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独门绝招:超越互联网的思维模式
阿里巴巴做的百分百是电子商务,但是阿里从来不卖一件商品;马云做的百分百是互联网,但是他说他不懂互联网;阿里是典型的技术公司,但是马云说他不懂技术,阿里也从来不追逐任何技术热点。当美国的高科技巨头在憋着劲研究更新的产品和技术,比如当苹果谋划智能手表期望再次颠覆世界,谷歌为谷歌眼镜埋头苦干,国人为特斯拉而神魂颠倒,创客和奇客成为顶礼膜拜的新潮流之际,阿里对这些好像无动于衷。
而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伴随着雷军、周鸿祎等新一拨互联网大佬的成功,而开始在大众层面流行和神话之际,阿里和马云独特的网络空间思维模式,却依然被人们忽视和低估。
马云真正的秘诀就是独特的思维模式。马云诚恳而谦虚地说,自己并不比别人聪明,只是与别人不同角度看问题。这个角度之差,正是奥妙所在。因为,最具威力的东西,总是最简单的。马云的思维模式,我们把它概括总结为网络空间思维模式。网络空间思维不但超越传统,也超越当下炙手可热的互联网思维。
要理清楚马云的思维模式,我们必须首先回到核心概念的界定和厘定,通过概念的对比以及英文术语,可以更加直观,便于区分。包括网络空间和互联网Cyberspace(Internet);网络空间时代和互联网时代Cyberspace Age(Internet Age);网络空间思维和互联网思维Cyberspace Thinking Way(Internet Thinking Way);网络空间领导力和互联网领导力Cyberspace Leadership(Internet Leadership)。
我们所说的网络时代(Internet Age),更确切的应该是网络空间时代(Cyberspace Age)。通过英文术语可以更直观区分网络时代和网络空间时代的不同。以网络空间时代去对应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才能避免走入传统互联网的狭隘之中。
也就是说新的网络时代,必须树立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双重空间的思维模式。新的空间,代表着新的规律,更代表着新的时代和新的文明。当今现实的复杂性在于人类生存空间不是简单从现实空间迁移到网络空间,而是要适应一个并行的双重空间。两个空间如同两个变量,在不同领域各自的影响程度很不一样,而且时间轴上也时刻都会变化。
但是,不管如何复杂,一个最根本的结论是:在信息和个人获得空前解放的网络空间,只有汇聚、提升和强化非权力性影响力,才能真正提升网络空间领导力。目前大量问题的存在,都是因为迷恋在传统现实空间的权力性影响力,而错失了非权力影响力的打造。
目前个人、企业和政府等面临的主要挑战,就在于网络空间领导力的缺失。不认识网络空间的独特性,不具备网络空间思维,就无法真正有效地建立网络空间领导力,无法有效驾驭新的形势和新的趋势。
15年来,深入阿里的发展轨迹,就可以发现,阿里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经过了三个阶段战略的不断提升和不断变革。从早期为企业和商家建设网站和发布信息的原始B2B阶段,到随后进入C2C领域,阿里并没有超人一等的模式,依然属于信息化阶段的传统电子商务公司。而随着诚信通和支付宝的建立,阿里开始超越信息化的思维,以把握电子商务领域最重要的信用和支付,开始了互联网思维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阿里的一次提升。而在阿里启动“双十一”,初步尝到了网络空间领导力的甜处之后,开始了脱胎换骨式的战略大提升。支付宝的剥离,B2B的退市,以及雅虎股份的回购,使阿里真正具备了全球网络空间的大格局。
网络空间的特性
网络空间一词来自英语Cyber或者CyberSpace,在学术界有不同的翻译,如赛博空间、信息空间、网电空间、网络空间等。赛博空间、信息空间更多用在哲学与计算机专业领域,网电空间多用于军事安全研究领域,学术界最为常用的还是网络空间。而对网络空间涵盖的领域则有不同认识。比如有人认为网络空间是无政府主义的“自由空间”,还有人认为网络空间是主权国家可支配控制的除领海、领土、领空以及太空之外的“第五类空间”,还有人认为网络空间是人类相对于现实空间的“第二类生存空间”。而我们认为网络空间源于现实空间,影响和制约现实空间。互联网的发展逐步形成一个超越现实空间,并且主导现实空间的全新的生存空间。
网络空间的新特性表现基于互联网从工具属性到空间属性的提升。真正的网络空间正式形成以大规模用户同时在线为重要标志。人类的各项社会活动都表现为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的渗透与融合。网络空间以社会化和即时化为基本特征,由迅速崛起的移动互联网的带动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实时同步的各种互联网应用逐渐超越异步应用成为主导。同时,网络空间的信息与数据的全球化流动特征更为明显。
