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
星期一出版的许多橄榄球评论文章纷纷指责奥斯本不应该贸然求胜,没有稳妥求和。不过,这不是我们争论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在于,在奥斯本甘愿冒更大风险一心求胜的前提下,他选错了策略。他本来应该先尝试得2分的策略。然后,假如成功了,再尝试得1分的策略;假如不成功,再尝试得2分的策略。
让我们更仔细地研究这个案例。在落后14分的时候,奥斯本知道他至少还要得到两个触底得分外加3分。他决定先尝试得1分的策略,再尝试得2分的策略。假如两个尝试都成功了,那么使用两个策略的先后次序便无关紧要了。假如得1分的策略失败,而得2分的策略成功,那么先后次序仍无关紧要,比赛还是以平局告终,内布拉斯加乡巴佬队赢得冠军。先后次序影响战局的情况只有在内布拉斯加乡巴佬队尝试得2分的策略没有成功时才会发生。假如实施奥斯本的计划,这将导致输掉决赛以及冠军头衔。相反,假如他们先尝试得2分的策略,那么,即便尝试失败,他们也未必会输掉这场比赛。他们仍然以23∶31落后。等他们下一次触底得分,比分就会变成29∶31。这时候,只要他们尝试得2分的策略成功,比赛就能打成平局,他们就能赢得冠军头衔!
而且,这将是尝试取胜的努力失败之后导致的平局,因此没有人会因为奥斯本一心想打成平局而批评他。我们曾经听到有人反驳说,假如奥斯本先尝试了得2分的策略,却没有成功,那么他的球队就会只为了打平而努力。但这样做不是那么鼓舞人心,并且他们很有可能不能第二次触底得分。更重要的是,等到最后才来尝试这个已经变得生死攸关的得2分策略,他的球队就会陷入成败取决于运气的局面。这种看法是错的,有几个理由。记住,如果内布拉斯加乡巴佬队等到第二次触底得分才尝试得2分的策略,一旦失败,他们就会输掉这场比赛。假如他们第一次尝试得2分的策略失败,他们仍有机会打平。即使这个机会可能比较渺茫,但有还是比没有强。激励效应的论点也站不住脚。虽然内布拉斯加乡巴佬队的进攻可能在冠军决赛这样重大的场合突然加强,但我们也可以指望迈阿密旋风队的防守也会加强。因为这场比赛对双方同样重要。相反,假如奥斯本第一次触底得分后就尝试得2分的策略,那么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激励效应,从而提高第二次触底得分的概率。这也使他可以通过两个3分的射门打平。
从这个故事中可总结的教训之一是,如果你不得不冒一点风险,通常是越早冒险越好。这一点在网球选手看来再明显不过了:人人都知道应该在第一次发球的时候冒风险,第二次发球则必须谨慎。这么一来,就算你第一次发球失误,比赛也不会就此结束。你仍然有时间考虑选择其他策略,并借此站稳脚跟,甚至一举领先。越早冒险越好的策略同样适用于生活中的大多数方面,无论是职业选择、投资还是约会。
更多关于向前展望、倒后推理原理的实际运用,请看第14章的一些案例分析:“祝你好运”、“红色算我赢,黑色算你输”、“弄巧成拙的防鲨网”、“硬汉软招”、“三方对决”和“糊涂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