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第三个进化原则

    本书已经探讨了实现富足的前景与能够使这种前景变得更美好的各种以指数形式增长的技术。但是,我们并不认同有些人所持的技术乌托邦式的想法,他们认为单凭指数型增长的技术就足以带来这种改变。考虑到把人工智能、纳米技术与3D打印技术融合到一起的强大力量,可以预见到我们正朝着富足的方向前进,但是真正仅凭这些技术进步实现富足所需要时间会超出本书所预计的时间范围(这是极有可能的),因为在这里我们感兴趣的只是在未来的20~30年的时间内将会发生的变化。要在如此紧迫的时间里将这个全球性的愿景变成现实,单靠指数型增长的技术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其他一些帮助。

    幸运的是,这些帮助唾手可得。实际上,可以认为,指数型增长的技术就是第三部分所说的3种力量的成长媒介,是这些力量萌发后得以稳固下来并进一步壮大的基础。而且,指数型增长的技术只是一个更大的合作过程的一部分,而且这个合作过程很久之前就已经展开了。

    在这个星球上,最早的单细胞生命形式被称为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其实就是一些细胞,里面是一团细胞质,它们的DNA则自由地散落、飘浮在细胞质当中。这些细胞最早出现在距今大约35亿年前。后来,大约在距今15亿年前,又出现了真核生物。这些真核生物比它们的祖先原核生物更强大,因为它们更有能力,也更具合作性,它们会利用诸如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等“设备”使自己变得更强大、也更有效率。这些“设备”也就是我们所称的“生物技术”了。有一种观点认为,真核生物在演化过程中所利用的这些“生物技术”是某个更大的“机器”当中的一些小部件,它们的性质与组成一辆汽车的发动机、底盘、变速箱等零部件不无相似之处。但是,现在的科学家一般相信,这些“零部件”其实是由一些独立的生命形式演化而来的,在最初的时候,它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是它们自己“决定”为了一项更大的事业而协同作战的。

    这种“决定”其实是很常见的。今天,在日常生活中同样可以看到这种良性循环链条:新技术创造了更多的专业化机会,专业化又增加了合作的可能,合作致使能力提高,能力的提高又产生了新技术,然后整个过程重新开始,一遍又一遍。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在整个演化过程当中,同样的事情也一直都在不断地循环反复着。

    真核生物出现10亿年后,又发生了一个重大的技术革新,那就是多细胞生物出现了。在这个阶段,细胞开始专业化了,这些专业化的细胞学会了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进行合作,结果出现了另一些能力非凡的生命形式。例如,一种细胞类型负责运动,另一种细胞类型则专门发展出了感知化学成分浓度梯度的能力。很快,拥有许多“个性化”组织和器官的生命形式就开始出现了,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人类这个物种。每一个人都是由10万亿个细胞、76个器官组成的,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其复杂程度简直让人无法想象。

    “这10万亿个细胞是如何把它们自己组织起来变成一个人的?”加拿大一位从事卫生保健的专业人士保罗·英格(Paul Ingraham)问道,“几十年来几乎没有一个细胞出差错,这太不可思议了!就问最简单的一个问题吧,这10万亿个细胞是如何让自己站立起来(成为一个人)的?把一大堆细胞放到一起,还没有一块咖啡污渍高。单单是把这些细胞堆叠起来,一直堆到1~2米高,就需要非常高的技巧了。”

    当然,答案其实是一样的,关键还在于上述的良性循环反应链:技术把各种细胞(骨骼细胞、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引向了专业化(使它们分别组成了股骨、肱二头肌、股神经等),专业化又使它们进行相互合作(上述这些组织和器官以及其他更多组织和器官相互合作,最终使我们人类站立了起来),合作又使人类学会了更复杂的动作(人类所有新的能力,比如跳跃,几乎都是以直立的姿势为基础的)。但是,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用《非零年代:人类命运的逻辑》(Nonzero: The Logic of Human Destiny)一书的作者罗伯特·赖特(Robert Wright)的话说就是:“接下来,人类开始了第二次彻底的演化:文化演化(思想、模因与技术的演化)。令人惊讶的是,这次演化一直维持着以下这种趋势,即生物演化总是朝更复杂、更具合作性的方向发展。”

