达克是中国概念股的大本营,百度是绝对的领头羊,当年的三大门户已经今非昔比。领头羊的表现格外受关注。但是,2008年新年开始,百度股价持续下跌,跌幅深度达到80美元每股左右,实在让人疼痛。而香港是中国互联网的新港湾,中国互联网的新老大——阿里巴巴和另一牛股腾讯落户香港,俨然形成了与纳斯达克抗衡的中国概念阵营。但是,2008年伊始,阿里巴巴股价也扛不住了,一路下探。

    进入者的惨状可想而知。股市的苦与甜,只有深入者可以体会。深入者“冷暖自知”,旁观者轻松。

    2000年4月,纳斯达克抵达最高点之后,就开始下滑。随后,新浪上市第一天高开,但很快顶不住整体市场的走势。三大门户逆势上市之后,很快就开始了互联网漫长和寒冷的冬天。最终跌破1美元,几乎让任何人都觉得互联网再也不可能东山再起,让业界的狂热者们也都彻底灰心丧气了。

    而2007年,阿里巴巴上市掀起狂潮,股价第一天就冲破40港元,市场价值达到200多亿美元,创造了中国概念股前所未有的纪录。但是,狂潮之后却是无边的失落。快感过后,冬天终于来了,而且来得如此之迅捷,实在出乎意外。

    2008年8月底,纳斯达克还在2400点,10月已经跌破1500点,开始挑战1400点。2个月时间一下子跌去900多点,几乎40%,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而阿里巴巴更是夸张,10月已经跌破4港元,跌去了超过90%以上。

    想想看,阿里巴巴股票让多少股民们损伤惨重,深度套牢。而阿里巴巴成千上万的员工们的股权,一下子形同废纸。这种效应将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可想而知。

    冬天来了,有的公司最先感受到寒冷,阿里巴巴显然是一个。马云在2008年7月23日的公司邮件中表示:“对阿里巴巴B2B的股价走势,我想大家的心情一定很复杂!”“我不希望看到大家对股价有缺乏理性的思考。去年在上市的仪式上,我就说过我们将会一如既往,不会因为上市而改变自己的使命感。面对今后的股市,我希望大家忘掉股价的波动,记住客户第一!记住我们对客户,对社会,对同事,对股东和家人的长期承诺。当这些承诺都兑现时,股票自然会体现你对公司创造的价值。”“我们对全球经济的基本判断是经济将会出现较大的问题,未来几年经济有可能进入非常的困难时期。我的看法是,整个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接下来的冬天会比大家想象得更长!更寒冷!更复杂!我们准备过冬吧!”

    冬天之说,蕴含的很多内涵远比词汇本身更丰富。简单点说,所谓冬天,也就是舆论一边倒,投资者兴趣急剧下降,提供新兴网站发展的资本猛然下降,新兴网站一时难以依靠自身业务支撑发展,甚至生存,形成了所谓的冬天。2008年的互联网,投资者彻底麻木了,舆论也一时找不到兴奋点了,创业者也郁闷了。

    更理性点分析,冬天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资本投资的层面,一个是业绩收入的层面。资本投资层面是人们最容易感知的,也是人们最熟悉的。所谓冬天,就是投资者趋于悲观,收紧了口袋,投资急剧下滑,新兴创业公司获得投资越来越难。还有一个层面是业绩收入方面,这一点,现有的互联网大公司们体会更深刻,往往表现为增长放缓,利润下滑,甚至出现亏损。其实,这两个层面虽然侧重不同,但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互联网出现冬天的主要原因,除了互联网创新活力暂时下降,重大新兴商业模式暂时没有突破的自身原因之外,更是由于宏观经济的拖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投资,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于未来的信心与预期。在宏观经济高涨时期,人们腰包充实,信心倍增,对未来信心也高涨。所以,对于未来的预期也看得远看得高。人们的冒险精神也一并提升,甚至很容易过热,形成泡沫。

    而一旦宏观经济出现重大问题,很多企业和个人不得不为眼前的生计而苦恼。这个时候,人们对于未来的信心必然大受影响,对于未来投资的预期也必然大大降低。我们更多的心思只能用于如何顾及眼前,而不会去投资未来,所以,风险投资等必然大大保守起来。钱花在必需的方面,而不会为更远的战略投资,所以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化和网络支出,必然会大大削减。

    香港上市,一天200亿美元 - 图1

    这一年,中国概念股频频出现一些诧异,比如携程收入的下滑,分众利润的下滑,以及阿里巴巴的业绩告警,都是收入层面吃紧的明证。而投资方面,更是非常明确的信号。其实,投资的寒意在2006年投资的高烧之后,就已经开始显露。2007年,投向互联网的风险投资就已经明显下滑。到了2008年,很多风险投资甚至出现了“除了互联网,什么都可以投”的奇异现象。

