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己的路,择优出击全球五大市场
因为互联网,过去的全球化以美国为中心展开;因为互联网,未来的全球化必将以中国为中心展开。但,中国互联网的全球化之路将由互联网企业作为排头兵。
我们从全球网民与人数分布来看,根据维基百科上的数据,全球互联网基本格局大致可以分为5个区域。
首先,看全球的人口数量与网民分布,从中可以算出潜在的网民,明显可以感觉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发展必须真正地依靠互联网,不然永远也别想打“翻身仗”。到2014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将会接近30亿,占全球总人口的40%,其中三分之二的用户将来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网民总量和增速都超过发达国家,实际上发达国家的人口和网民的增长都遇到了瓶颈。在那些尚未使用互联网的人群中,约有90%的人均来自发展中国家,说明未来新增网民的主力在发展中国家。
其次,从各大洲分别来看,情况差异明显。到2014年底,非洲将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人访问互联网;美洲将有近三分之二的人访问互联网。目前,欧洲的互联网渗透率最高,约为75%;而亚太地区的互联网用户数量最多。
由此,中国互联网企业也可看到全球市场的长远趋势。发表上述数据报告之后,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电信发展局主管布拉希马·萨努(Brahima Sanou)称:“全世界人与信息通信技术的亲密关系已达到了一个‘分水岭’。”而以阿里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高科技企业也到达了这个“分水岭”。特别是在走向全球化发展的道路上,如何有大局的印象?我们认为阿里在世界的5大区域市场的选择上可有所侧重,可突出自身优势,避开或削弱不利因素,更好地作为中国走出的“第一商业代表”,给后来者以启迪。
我们划分五大市场的网民状况与市场潜力等因素,主要基于下面的数据。全球截止到2014年人口为71亿,网民为30亿,还有41亿网民等待着触网。
从上表可以看出,阿里巴巴想在世界市场站住脚跟,需要更好地把握全球五大市场的人文地理、基础条件以及未来的趋势特征,只有更好地把握各个地区的本质特点,才能为更好地进军美欧及周边的市场做好充足准备,踏踏实实走出国门。
如果阿里想在全球继续其在中国取得的辉煌,必须把15年来走过来的艰辛之路,以及在战略、经营、管理上的优势再次充分发挥,并最大限度释放内生核聚变般的能量。
实际上在中国这个网民大国基础上,阿里积累了可观的企业进取经验。最为典型的就是马云带领着他的团队,一步步从网络空间1.0思维,逐步走向2.0、3.0,扎实而有力地走向未来的全球网民60亿的大市场,撬动网络空间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商业经济格局。
首先看Cyberspace1.0的思维,最早阿里以B2B业务,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与物流的加速流通,开辟了阿里的15年长征的第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把企业、供货商的信息采集、汇聚和扩散,按照单线流动,线上引导线下的方式一步步将现实空间的商务谈判、贸易接洽、实时联络转化成网络辅助的集约化流程。
这期间的主要特点和业务模式可见下表:
对于阿里巴巴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所取得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贡献越大,争议越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马云所创造的阿里巴巴在各方面引起的“震动”都很多,印象最深的就是专家座谈会上,有人直言“阿里巴巴对社会就业(传统门店生意)的冲击是其原罪”的说法。这完全误解了阿里巴巴存在的巨大进步价值。
展望下一个十年,在网络空间思维引导下,也就是c思维模式的3.0状态下,马云及其带领下的阿里巴巴,继续坚持从人出发,从生态出发,以商业为契机,以每个平凡大众与组织的生产生活为落脚点,从服务个人、组织、企业、社会、国家、全球,从商业、工业、农业、各行各业上升到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科技,甚至外交、军事、体育、哲学的深刻触及。我乐观地大胆揣测:马云及其网络空间的理想终将成为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无缝融合的典范!
全球化的选择:投资、收购还是自主耕耘?