网络空间对应的是现实物理空间,但网络空间超越于现实空间,又主导现实空间。两种完全不同特性的空间具有不同的内在规律,也代表着工业时代和网络时代两种不同模式。这两种范式的冲突与融合构成了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传统范式可以形象地称为大教堂范式,而网络空间范式,可以形象地称为大集市范式。这两种思维模式开始代表着两种世界观: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集中式与自组织,控制式与动员式。传统范式更适合于现实空间,新范式更适合于网络空间,对一个国家而言,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是相互作用的,所以两种范式不是非此即彼,而是需要协同和融合。
网络空间从科幻走向真实,从理论到活生生的现实,并且开始超越现实空间,并主导现实空间,主要因为网民数量不断增加,人均上网时间大幅度增加,出现了大规模同时在线的网民群体,而同时在线的网民之间的关系与互动,成为互联网的主要内容。
典型的案例就是2014年4月11日晚间9时,腾讯QQ同时在线账户突破2亿,成为15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同时在线账户突破1亿是在2010年3月5日,用了11年的时间,而第二个1亿仅用了4年,移动端贡献超过七成。腾讯第四季度财报显示,QQ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08亿。另一个案例就是微信,微信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3.55亿,而且微信基本上消灭了上线和下线的区分,将实时在线作为一个网民网络生活的基本状况。
网络空间最大的特点是信息的自由传播获得空前的解放。斯图尔特·布兰德的名句说:信息渴望自由。人又何尝不渴望自由。借助信息的自由,人类在网络空间也获得了多维度的解放,所以说,网络空间的形成是人和信息走向双重自由的内在推动力驱动的结果,代表了人类新文明的全新阶段。
与现实空间相比,网络空间有着自己独特的特性,包括虚拟性、自由性、即时性、全球性、复杂性等,这些特性来自网络空间的技术特性、物理特性、文化特性和政治特性。首先从技术特性上讲,网络空间是基于开放式技术协议和基础架构,去中心化的运行模式,同时脱离政府组织的管理机制。从物理特性讲,网络空间的最大特性是虚拟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物理开放性,网络空间以信息为载体,以每秒30万公里的传播速度运行。网络空间的发展历史,也塑造了独特的文化特性,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也就是自由、开放、平等、创新的互联网精神,这是网络空间50多年历史形成的文化基因。同时,网络空间的政治特性也依然突出,与主权国家主导和领导下的现实空间不同,掌控网络空间绝对主导权的美国认为网络空间是全球公域(与海洋、太空类似),是海、陆、空、天外的第五空间。
从社会传播层面看,大规模同时在线网民之间信息的自由、不受控制、实时传播(所有人对所有人的即时传播)基础已经初步奠定,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两大层面的社会传播模式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而社会传播模式彻底变革是人类信息、营销、商业、生活、社会、政治等各领域、各层面变革的根源。趋势不能阻挡,更不可能逆转,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和新趋势。
正是由于马云没有将阿里巴巴局限为一个互联网公司,固守在互联网领域内的新技术、新应用和新服务上,也正是由于马云超越传统狭义的互联网概念,将阿里定位为一家网络空间时代的新商业服务商,才能一次次完成漂亮的转型和提升,才没有一次次被技术变革的新浪潮打翻。
15年来,阿里超越了三大门户,超越了电子商务,超越了腾讯、百度等传统互联网模式。阿里远离当下炙手可热的互联网思维,早已经将视野放得更高更远。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阿里的成功,其独特的思维模式是内在自觉、不自觉的决定性因素。
超越互联网思维的网络空间思维模式
与十多年前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那时候懂互联网的人很少,而今天认为自己不懂互联网的人已经很少。每个人都可以面对互联网讲得头头是道,而只有马云依然可以坚持说自己还是不懂互联网。而在马云的不懂背后,却是他的思维最早超越了互联网本身,迎合了一个全新时代的内在规律和大趋势。
