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风险:任何事情都要做最坏的打算

    最大的风险还在于马云,马云的战略,马云的管理,马云的格局。毕竟,马云要带领阿里走的是一条从来没有人去过的路。

    除了阿里巴巴企业自身的天时、地利、人和之外,更要取决于未来几年中国崛起的速度和高度。只有中国增长势头良好,阿里巴巴很好地借势,才可能顺势而为,挑战美国神话创造的绝对高度。

    在憧憬美好未来的同时,前方也不是没有风险。任何商业奇迹,都有到头走下坡路的一天。当年IBM堪称IT界的绝对领袖,IBM的股票像退休养老金一样可靠,20世纪90年代IBM也差点走向破产。以惠普之道著称的惠普公司是硅谷的源头,其企业文化简直就像其乐融融的家庭一样,而今也在五度更换CEO中寻求突围之路。商业上没有永恒的常青树,只是持续时间长短而已。今天,阿里巴巴还在渐入佳境、如日中天的道路上,但是,也必然有走过巅峰的一天。

    企业最大的敌人就是增长放缓。那么,马云神话何时会终结?任何企业的问题都在增长停滞之际。阿里巴巴也不例外。只要高速增长,再大的错误都有空间从容纠正,再多的问题也有时间从容化解。但是,一旦企业停止增长,甚至出现下滑,各个因素都会进入负循环的大旋涡中来,过去积累的一切负能量都将加倍地爆发。阿里巴巴起家的B2B业务在2007年上市之后就很快达到停滞的瓶颈。以C2C为核心的淘宝成为阿里第二波增长动力。但是,在美国,同样以C2C成功的eBay在过去十年时间里,都处于近乎饱和的停滞中。中国C2C达到饱和,也不会太遥远。但是,好在阿里有了支付宝,有了阿里金融,新的真正动力又很快衔接上了。

    一次次成功转型,一次次成功超越市场规律,一次次成功挑战停滞,阿里的未来还在于如何继续克服市场的重力和商业的阻力,将高速增长进行到底。如果有一天阿里整体真正达到玻璃天花板,增长开始停滞,那么,马云和阿里痛苦的历程就全面启动了。那么,这一天还有多久?五年?十年?还是更久?

    我不知道,我想马云也不知道,也许只有上帝知道。让我们看看退休之后的马云如何继续带领阿里巴巴,一步步闯关吧。

    “说实话,我们没想到会走到今天,也没准备走到今天,可能也不应该是我们走到今天。客观讲,这次上市是阿里的第一个里程碑。接下来,会有现在还看不到的挑战、麻烦,当然也有看不到的光鲜,未来我们还有几个里程碑。”马云说。

    下一个十年的阿里和马云:沿着中国互联网的曲线预测

    互联网领域的预测是最难做的事情,但是也是最需要做的事情。没有对马云未来走势的基本判断,你就无法真正了解阿里和马云。

    在预测之前,我们还是要先简单温故一下中国互联网崛起的历程,就从领军企业的市值看起:

    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互联网第一次热潮时期,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市值总和已经突破万亿美元。但是,作为还只是概念阶段的中国互联网,能够融到风险投资,能够上市,达到10亿美元,就是最美的中国互联网梦。以新浪为例,1997年融资650万美元,1999年初,获得包括高盛公司在内的海外风险投资2500万美元,这是当时国内高科技行业获取的最大的一笔风险投资。

    在3年的互联网冬天之后,一切都开始了复苏了。而且,复苏的速度和力度都大大超乎人们的意料。10亿美元高度的突破很快到来。2005年2月18日,盛大宣布收购新浪19.5%的股份,一时震惊全国,乃至全球。当时两家公司市值相加大概30多亿美元。陈天桥希望两强结合,打造50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虽然盛大收购新浪因为各方面原因最终功败垂成,但是,不到半年之后的2005年8月6日,百度上市,50亿美元的梦想很快得以实现。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上市第一天,开盘31港元,市场价值突破200亿美元,超越腾讯和百度,刷新了中国互联网市值最高纪录。