    根据“Silicon Valley Venture Capitalist Confidence Index”数据显示,2008年硅谷风险投资信心指数到达20个季度的最低点,只有2.77,是连续第五个季度下滑。全球风险投资的圣地硅谷无疑开始进入残酷的寒冬,波及全球。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由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IPO数量为6家,是1977年以来30年之内的最低数量,而2008年第四季度更是颗粒无收。2008年有40家准备IPO的企业最终不得不撤销了申请。

    不过2008年,马云获得了日本第十届企业家大奖。

    马云遭股东炮轰事件

    2010年,呈现了各种互联网大战,如视频网站版权纠纷、千团大战、互动百科和盛大文学叫板百度、京东和当当互掐,以及当年最受关注的“3Q大战”。腾讯、360两家公司纷争在业界引起巨大的波澜,事件推动政府管理部门出台相关规范,互联网协会积极组织会员企业制定行业规范,政府管理规范与行业自律同步开展,政府与行业组织更加重视保护网民的权益。

    这一年,马云也先遭遇了股东们的质疑和炮轰,后又遭遇了淘宝调整搜索而引起的卖家集体抗议。2010年5月14日,阿里巴巴2010年全球股东大会上,本打算借此机会高调推出“云计划”的马云,在股东大会上遇到了股东们的质疑:“马云主席总是在描绘阿里巴巴集团的宏伟目标,但是谁来关心阿里巴巴上市公司的愿景?”“你为什么总是画饼,我们的股票却总是在跌?”“九成中小企业注册用户享受免费,盈利不多分红也不多,公司却为何总还要四处扩张投资?中小股东们实在是做得太辛苦了吧?”“用阿里巴巴的钱去投资淘宝和履行社会责任,对股东是不是公平?”“阿里巴巴的B2B模式会不会过时?”“阿里巴巴把上市公司融来的钱先后砸向淘宝网、支付宝,却为何迟迟不肯将资产丰厚的淘宝网、支付宝纳入到上市公司?”

    马云表示,现在还不到收割的时候,“我们不敢承诺股价,我们承诺我们所做的事情”。“公司的管理决策,不会被股价与股东意见所绑架。”“被手铐铐住的人,跳不过明天。”

    回应为何在2009年卖掉了手中一部分的股票,马云说:“我矛盾了很久就是要不要卖我的股票。”“对不起,没想到卖了以后阿里巴巴股票就没好过,会好起来的。”

    马云谈到了后危机时代:未来几年,是金融危机最艰难的时候。下雪天并不冷,融雪天最冷。而解决经济恢复的核心问题是小企业。

    2010年7月起,淘宝调整了购物搜索的规则,在排序的决定因素中更看重卖家服务质量,而不是简单堆砌商品,同时打击了搜索作弊。但此举遭部分淘宝卖家的激烈反对,声称搜索的调整降低了他们的流量,并指责淘宝调整搜索规则意在获取更多商业利益,甚至有多次卖家集合在淘宝总部前聚众抗议事件发生。

    淘宝网高达2亿的用户群包含了商家和消费者两方面,淘宝平台必须同时为两者提供服务,但归根结底要以消费者满意为基础,淘宝调整搜索的初衷,就在于此。

    2010年9月5日晚,马云向阿里巴巴全体员工发出内部邮件,在邮件中他强调,促进新商业文明、坚持理想和使命一定要付出巨大代价,但阿里巴巴从来不会因为利益而改变自己,他呼吁全体阿里人走坚持原则、坚持理想、坚持使命的发展之路。“对那些躲在背后的网络黑色产业链和希望我们放弃原则的人们,我想说,我们从来不会因为利益而改变自己,我们更不会因为压力而放弃自己的原则!我们能够面对任何挑战,宁可关掉自己的公司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原则!今后我们希望全社会来监督我们的商务政策调整,假如我们的政策调整违背了开放、透明、分享和承担责任的原则,我们一定会认真倾听并修改,我们将会犹如捍卫生命那样捍卫我们的使命!请那些想通过闹事和传播谎言获益的人注意,你们的举动不仅仅在伤害2万多名优秀年轻人的理想,也在破坏和打击数千万因网络而生存的小企业以及数亿消费者的利益。阿里人感谢真诚的建议和批评,但是别有用心的意见、无理取闹和片面的东西,我们不会接受,即使你们付诸游行示威,甚至通过更加过激的手段让我们屈服,几亿消费者也是不会答应的。我们坚信并会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积极进步的力量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