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多任务

    2002年12月6日,CNN头条声称:多任务会适得其反。这是在质疑目前日益普及的一种商业实践,即让一些员工快速地在多种任务中进行切换,而这种快速切换的频率对成功的演奏家而言也是一种挑战。多任务实践是从人类自己创造出的计算机中借鉴过来的:人类模仿现代操作系统,同时执行多个任务。然而,由于每个任务都需要内存和处理时间,以至于计算机都难以同时处理太多的任务。在《实验心理学期刊》发表的一个报告的基础上,CNN的这篇报道告诉我们,人类和计算机对于过载具有类似的反应——速度变慢。在转向一个新任务之前,我们的大脑必须激活这个新任务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和信息。人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让年轻人在难度不同的多个任务中反复切换,譬如求解数学问题和对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实验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类进行任务切换只需要几秒钟。面临的任务越复杂,人类大脑切换到该任务所需的时间越长。对多任务商业实践而言,这意味着将多任务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万能药不太可行。实际上,让员工在多种任务中进行频繁切换,不仅不会提高生产效率,反而会降低20%~40%。

    虽然有诸多限制,但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在多任务方面的能力还是无可匹敌的。实际上,你在阅读这几行文字时,视网膜上数百万个视觉神经末梢记录着射入光线的强度的变化,将这些信息传递到大脑的视觉皮质进行处理,将其变成字符和词语。同时,另外一个细胞网络在保证你的心脏持续跳动,而复杂的神经网络一直在监测着很多感官输入,如气味和温度。无论是睡着了还是清醒着,我们的大脑和身体都在进行着数千个复杂任务,而且丝毫没有减速的迹象。

    链接洞察

    我们的多任务能力是从原始祖先那里继承过来的。实际上,即使是大肠杆菌这样的简单生物体都同时运行着数百个“细胞程序”,使其能够游向食物、从环境中吸收细胞并通过复制繁殖后代。多任务是大多数复杂系统的固有性质,无论该复杂系统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例如,一家公司需要同时从多个行业购买不同的原材料、运转生产线、包装和销售产品、应对法律纠纷、开发新产品、在数十家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并在商业和法律环境非常不同的大陆上开拓市场。复杂系统如何能够轻易地应对数千个任务?多任务的需求如何影响细胞或公司的架构?这些问题的答案能够在网络的微观视角下找到,那就是复杂网络经常被我们忽视的一个性质:模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