    2009年9月8日,腾讯创下130港元新高,市值300亿美元,超过eBay、雅虎成为市值第三大的互联网公司,仅次于谷歌、亚马逊。

    2010年10月20日,卫哲对外透露,阿里巴巴集团价值应该超过500亿美元。

    2011年5月,腾讯市值超过500亿美元(4000亿港币)。

    2012年,腾讯市值突破5000亿港元,腾讯达到了700亿美元的新高度。

    中国互联网市值最高峰从10亿美元到50亿美元走了5年多。但是从50亿美元,到500亿美元,仅仅用了6年时间。

    中国互联网实验室在2010年就做出大胆预测:到2015年,中国网民将达到8亿之多,相当于美日英法德五个发达国家的网民之和。根据保守估计,未来几年,中国领军的互联网企业,借助中国网民数量和上网时间的增加,保持业绩年增长率30%〜50%,那么必将诞生2家以上1000亿美元的互联网巨头。而到2020年,全球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有可能在中国诞生。

    4年之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个预测,当年如此大胆的预测显然还是过于保守了。

    2013年6月,腾讯市值超过700亿美元。

    2013年9月2日,腾讯市值超过7200亿港币,逼近1000亿美元。

    2014年新年除夕,腾讯市值突破1万亿港币。

    2014年3月,腾讯市值突破1500亿美元。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上市,市值超过2300亿美元,一举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相当于腾讯和百度两大巨头的市值之和,将中国高度再次刷新。

    2014年10月28日,阿里市值突破2500亿美元。11月10日,阿里市值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

    中国互联网领军企业的最高市值从500亿美元到1000亿美元,用了2年时间,而从1000亿美元到2000亿美元,只用了1年时间。从2000亿美元到3000亿美元,用了不到2个月时间。

    现在看来,腾讯顺利突破2000亿美元也只是时间问题。到2015年,中国互联网公司可以达到3家千亿美元的公司,而且两家是2000亿美元的公司。

    预测下一个十年是一件让人胆战心惊的工作。因为过去10多年灵验的数字游戏如果继续下去,将是一个非常惊人的高度。

    但是,全球还有40多亿没有上网的网民,中国还有7亿多没有上网的网民。而已经上网的网民中,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终端、任何情况都在线的时代才刚刚启程。

    只要全球经济不出现重大危机,只要中国经济继续顺风顺水,那么,这个数字游戏没有理由因此停滞下来。在中国诞生万亿美元级的互联网公司,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然的。目前来说,实现这个梦想的第一候选人,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投给马云!

    另一个视角:从中美互联网力量对比中寻找未来

    站在当下,去预测全面超越美国互联网,超越苹果和谷歌这些已经被神化的美国公司,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而且必然遭遇吐槽和嘲讽的事情。

    但是,乐观不是一拍脑门的事情,预测更需要基于方法和数据。那么,让我们再重新回顾全球互联网的历程,审视中美互联网的力量对比,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趋势的走向:

    2005年,全球网民达到第一个10亿:中美互联网实力还难以形成真正的竞争,我们领军企业的市值和流量与美国的差距完全在数量级以上,全球互联网完全由美国引领,中国只是一个追随者。但是,从阿里收购雅虎开始,一些新的迹象开始崭露。

    2010年,全球网民达到第二个10亿:这时候中国互联网与美国领军企业的市值还有3〜5倍的差距,但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开始陆续进入全球前20和前10名。其中,中国网民2008年超越美国,成为第一个标志性事件。但是,总体而言,我们只能继续仰望。

    2014年年底,全球网民将达到第三个10亿:阿里上市已经突破2300亿美元,到年底已经相当于代表美国互联网最高水平的谷歌市值的不到3/4了。而全球前十名的网站,中国与美国形成4∶6相当接近的水平(中国分别是阿里、腾讯、百度和京东)。在全球前20名网站中,中美也形成7∶10的格局。无论数量,还是市值规模,美国还略占上风。

    2017—2018年,全球网民将达到第四个10亿:一个悬念就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能否追上美国领军公司,也就是谷歌?而在全球前20名的网站中,中国能否开始真正与美国平起平坐?我认为,这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2020—2022年,全球网民将达到第五个10亿:这个阶段,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能否超越美国?全球前20名网站能否超过美国?也就是说,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影响力上,中国互联网能否开始全面超越美国?如果还不行,那么就等下一个10亿网民吧。

