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傻瓜的视角去观察 - 图1

    用傻瓜的视角去观察

    有一次,我在广东看舞狮子,一个智力有缺陷的人跑来问我:“老师,中国有狮子吗?”是啊,中国并没有狮子。中国有老虎,没有狮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石狮子和舞狮子已经司空见惯,所以并没有人会去考虑这样的问题。那么,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舞狮子和门口放石狮子的呢?于是,我到处去查证。

    事实上,换一种视角去观察,我们会避免理所当然的盲点。这让我想起微信的产品经理张小龙,他曾经说在做微信的时候,自己有一个秘密武器——他可以一下子把自己变成傻瓜,从傻瓜的角度去研究产品的设计方法。我们每一个人,即使是成天在嘴上说自己不聪明的人,多少会有些自恋,也会认为自己是聪明的。其实,许多惯性思维会让我们变成真正的傻瓜,因为你永远不会去思考“中国有没有狮子”这个问题,也不可能会设计一个自己才懂得如何使用的产品。

    比如,我给你一张白纸,命题的关键词是“贝壳”,你会很快速地把与命题相关的东西填满。这是因为从小老师就教我们背书,背得越快越好,谁快谁聪明——在这里,快速填满相关的东西就是聪明。

    如果我们从思考这个角度来讲,这种做法虽然看起来聪明,但其实很笨。因为从反向的角度来看,你填满得越快、越熟练,你或许会越快成为了一个只会复制的机器,最终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

    有意思的是,如果我们用傻瓜的视角观察问题时,我们又应该用何种视角去做判断呢?此时,我的建议是不要以短期利益为重,眼光要放长远,利及众生。

    一个为了当前利益而与身边人斤斤计较的人,长此以往如何会有真正的朋友呢?这是我们经常会经历的事情,虽然视野的宽窄影响着帮助我们做出判断的信息,但决策时也不应该只以短期利益作为考虑标准。

    像傻瓜一样去观察,用利及他人的眼光去判断,用一句话总结来说就是:“大智若愚。先是若愚,后是大智。”

    在此,我举一个例子,我觉得“若愚”的意思就是:我知道“我不知道”。记得我的前老板,有一个习惯,他在提问前总会说:“我很笨,刚刚我没有听懂,你能够再重复一遍吗?”现实中,把自己放在一个很低的位置去提问,这是很聪明的做法,但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很难做到,特别是在拥有一定的地位、一定的能力后,他们更不愿意去承认“我不知道”。但你要知道,只有你知道“我不知道”,才能理所当然地说:“对不起,我不懂,你能再重复一遍吗?”

    在我所在公司的高层里,还有一位非常聪明的人。有一次开会,某个同事在讲他的规划,说到一半,我们的CEO就打断了他说:“等等,你说的是什么?是说我们的服务器不够用,还是说有很多服务器不能用?”总之,后面会有一堆后续的问题等你解答,这让很多人觉得我们的CEO是一个令人“讨厌的人”。但他坚持的理念是,让问题在很清晰的思路下去做执行,这是依托在非常仔细的观察和解答完所有疑问后才做决定的“傻瓜习惯”。

    另外,当我们看得长远以后,许多东西就公平了许多。同样的道理,在人生里,有大爱。学会帮助别人,你会发现,整个世界的时间仿佛都被拉长了,很多东西都变得公平了,而选择就变得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