不同的特性决定了不同的范式,不同的范式决定了不同的思维模式。当下的混乱和迷惘,主要在于多层次、多角度的概念和思想混杂在一起,形成了片面和误导。
当今时代,无论作为个人、企业还是政府,要正确应对互联网的挑战,必须区分三种思维模式的差异。基于现实空间的传统思维无须多说,这是过去主导我们现实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而当下市面上最盛行的互联网思维,值得大家关注和学习,但是也必须警惕互联网思维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互联网思维对于很多新兴互联网服务模式的成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包括免费模式,用户至上,注重用户体验,以及“羊毛出在狗身上”等超越常规的观念,都是很有时代冲击力的。对于相对比较纯粹的服务型的互联网企业,由于核心产品、业务流程和服务流程基本都基于互联网,借助零边际成本的特性,以及风险投资以资本换取时间的新发展模式,可以有足够的资本和资源空间,实现“赢者通吃”的奇迹般的成功。互联网思维作为全新的启示,毫无疑问是很有价值的,尤其是能够帮助我们走出传统思维模式,走出过去的传统固化范式。
但是,互联网思维也是双刃剑,更不是包治百病的神奇药方。对于很多传统企业来说,真的依据互联网思维来做事,很可能会变成毒药。试想,作为一个钢铁公司,如果真的将钢铁本身免费,通过服务收费,那么一定很快就死翘翘了。
而网络空间思维模式才是解决新时代一切问题的根本。一个钢铁公司,如果通晓网络空间的特性,善于在网络空间中重构上下游关系和产业生态,通过网络空间与公司内部外部、产业上游下游等形成实时、动态的网络化互动,通过实时、动态的大数据来决定钢铁的产品特性和产量以及物流体系,那么,这个钢铁公司就成功实现了网络空间的转型,就是货真价实的新型互联网公司。
阿里不是互联网公司,但是事实上阿里的平台系统、阿里的大数据、阿里的云计算是走在最前面的,阿里是最互联网的公司。马云还是最懂得将领导力延伸到网络空间的人。
网络空间思维的关键词包括:有机化,社会化,人性化,即时化,透明化,去权力化。这些词汇背后,都蕴藏着网络空间领导力打造的内在规律和基本方向。
以网络空间思维来看,农业面临的问题不是传统的农业信息化建设,而是要重新构建网络空间时代的整个农业,是整个产业产供销的重构。依然是立足于地方特色,发扬各地农业的特色特产特长。不是要将农产品免费,反而应该更加昂贵,实现更高的附加值。工业也不再是传统的信息化建设,而是要重造网络空间时代的工业体系。
网络空间安全(简称网络安全),不是一个国家的网络安全,而是一个国家在网络空间的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的对立面不是一个国家的网络不安全,而是一个国家不安全,是网络空间给整个国家造成不安全。
同样,对于网络空间时代的服务业、金融业、媒体业,以及网络空间时代的社会运动、社会治理、政治外交和军事,都需要全新的思维。而且这个思维不需要具备“特异功能”,而只要将思考问题的角度进行转换,思考的方式有新的方法,就可以豁然开朗。
网络时代生存之本:打造网络空间领导力
可以说,当今政府面临诸多网络引发的挑战时疲于奔命,根源在于政府在网络空间领导力的严重缺失。政府依然局限在原来传统的思维模式之中,只是将网络当作一个管理和治理的对象,而不知道应该深入网络空间,建立强大的网络空间领导力,才能药到病除,才能长治久安。
而诸多传统企业和传统行业,不断陷入困境,根源也在于网络空间领导力的缺失。这些传统企业和行业在现实空间中,原本具有强大的领导力。但是,在这个消费者大规模向网络空间转移的时代,要完成真正的转型,已经不仅仅是建立一个电子商务部门那么简单,更不是把网络当作新渠道在网上买东西而已,而需要从企业领导人开始,在网络空间重建领导力,才可能有生机和希望。
沃伦·班尼斯(Warren Bennis)说:“领导力就像美,它难以定义,但当你看到时,你就知道。”所谓领导力(Leadership)就是指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地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的事,提高整个团体的办事效率。领导能力是把握组织的使命及动员人们围绕这个使命奋斗的一种能力。
如果说,领导力是一门艺术,那么在虚拟性、自由性、即时性、全球性和复杂性的网络空间中建立影响力,那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当然,只要充分了解网络空间特性,洞察网络空间的规律,掌握网络空间思维模式,那么重建网络空间的领导力并不是神奇之事,也不是只有个别人才能成功的小概率事件。