    不过,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个时候、任何一个地方的因果关系链比20世纪更显著的了。我们很快就会看到,在20世纪,文化演化所产生的强大的合作工具是史无前例的。

    从马匹到“大力神”运输机

    1861年,在一次促销活动中,驿马快信公司(Pony Express)的最大投资人之一威廉·拉塞尔(William Russell)决定利用上一年的总统选举结果来做一些文章。他的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把亚伯拉罕·林肯的就职演说从位于电报线路最东端的内布拉斯加州卡尼堡,送到位于电报线路最西端的内华达州丘吉尔堡。为了办成这事儿,他花了一笔“巨款”,雇用了数百个特别擅长骑马的人,每隔16千米就预先准备好一匹接力的马。结果,最快在林肯演讲之后17天又7个小时之后,加利福尼亚的民众才看到了林肯的就职演说。

    相比之下,在奥巴马于2008年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一天,他刚一宣布获得了胜利,全美民众马上就得知了这个消息。而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传送到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的速度比林肯时代的传送速度快了14 939 040秒。而且,在随后不到1秒的时间内,奥巴马的就职演说就传送到了蒙古国的乌兰巴托和巴基斯坦的卡拉奇了。事实上,除非有人有先知先觉的能力,并且能够通过心灵感应的方式让全世界都知道,这应该是最快的信息传播速度了。

    当你想到15万年来,人类如何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时,你肯定会不由自主地对如今这么快的信息传递速度心生感慨。在传递信息方面,烟雾信号是一种创新,航空邮件更是一种创新。然而这些都无法与20世纪末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十分擅长的传递信息的方法相比。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一个Twitter账户,不管距离多么遥远,只要你一发出信息,几乎每个人都能在同一时间看到。而且,这并不需要额外追加任何费用,更不需要追加雇员,也不需要进行预先筹划。不管你在什么时候发出信息,也不管你是为什么要发信息,它都能做到即时传播。当然,如果你拥有一个摄像头再加一台便携电脑,那么你不但可以实时传播彩色的画面,更好玩的是,如果你拥有恰当的设备,你甚至可以传播3D信息呢!

    这也是自我放大的正反馈回路的另一个例子。事实上,它成为地球生命的标志已经达数十亿年之久了。无论是从能够激活线粒体的真核细胞中,还是从娴熟地使用手机的马塞人身上,我们都能看到,技术的改进能提高专业化程度,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又创造出了更多合作机会。这是一种自我放大机制。摩尔定律描述的就是:更快的计算机被用作设计下一代更快的计算机的结果,同样的道理,利用合作的工具总是会产生下一代合作的工具。奥巴马的就职演说能够在瞬间便传遍全球,是因为在20世纪的时候,这个正反馈回路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产生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强有力的两大合作工具。

    第一个工具是交通的革命,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它让我们摆脱了驮兽的时代,进入了飞机、火车和汽车的时代。同时,我们也建造了高速公路和空中航线,这一切借用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话来说:“使世界变平了。”当苏丹遭遇饥荒时,美国并不是多年之后才听到这个消息,他们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此事,并且立即决定伸出援手。由于援助物资不是用马队,而是用C-130“大力神”运输机来运输的,所以有许许多多的人立即得到了救助,不必再因为闹饥荒而挨饿了。

    如果你想估量一下这里所说的合作能力的变化,你可以比较一下两者的马力。一架“大力神”运输机的马力比一匹马的马力高出了18 800倍。同一时间内的运载能力也许是另一个比较好的衡量标准。如果以此作为衡量标准,那么你会得到这样的答案:一匹马在一天的时间内可以拉着90千克重的东西跑40多千米,而一架C-130“大力神”运输机在同样24小时内可以运载19吨重的东西飞行12 000多千米。这也就意味着,由于我们彼此合作,使得运输能力提高了56 000倍。