    2024—2026年之前,全球网民将达到第六个10亿:这个时候,从最最保守的预测看,中国互联网也应该全面超越美国了。

    是趋势成就了一个人,一个公司。阿里未来的成功也是趋势造就。

    过去20年,互联网是中国经济全球崛起最好的催化剂。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但是发展的主旋律还是比较初步:无数的投资者和创业者将互联网变成了一个热闹的“技术驱动”的商业环境,主要是将个体网民变成消费者、读者和用户。但是,到即时网络阶段,随着博客、微博、微信等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发展主旋律也将发生质变:互联网将越来越成为一个“以人为本”的虚拟社会,在新的环境中,个体网民成为创造者、建设者和分享者,成为互联网的主体力量,而不仅仅是一个局外人。在博客和微博不断大众化的普及浪潮下,新兴的网络文化成为新的亮点,他们将共同塑造以个人为中心的全新互联网面貌。而从自上而下、封闭集中式、以技术为导向的互联网1.0向自下而上、开放分布式、以人为本的互联网2.0的全新革命,将在其中不断涌现新的商机、新的人物、新的传奇。

    下一个20年,互联网无疑将是中国软实力全球崛起的主战场。面对机遇,中国互联网也将面临新的挑战,一个来自内部,即互联网如何顺利融入整个社会,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全新基础设施;一个来自外部,即中国互联网如何走出去,影响国际,在全球范围建立竞争力和话语权。相应地,中国互联网面临着痛苦的裂变:一是互联网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在复杂环境下,如何实现企业、政府和公民的良性互动和良性发展;二是作为新文明新文化的中国互联网文化如何与全球互联网文化的主旋律(开放、共享、创新、自由、平等)顺利接轨。

    在这过程当中,互联网产业将继续通过技术创新的形式,重新分配社会资源,包括注意力、财富、权力、话语权、影响力等等。互联网创业,将继续推动社会完成大规模的、深刻的新陈代谢,激发国家新的活力和动力,并将重新调整和修改社会发展的游戏规则。

    这种未来的巨大变化蕴含着巨大的创业机会,是创造新财富的契机。更重要的是,未来互联网产业面临的复杂挑战和痛苦裂变,以及互联网产业如何走向,将更为深远地影响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主旋律和大格局。在这个意义上,正在发生的最短最热的互联网创业史,将是影响未来社会最深最远的一段历史。而阿里和马云,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了这段历史的第一英雄!

    你也可以成为下一个马云

    中国互联网20年发展历程,无数热血青年投身其中,谱写了一部中国版的《光荣与梦想》,他们推动了互联网,引爆了中国社会很多层面的变革,他们其中一部分人也一夜暴富,改变了中国财富的内涵和观念。很多人成功了,脱颖而出,领袖群伦;无数人失败了,消耗了青春,依然无悔;更多人还在进入,还在努力。可以预见,不管过去20年中国互联网奇迹有多少,神话有多少,富翁有多少,中国互联网在未来十年,奇迹只会更大,神话只会更多,富翁更不用说。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无冕之王”,都有行业旗帜性的人物,都有代表性的符号人物。很大程度上说,这些人物,定义了一个行业的形象和状态。那么在互联网十年中,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偶像、不同的领袖。从张树新,到张朝阳,到丁磊,到陈天桥,到李彦宏,到马化腾,再到马云,产业在发展,人物在更新,日渐构成强大的阵容。

    那么,放眼今天的中国互联网,随着阿里巴巴再度上市,一个新的全球化的符号性领袖将脱颖而出,这就是马云。作为中国互联网最早的创业开拓者之一,马云成为全球互联网领袖和全球商业领袖,究竟将意味着什么?我们回顾了历史,分析了现在,也展望了未来,进行了一场新的带劲的探险之旅。

    由于写作时态问题,截至本书截稿时,书中部分数据已有更新,这一点差异,望读者见谅理解。

    2014年“双十一”当天,马云与黄渤做客央视财经节目《对话》,对于“双十一”盛宴,马云表示,“感谢中国的妇女。……我可以保证很多女人是为孩子、为老公、为爸爸妈妈而买,女人挺厉害,女人比男人更多地考虑别人。”而这一天,仅截至13点31分,杭州阿里巴巴园区报告厅的大屏幕上已经显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数字:362亿!