过去,无论是传统企业的领导,还是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他们擅长也习惯通过权力性影响力建立领导力,出色完成本职工作和社会职责。但是,在网络空间时代,他们将由于网络空间领导力的缺失,而面临巨大的挑战。
要充分理解网络空间领导力,还要先回到传统领导力的理论体系。领导力五力模型认为,领导力是支撑领导行为的各种领导能力的总称,其着力点是领导过程;换言之,领导力是为确保领导过程的进行或者说领导目标的顺利实现服务的。基于领导过程进行分析,可以认为,领导者必须具备如下领导能力:
1.对应于群体或组织的目标和战略的制定能力(前瞻力);2.对应于或来源于被领导者的能力,包括吸引被领导者的能力(感召力)及影响被领导者和情境的能力(影响力);3.对应于群体或组织目标实现过程的能力,主要包括正确而果断决策的能力(决断力)和控制目标实现过程的能力(控制力)。这五种关键的领导能力就构成了领导力五力模型。在网络空间中,领导力的本质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内涵和实现方式。
最大的挑战是,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来源于法定职位,即职位权力。职位权力包括惩罚权、奖赏权、合法权)的边缘化,而非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又称自然影响力,主要因素有品格因素、能力因素、知识因素和感情因素)在网络空间成为绝对主导力量!对于所有传统企业和政府的领导来说,仅仅依靠传统的领导力已经难以适应新的时代。重新构建网络空间领导力,成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行业、每一个政府部门、企业各层级领导、政府各部门各层级官员的当务之急。
企业和政府是传统现实空间时代两大权力和资源的最大掌控者。而在网络空间,由于个人获得空前的自由和解放,所以决定了网络空间对于传统权力性力量的排斥和抵触。原来现实空间的优势反而经常变成了劣势。而要在网络空间建立领导力,必须通过非权力性因素,来构建亲和力、凝聚力、号召力、认同力和动员能力。如果说权力性因素依靠的就是权术水平,那么通过非权力性因素驾驭领导力,更是一种艺术。
阿里的网络空间领导力,可以通过“双十一”活动来最直观地展现。“双十一”是个展现网络空间领导力的系统性工程,媒体的全面动员,上下游的全面动员,客户的全面动员等,一个企业的活动最终变成整个商业界,乃至整个社会的一个大事件,既实现了公司业务销售目标,又锻炼和提升了上下游的网络空间行动力,同时还启蒙和教育了整个社会的互联网转型。
以传统媒体转型为例。过去十多年,全国上下各大媒体都前赴后继建起了网站,开起了微博和微信,开放了客户端和APP。其投入的资金之多,加起来其实远远超过互联网公司烧掉的钱,而且十多年过去了,依然烧钱如故,依然扭转不了被边缘化的命运。这是因为传统媒体缺乏网络空间思维,缺乏网络空间领导力。首先,新旧媒体,要先分得清楚,再融合在一起不迟:究竟什么是当下时代的新、旧媒体?过去新旧媒体概念不清晰,界限不明晰,两套话语一直混淆在一起,造成了当下理论界和业界的混乱、迷失和错误。其实真正的新媒体,就是基于网络空间(Cyberspace)的媒体。旧媒体是基于现实空间的媒体。网络空间是一个所有人对所有人的可以进行大规模即时互动与传播的新空间。所谓媒体融合是基于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双重空间不断融合的媒体。
比如,传统企业为了应对互联网的挑战,一些开明的老板会花重金聘请优秀的电子商务高手,组建专门的电子商务部门进行销售,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推广。但是,迄今为止,成功者屈指可数,甚至可以说还没有真正的成功者。核心的问题在于,企业有电子商务部门,整体企业在网络空间缺乏基本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这个老板放手让懂电子商务的人才去折腾,但是自己缺乏基本的网络空间领导力。这不是真正的互联网转型,而最多只是虚幻的伪转型。只有企业整体建立起超越所有竞争对手的网络空间领导力,只有老板、一把手自己也具备网络空间领导力,这个企业才真正完成了互联网转型,才能保证未来的长治久安。
这就是为什么阿里可以不卖一件具体的产品,而成为中国和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而对于马云来说,电子商务不是传统的以交易为中心,而是通过交易形成大数据,形成海量用户和海量交易的平台,形成新时代的基础设施,一步步实现马云心目中网络时代最终极的企业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