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腥牙血爪
自然界的腥牙血爪
正如你所料,除了人类,在其他物种之间也会发生囚徒困境。在搭建住所、采集食物、逃避捕食者之类的事情中,动物的行为可能是对自己或直系亲属有利的自私行为,也可能是对较大的群体都有利的行为。什么样的环境能促成好的集体结果?进化生物学家们已经研究了这个问题,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例子和观点。这里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24
曾经有人问过英国生物学家JBS霍尔丹(Haldane)这样的问题:他是否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一个同伴,霍尔丹回答:“如果是救2个以上的兄弟,或者8个以上的堂兄弟,那么我会的。”你和你的兄弟拥有一半相同的基因(同卵双胞胎除外),和堂兄弟有1/8的基因相同;因此,你这样做,会使复制到下一代的你的基因数的期望值增加。这样的行为具有很大的生物学意义,因为进化过程会促进这种行为。这种近亲之间合作行为的纯基因基础,解释了在蚁群和蜂房中所观察到的令人惊叹的复杂的合作行为。
在动物中,没有这种基因纽带的利他行为非常罕见。但是,如果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足够稳定和长久,那么即使没有太多的基因一致性,互惠的利他行为也有可能发生,并持续下去。结群猎食的狼及其他动物就是这样的例子。下面的例子有点儿可怕,却令人吃惊:哥斯达黎加的吸血蝙蝠通常12只左右群居在一起,但是单独猎食。每天,总有一些吸血蝙蝠运气较好,而其他蝙蝠运气不好。幸运的吸血蝙蝠饱餐后飞回到整个群体居住的洞穴,可以把他们从猎物吸食的血液反刍出来,分给其他蝙蝠。三天没有吸到血的蝙蝠会面临死亡的危险。这个群体通过这样的分享,形成了相互“保险”、对抗死亡危险的有效方法。25
马里兰大学生物学家杰拉尔德•威尔金森(Gerald Willkinson)将不同地区的吸血蝙蝠集中起来放在一起,探讨了这种行为的原因。他有规律地扣留其中一些蝙蝠的血,观察其他蝙蝠是否会把血分给它们。他发现,只有当蝙蝠快要饿死时,才会有其他蝙蝠把血分给它。蝙蝠似乎能够将真正的需要和暂时性的坏运气区分开来。更有趣的是,他发现只有在以前群体中彼此相识的蝙蝠才会相互分食,而且它们也更愿意分给以前帮助过自己的蝙蝠。也就是说,蝙蝠能够认出其他蝙蝠,记住它们过去的行为,从而形成有效的互惠利他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