上市一刻的辉煌和荣耀稍纵即逝,接下来面临的就是每个季度的财务报表。如何让业绩符合或者超越投资者的期望,成为一个上市公司的第一任务。上市之后,阿里下一步的增长是继续以大力发展中国本土业务为主,还是开始大刀阔斧的全球化进程?“阿里的投资将以建立阿里巴巴生态系统、帮助中小企业发展为目标。以前企业家有什么东西都试图自己做,而现在我们需要整合生态圈,不仅在中国,而且要整合非洲、东南亚和欧洲的行业内公司。我们要帮助生态系统的建立,帮助小生意人赚到钱。”在随后的私人晚宴上,马云第一次做了更清晰的说明,“在美国上市,我觉得不能把美国的钱都拿到中国去,可以把钱多一些地花在海外。要放眼世界,吸引全世界的人才,买全球的公司。我们要像美国一样,吸引你们的人才,买你们的公司。”马云此番言论,让阿里未来收购海外公司充满了想象空间。
目前为止,阿里的增长速度还没有令市场失望。在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2014财年内,该公司营收增长52%,达到525亿元人民币。2013财年营收增幅更是高达72%。利润同样也在大幅飙升,2014财年增长175%,2013财年也实现翻番。那么这种发展还能够持续吗?
显然,未来的高速增长完全依赖中国市场,无论市场的自然发展,还是对于客户的收费压力,都将压力巨大。最糟糕的就是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整个阿里生态出现恶化。因此,将全球化作为增长的主战场,还是最佳选择。毕竟除了欧美等发达国家之外,全球还有180多个(占85%以上的人口)发展中国家。这将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开疆拓土的蓝海。
那么,阿里全球化的步伐是通过投资和自主业务延伸慢慢摸索,还是会通过并购或合作大阔步地国际扩张?显然,这一切还在马云的构思,“我一直在思考未来5至10年的发展,思考如何能让这些股东满意。”“我觉得不在于一个企业在哪里,而是心在哪里,如果你的心是全球的,就做全球的生意,如果你的心在一个省,就做一个省的生意。中国企业国际化,我是这么认为的,国际化绝不等于在国外有业务,绝不等于在国外有工厂,国际化最重要的是要有国际化的思想和国际化的战略。所谓国际化的思想,就是你要去那个地方不是从那个地方挣多少钱,而是因为有你,那个地方发生什么变化。”
阿里巴巴一上市就超越亚马逊和Facebook,堪称惊艳。但是,无论市值上如何超越,阿里巴巴或者说任何一个中国互联网巨头当下无法比拟的,就是全球化方面的差距。这方面美国的几大互联网巨头在全球化方面可谓遥遥领先。目前Facebook美国本土之外用户占到80%以上,谷歌美国之外收入占到60%以上。而中国互联网巨头虽然市值很高,规模也不小,但是全球化问题上都还没有真正突破,最多算刚开始学会走路。基本上主要的用户和收入都还是在国内。根据统计,2013年标普500公司美国以外地区的销售占到销售总额的33%。这大概可以作为一个公司全球化程度的及格线。
中国三大巨头在海外的投资都已经开始,除了腾讯大手笔的海外投资,2014年早些时候,阿里针对小型卖家推出了一个名为11Main.com的购物网站,并且投资了多家美国创业公司,包括租车服务Lyft、移动聊天应用TangoMe和电子商务网站ShopRunner。