    在随后实时更新的英文版“彭博富豪榜”上显示,马云身家已达304亿美元,与华人首富李嘉诚(307亿美元)的差距仅为3亿美元,大有赶超之势,登顶华人首富。“双十一”当日,阿里巴巴股价也大涨4.01%至119.15美元,市值盘中一度超过3000亿美元。

    2014年9月24日,据《好莱坞报》报道,好莱坞华裔制片人打算把马云的故事拍成传记,搬上大荧幕(据称剧本已有初稿)。外媒将这部未定名的项目称为中国版的《社交网络》。

    聚焦马云的创业历程,马云的出身与成长,创业的早期历史与阶段,从英语角、海博翻译社、中国黄页、北京经贸委项目合作到阿里巴巴的B2B、C2C、支付宝、余额宝等的不断上升与突破……在真正脱颖而出之前,马云一直被众多怀疑和非议包围着。今日无比辉煌的成功者,当然也是如此的平凡、普通,缺乏光环。而这一切,可能恰恰是成功的创业者最好的基础、必经的路程。真正全程了解马云的创业历程,你就会发现,每一个人其实都有机会成为马云!

    一无所有是你的优势

    创业,白手起家,一无所有,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励志故事,也是每一个人共同的机会。

    不被理解是你的动能

    马云在被国人和世界真正接受和赞美之前承受的非议和质疑,可能在今天看来是匪夷所思的。但是,这可能也是一个成功者的必由之路。对于一个好的创业者,非议和质疑可能是最好的磨刀石。

    回顾马云的历程,马云就是如此顶着从未停息的质疑,一路走过来的。

    多次失败是你的财富

    马云的失败故事,可能比成功故事更加能够启发我们的思维。

    长得不帅是你的特长

    这是一个追星的年代,这是一个好色的年代,长得漂亮、长得帅,大概是最直接、最容易兑换的资本之一。明星、超女、都教授、小鲜肉……消费女色,也消费男色。如果你长得不美、不帅,那么,恭喜你,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创业,走出一条更加开阔的道路。

    你没有权力和资源,甚至没有优越的自然资源。先天不足,后天补吧!那么,你更需要激发自己的创业精神!

    能忽悠也是你的武器

    自己就是自己的公关经理!自己就是自己公司的代言人!

    马云以能忽悠见长。与任正非的刻意低调、柳传志的教父塑造相比,马云的高调、马云的脱口而出、马云的忽悠,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人们最推崇的就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马云无论做人做事,都是非常高调。

    因为,你处于一个阳光的新兴行业,你处于一个权力和资源缺位的创业领域,你可以坦坦荡荡,你可以光明磊落,你可以任何时候晒着阳光,经历更挑剔的审视和评判。

    马云的高调,成为一路披荆斩棘的“自制武器”。

    ……

    我们梳理和总结出很多马云的天然特性,这些特性基本上存在于每一个人当中,很天然、很先天、很平常、很普通,只是太多人因为各种因素被扭曲、被误导、被污染。坚守初心,很不容易。但是,要成功,我们很需要回归初心。

    当然,仅有这些自然属性,还不足以让一个人能够真正脱颖而出。要脱颖而出,必须要有一些超越常人和常规的信念和理念,付出一些超越常人的努力。那么,下面总结的就是马云身上的更高层次的特性。这些特性看起来并不显得高大上,也不显得特别高难度。但是,真正深入下去,你就会发现,这些特性还是需要特殊的品性和坚持才能真正拥有。创业,是一种修行,让马云告诉你,哪些东西是创业成功最本质的。

    马云的创业观

    白手起家,敢于创业,富有创业精神,这是你成为马云的首要条件。

    放弃待遇优厚的公务员、白领、跨国公司职业经理人等各种安逸的选择。

    不依靠任何权力、资源、资金。从零开始。

    马云是中国式创业精神的典范。

    如果你连创业的勇气都没有,那你永远不可能成为马云。

    马云的商业观

    马云从来不讳言自己是商人。理念口号:“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马云认为自己能够超越美国互联网公司和高科技公司,就是因为他不迷信科技,也不迷恋科技,他不把阿里定位于科技公司,而是利用科技的商业公司,是帮助客户更好做生意,助力商业更成功的公司。

    马云的战略观

    马云的成功是战略的成功,马云超越很多互联网对手,是因为战略上超越。

    马云的财富观

    马云的财富观,财富是责任。

    马云的失败观

    马云最想写的书是《马云犯过的1001个错误》。

    马云的争议观

    马云无疑是中国互联网界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但是,马云从来不会受困于争议。

    马云的情义

    在中国互联网风起云涌的创业浪潮中,马云没有被一次次的浪潮冲垮,反而在一次次的转型和磨砺中更上层楼。

    ……

    成功的道路千千万万,但是要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高度,要成为中国最出色,全球最顶尖的高度,那么,除了需要超越别人,更要超越自己!马云的故事,是一个比美国梦更传奇的故事,是一个比硅谷神话更神奇的故事。那么,他又是如此做到的?让我们从马云身上继续深入寻找成功的更与众不同的特性。

    上述特性,显得有些高大上了。但是,如果你能够深入领悟,其实一切并不神秘,一切并不可遇不可求,一切并不是无法学习、模仿和追求。

    你会成为下一个马云,你完全可以成为下一个马云!当然,你要成为马云,必须超越更多的自己和他人!