    第二个合作工具是我们已经讨论过的信息通信技术。在过去这200年的时间里,它们带来的收益甚至更大。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Jeffery Sachs)在他的《共同财富》(Common Wealth)一书中,细数了信息通信技术对可持续发展做出的八大重要贡献——实际上,所有这些贡献都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的。

    在这八大贡献当中,第一大贡献是信息交流增进了人类社会的连通性。在当今这个社会,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脱离这个世界单独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分子。“即使在世界上最偏远的村落里,”萨克斯写道,“居民相互之间的交谈话题也已经转向了最近所发生的政治、文化事件,或者转向了最近所发生的商品价格的变化,这一切主要得益于手机,它传递信息的功能甚至已经超过了收音机和电视机。”第二大贡献是信息通信技术促进了劳动分工的深化,这是因为更多的信息交流促成了程度更高的专业化,这就允许我们所有人都参与到全球的供应链中来。第三大贡献是从规模效应角度来讲的,信息可以通过庞大的网络系统传递出去,数以百万计的人几乎在同一瞬间都可以接收到。第四大贡献与标准化复制有关,萨克斯说:“信息通信技术允许我们在网络覆盖的范围内实施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例如,进行标准化的在线培训、制定标准化的产品规格。”第五大贡献是信息通信技术提高了可问责性,从而健全了问责制度。在今天,新出现的信息平台允许增加审核、监督与评估功能,网络的发展使以往不可想象的许多事情都变成了可能,包括促进一个更民主的制度、开设网上银行、实施远程医疗等。第六大贡献体现在互联网拥有几乎无限的汇集买卖双方的能力——萨克斯把它称为“匹配”。这也是本书作者与《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所主张的“长尾”经济学得以成立的一个有利因素。第七大贡献是信息通信技术使人们能够利用社交网络构建起“利益共同体”,在这方面的例子有Facebook、SETI@home等。第八大贡献主要表现在教育和培训领域,因为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使课堂实现了全球化,而且所有课程都可以同步更新,你可以从中获得你所需要的任何信息。

    很显然,因为有了上面这些新的合作工具,我们这个世界已经变得更美好了。但是,信息通信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远远不只局限于以新的方式传递信息或共享物质资源。正如罗伯·麦克伊文(Rob McEwen)在安大略省西北部的小山上寻找黄金时所发现的那样,这些合作工具还为共享精神资源创造了新的可能——这很可能会对实现全球富足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黄金公司挑战赛”的启示

    罗伯·麦克伊文是一个加拿大人,他50多岁,衣冠楚楚。1989年的时候,他以加拿大黄金公司的名义购买了许多开采黄金的矿业公司。10年之后,他对这些公司进行了整合,准备进行扩张——在这个过程中,他想从新建一个冶炼厂开始。为了确定到底应该建多大规模的冶炼厂,麦克伊文问自己公司的地质学家与工程师,在他的矿里到底蕴藏着多少黄金——这是非常合乎逻辑的做法。可是,没有人知道他的矿里到底蕴藏着多少黄金。他招聘了所有他能招聘到的最专业的人士来帮助他,可是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就在那段时间,麦克伊文到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管理学院参加了青年总裁会议,在那里他听说了Linux操作系统的故事。这个开源式计算机操作系统诞生于1991年,当时,“Linux之父”莱纳斯·托瓦尔兹(Linus Torvalds)只有21岁,还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一名学生。莱纳斯在网络新闻组(Usenet)上公布了如下这条短消息:

    我正在为386(486)AT编写一个(免费)的操作系统,这只是我的业余爱好而已,这个项目当然不如gnu[1]那么大、那么专业。我在4月份就已经开始酝酿这个想法了,现在已经着手开始准备了。我希望得到来自喜欢和不喜欢使用minix操作系统的人的任何反馈意见……