最诱人但是也最微妙的收购是收购雅虎。马云告诉我,因为雅虎毕竟是美国第一网络媒体,媒体就无法回避意识形态的问题。尤其是中美之间,意识形态层面的争端、博弈与竞争是长期的事情。收购雅虎,当然可以解决一个大股东的麻烦,但是,也将把阿里带入意识形态的旋涡当中,对于一直以商人自称的马云来说,这方面的麻烦不是他的所爱。
最富有成效的收购对象当然是eBay。无论是体量还是商业模式,eBay足够大,深入美国主流社会和消费群体,但是大的程度也是当下阿里能够吃得下的。eBay的市值在600亿美元,大约相当于阿里市值的1/4。虽然代价不菲,但是,如果收购成功,阿里将一下子在美国跻身第一阵营,可以对亚马逊乃至谷歌构成直接的挑战。另外,在商业模式方面,一直坚守纯粹C2C模式的eBay,到了“百变星君”马云手里,将有着更大的发挥空间。相比之下,亚马逊还是一个超级笨重的公司,目前都还不是阿里能够消化和驾驭得起的。
“他们试图通过这些小规模的举措了解美国市场的更多机遇。”沃顿运营和信息管理教授卡迪克·霍桑纳格(Kartik Hosanagar)说,“但这些措施似乎表明该公司将在美国展开大举投资。我预计阿里巴巴最终将在美国展开重大收购。”
eBay以及刚刚分拆的“美国支付宝”PayPal,便是其中潜在的最佳收购目标。当年,马云刚刚开始布局淘宝,最大的对手就是eBay控制的易趣。而那时候,eBay是全球电子商务领域的老大,比陷入低潮的亚马逊还要风光。但是,马云最终用高超的战略和战术打败了这个当年的巨无霸。而现在,历史开了个大玩笑,eBay成为了阿里最理想的收购对象。
无论这个传言能否成真,收购一家美国大型企业,或者与之展开合作,都有助于阿里巴巴在美国塑造自己的品牌,快速打入主流市场。“想要实现这一点,他们可以与美国公司合作、收购美国公司、与之共同推广阿里巴巴品牌,或者在这里缓慢部署基层推广策略。”沃顿市场营销教授埃里克·布拉德罗(Eric Bradlow)说:“考虑到阿里巴巴最近的IPO所产生的巨大宣传效应,合并和全球扩张或许会带来新的机遇。”“马云本人很了解美国,阿里巴巴的成功概率更大。”
当然,有些事情还不仅仅是有钱就可以搞定,马云还必须防范美国政治的干扰。毕竟,对于美国政府来说,包括eBay在内的美国互联网公司属于国家的战略资产。虽然eBay作为电子商务公司,而不是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相对比较纯粹,但是,美国政府要接受一个中国公司大举收购美国最顶尖的互联网公司,还是需要跨过好多道心理上的坎。
如果阿里巴巴不收购eBay或其他美国公司,而是准备直接与之展开竞争,成功难度就会加大。“那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梅耶尔指出。亚马逊将成为一个强大的对手,毕竟后者可以凭借超低的利润率在价格上打击任何对手。另外,亚马逊已经建立起强大的物流基础设施。“如果是我,就不会与亚马逊针锋相对。”他说,“想要在价格上与他们竞争,不会有太大的空间。”
当然,我知道,在马云的内心中,他并没有真正将亚马逊放在心上。在他心目中,超越亚马逊已经是一个过去时,马云有着远比这个宏大得多的野心。
如何超越谷歌成为全球第一?