    借助梦想,超越梦想

    人要有梦想,是马云的梦想观。

    始终坚守梦想!

    借助趋势,超越趋势

    趋势成就人,成就公司。当然,也是成就阿里和马云的关键。把握趋势,驾驭趋势,是一切成功的关键。马云成为中国互联网界最成功的人士,也是最善于驾驭趋势的人物。这20年来,以及15年来,马云充分借助了几大关键性趋势:互联网的崛起,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制造业全球化的浪潮,中国民营企业的崛起,中国小微企业的崛起。

    借助互联网,超越互联网

    阿里当然是互联网公司,马云当然是互联网浪潮最成功的弄潮儿,但是,马云从来都说,自己不懂互联网。这里面的奥妙非常关键。

    马云在互联网界的脱颖而出,也充分说明了到今天,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固守于互联网,为互联网而互联网。而马云很早就超越了互联网,体现了他更加开阔的视野。

    借助技术,超越技术

    马云从来都说,自己不懂技术。但是,马云最看重技术这个新时代的驱动力!

    借助小微,超越小微

    马云在各种场合,都俨然以中国中小企业代言人的身份出现,的确,马云的成功是中国千万级中小微企业助力的结果。

    某种程度上说,马云是中国最大的众筹企业,是无数中小微企业,用自己的金钱,构建起来淘宝商品的海洋、交易的平台、电子商务的帝国!

    但是,马云又不断超越小微企业的局限性。

    借助全球化,超越全球化

    马云是中国互联网第一个最大程度借助全球化的人,虽然马云不是海龟,是典型的土鳖,但是从一开始,就凭借出色的英文水平,大胆放眼全球,走出去。

    首先是商业模式,就是高举走出去的大旗。比如早期B2B的定位。

    其次,宣传走出去,借助《福布斯》等国外知名媒体塑造个人声誉,确立印象和影响力。

    借助浙商,超越浙商

    浙商作为中国最成功最有力量的群体,在2014年,也被马云彻底超越,而且永远OUT。

    阿里成功,很大原因是立足浙江,但是,马云只超越浙江,与传统浙商区分出来。

    没有受到传统浙商的局限性制约(急功近利,从制造、专业市场,到炒房炒股炒地炒矿)。

    借助交易,超越交易

    阿里当然是中国乃至全球的电子商务公司,但是,阿里至今自己不买一件商品。

    阿里的高利润。

    阿里商业模式的独特性。

    借助平台,超越平台

    阿里的平台战略。

    今天,超越平台,阿里立志要成为网络空间时代的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工业时代的基础设施,网络时代的基础设施。

    借助大腕,超越大腕

    马云最善于借助中国和全球顶尖名人大腕的势和能量。

    马云默默无闻之际,就号召西湖论剑,请来三大门户的掌门(当年最具业界号召力的人物)和金庸等人物。(今天马云已经把三大门户彻底甩开,市值不仅仅是10倍,而是百倍的差距。)

    与孙正义(当年最具传奇性的互联网风险投资家)。

    与雅虎(当年最大全球的互联网公司)。

    借助大款,超越大款

    阿里融资额创造全球历史纪录。

    阿里花掉的钱也超过所有国内互联网公司,甚至相当于中国其他互联网公司的总和。

    融大钱,做大事!

    从200万美元,2000万美元,到10亿美元,到香港上市,到纽交所上市,马云的融资历程!

    ……

    你完全可以成为下一个马云,马云一定会被超越!新的机会永远都会有,新的人永远都会不断崛起,这是时代的必然,这也是商业的必然。因为如果没有下一个马云,风险投资再也没有创造奇迹的机会,社会再也不会螺旋上升,人类再也不会继续突破。

    所以,你会是下一个马云,这是社会的必然。马云走过的一切,都可以是你成为下一个马云的最佳参考。

    当然,真要说得更透,有待我们通过另一本书慢慢道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