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第四讲
在这次演讲中,我试图指出美国学术界和企业界一些可以改正的重大认知错误。我的论点是:
(1)如果学术界和企业界能很好地履行它们的职责,那么大多数普通人只要用一些基本道理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就能够解释可口可乐公司的成功;然而
(2)正如“新可乐”大惨败及其后果所展现的,学术界和企业界均未能掌握可口可乐公司的成功之道。事实证明,我在1996年的那次演讲很失败,大多数听过的人都无法理解。后来,从1996年到2006年,有些仰慕我的、非常聪明的人慢慢地阅读那次演讲的文字稿,他们连读两次还是弄不懂。绝大多数人无法正确地理解我想要表达的意思。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没有人对我说这篇讲稿错了。人们感到有点困惑,然后就放弃了。
由此看来,作为表述者,我的失败甚至比我试图解释的认知失败更加严重。这是为什么呢?
现在仔细想想,我认为最好的解释是,我在充当业余教师的时候犯了大错。我想要灌输的太多了。一直以来,如果遇到打算对“意义的意义”长篇大论的人,我总是避之唯恐不及。然而我为自己的演讲选择的题目却是“关于现实思维的现实思考?”,这是大错的开始。然后呢,我用一个很长很复杂的例子来阐述五种适合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包含的基本概念来自许多学科。我特别纳入了心理学,我想要证明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其中包括一些教心理学的人,对心理学其实一无所知。我的证明当然是建立在正确的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的。这从逻辑上来讲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大多数人对心理学并不了解,我的听众如何能够确认我讲的心理学就是正确的呢?因而,对于大部分听众而言,我是在向他们解释一些艰深的概念,可是我用来解释的概念也同样艰深。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中国谚语
我的教学错误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在我得知这次演讲的文字稿很难被理解之后,我居然认可《穷查理宝典》第一版中各篇讲稿的先后次序,把我谈论心理学的“第十讲”放到和“第四讲”相隔很多页的地方。实际上,我应该意识到这两篇讲稿的先后次序应该调过来,因为第四讲假定听众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而第十讲的内容正是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后来,在《宝典》出第二版的时候,我偏向于保留这两篇讲稿原来那种无益的顺序。我这么做,是因为我把我多年来让我获益匪浅的心理学的研究心得整理成一张检查清单,我想用作本书的压轴文章。(注:“第十讲”是第三版中的“第十一讲”。)
第二版或者第三版的读者,如果你们愿意的话,可以改正我所顽固保留的教学缺陷,也就是说,你们可以先掌握最后那篇讲稿,再来重读第四篇。如果你们愿意承担这次繁重的任务,我敢说你们之中至少有些人会觉得你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查理在上一讲中大肆抨击了学术界的各种弊端,这里他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法。这次发表在1998年哈佛法学院入学50周年同学会上的演讲关注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精英教育的狭隘性,并把它分为几个部分;查理提出的各种解决方法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提问,查理断定律师等专业人士缺乏跨学科技能,这损害到他们自身的利益。根据他自己广泛的跨学科研究,查理指出,有一些“潜意识的心理倾向”妨碍了人们充分地扩大他们自身的视野。不管怎样,他为这个问题提出了独特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解决方法。
编者很喜欢这篇演讲,它清楚地展现了查理的“非常识之常识”。他说:“在真正重要的领域,比如说培养飞行员和外科医生,教育系统采用的结构是非常高效的。然而,他们并没有将这些已被正确认识的结构用于其他也很重要的学习领域。如果这些优越的结构广为人知,唾手可得,教育家们为什么不广泛地利用它们呢?还有比这更简单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