很多人看到了马云的神奇,却很少有人发现,过去十多年,马云融资的规模和花掉的钱,几乎相当于中国互联网其他所有公司的总和。如果没有资本市场这根神奇的金箍棒,根本不会有今天的阿里帝国。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阿里巴巴的未来,更大的故事,更多超乎我们常规想象的故事,都将一一发生。
马云的下一个目标当然是挑战全球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谷歌。立足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如果阿里巴巴未来几年表现出色,超越谷歌并不是梦想。
果然,阿里追赶的速度远远超越了人们的想象。在上市之后,阿里股价一直走低,显得非常疲软,成交量也不断萎缩,与融资额全球创纪录的身份好像不太符合。不少人开始了冷嘲热讽,等着看阿里的笑话。不过,这个局面很快打破了。10月28日,阿里股价开始发力,市值一举突破2500亿美元,将沃尔玛甩在身后。来不及好好喘口气,更等不及沃尔玛来追赶,11月6日,阿里市值再创新高,一举突破2800亿美元,美国企业的神话——通用电气(GE)也只能甘拜下风。而到了上市之后第一个“双十一”前夕的11月10日,阿里股价更是扶摇直上,接近120美元,最高点突破了3000亿美元。而此时谷歌的市值在3700亿美元左右,阿里体量已经相当于谷歌的3/4,也就是20%左右的差距了。要知道,如果加上马云还有一块没有上市的阿里金融,阿里超越谷歌,不再是梦想,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了。未来几个月阿里业绩良好,股价走势稳健,那么光是目前上市这一块超越谷歌,也可能将很快到来。
而阿里巴巴如果还有更高的目标,那就是目前全球高科技公司市值最高的苹果,也是全球上市公司的最高,是6000亿美元级别的。2012年8月21日,苹果市值创历史新高,达到6235亿美元,打破微软在1999年创下的6205.8亿美元的历史纪录,成为全球历史上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而随着iPhone 6的热销,乔布斯去世之后没有重大创新的苹果依然再度创造了新的市值高度。但是,也就是六七千亿美元的高度,代表了美国企业的天花板。马云究竟能够在多久的时间内实现超越?也许很久,也许很快。如今,国外已经有人大胆预言,3年内阿里将超越苹果,成为市场价值最高的企业。我们认为,3〜5年是一个理性的长度,不过于乐观也不过于保守。
马云的万亿美金梦:能否颠覆和超越美国商业思想?
可以说,中国互联网20年中,在所有互联网大佬里,马云是最不入互联网圈子的,也是最不局限在互联网之内的人。互联网这个行业很新很热闹,大多数互联网精英都以此为荣,但也大多局限在这个圈子之内。张朝阳、王志东、马化腾、李彦宏、丁磊、陈天桥等,都是色彩鲜明的互联网人。而马云却笑谈自己不懂互联网,跳出互联网,不以互联网为局限。
要预测很多互联网公司未来的高度很容易,因为他们互联网领域的高度就是他们事业的高度,他们领域的天花板就是他们事业的天花板。但是,马云不一样。要预测马云,要预测阿里巴巴的高度很难。因为,马云和阿里巴巴的事业大大超越了互联网,强有力地介入金融领域、物流领域、流通领域、文化产业、医疗健康等各种商业领域,所以,马云和阿里巴巴的高度充满了巨大的变数。马云的未来连今天的马云也不知道。
从一开始,马云结交的朋友们,就不仅仅局限在互联网领域,而是商业的各个领域,包括商业巨头牛根生、郭台铭等各行各业的老大,参与的经济组织和活动也能反映出来,包括《赢在中国》等等。马云是与最广大的商人们成为朋友。
“与商人成为朋友”,这是一种境界,一种世界观,一种商业智慧。阿里巴巴的理念是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深度融入商业领域,体现了马云独特的气场和能量场。另一方面,20年来,互联网不管如何变幻,终究还是比较纯粹,或者说比较单纯,与传统产业有着鲜明的区别。哪一个互联网的英雄和狗熊,都打着鲜明的互联网的印记。但是,这些都可以改变。而改变最早的就是马云,改变最大的也是马云。
中国互联网长大了,失去了单纯,失去了纯粹,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个时代都不可阻挡地来了。马云们来了,史玉柱们来了,他们不仅仅是互联网人,他们贯通了中国商业的各个领域,是更加超脱的商人,互联网竞争的境界开阔了,也残酷了。从此,互联网就是赤裸裸的商业,就是金钱的游戏。这当然是必然,甚至可以说是进步。中国互联网的青春期结束了,一个彻底变革商业的时代开始了。
但是超越中国商业思想,对于马云来说已经不是最感兴趣的事情。他感兴趣的还是超越全球商业思想的中心——美国商业思想。
马云说,那天美国人说一句话最有意思,他说我们专门研究制度,我们讲资本主义讲了200年了,但是我从没见过这么出色、这么厉害的一家公司居然在中国出现,我从来没有看到。我自己在想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大家都没有反应过来。
马云的万亿美金梦能否实现?将何时实现?这个悬念可能是马云未来给世界带来的最大震动!让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