    很多人都对他的帖子做出了积极的回应。恰好在3年之后,这个操作系统的第一个版本完成了。莱纳斯在1994年3月公布了Linux 1.0。但是,这个事情并没有结束。自此以后,支持它的人不断涌现。由于不断有人改进它、完善它,最终,到了2006年的时候,欧盟决定投入11.4亿美元去资助一个重新开发Linux操作系统2.6.8版本的研究项目。到了2008年,所有运用Linux的服务器、台式电脑与软件包的收入总计达到了357亿美元。

    麦克伊文完全被这个故事震惊了。Linux的代码超过了10 000行。他无法相信,数以百计的程序员居然能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如此复杂的操作系统的开发。他无法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参与开发的程序员居然都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于是,他带着如下这个大胆的想法返回到了他的黄金公司的办公室:他不再咨询自己公司的工程师,要他们估算出他拥有的地下蕴藏的黄金储量,而是决定把曾经被视为最宝贵的财产——通常被锁在保险柜里的机密的地质资料公之于众。他还决定提供物质鼓励,看看自己是否能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莱纳斯那样的效果。因此,2000年3月,麦克伊文宣布“黄金公司挑战赛”开始:“如果你能告诉我在哪儿可以找到17万千克黄金,那么我将奖励你50万美元。”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在公布了400兆的地质数据之后,麦克伊文的黄金公司收到了1 400多份参赛请求。最后进入竞赛的有125个团队。一年之后,挑战赛结束。3个团队成了最后的赢家,其中两个来自新西兰,一个来自俄罗斯。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曾经参观过麦克伊文的金矿。这个竞赛表明,合作这个工具是如此美妙,我们使用这个工具的时机也已经完全成熟了:2001年,这3个团队找到了市场价值高达数十亿美元的金矿的正确位置(而这一切只花费了50万美元)。

    当麦克伊文无法确定他所拥有的地下矿藏的数量时,他遭受了“知识匮乏”之苦。在现如今,这并不是一个不寻常的问题。然而,合作这个工具已经变得如此强大了,一旦得到了适当激励,它就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最聪明的头脑,帮助我们解决最困难的问题。这正是关键中的关键。正如太阳微系统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之一比尔·乔伊指出的那样:“不管你是谁,最聪明的人总是为别人在工作。”

    这种新的合作能力赋予了个体前所未有的理解并影响全球性问题的能力,无论是我们关心的问题的范围,还是能够发挥的影响的力度,都发生了数量级的变化。现在,我们白天用双手在加利福尼亚工作,到了晚上,又可以把大脑“出借”给蒙古国。纽约大学传播学教授克莱·舍基(Clay Shirky)使用“认知盈余”这个术语来描述这个过程。他给“认知盈余”下的定义是:“全世界的人在大规模的(有时候甚至是全球性的)共同项目上自愿地贡献自己的力量、进行合作的能力。”

    “维基百科是志愿者花了1亿个小时的时间创建起来的,”舍基说,“1亿个小时看起来非常可观,但是,只要与人类耗费在其他用途上的时间比一下,我们就会有新的看法。人们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可能是最多的,全部美国人每年在电视机前消磨掉的时间大约为2 000亿个小时。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们花在维基百科上的时间只不过相当于美国人每个周末花在看电视广告上的时间而已。如果我们能够戒掉电视瘾,停止看电视1年,那么,世界上将有10 000多亿个小时的‘认知盈余’时间可以用于共享项目。”不妨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10 000亿个小时集中用于解决某些世界性的巨大挑战,那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年代

    迄今为止,我们一直是基于过去的经验来检验各种合作工具的有效性的。但是,过去一贯如此,并不代表未来也一定会如此。也许有人会说,因为信息具有非零的特性,所以最健康的全球经济必定是建立在信息交流的基础上的。但是,这只是一种可能性,仅仅在当我们拥有最佳的共享信息的设备时,这种可能性才会变成现实。而且,这种设备应该便于携带、价格实惠、能够连接到互联网的。

    幸运的是,这个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在2011年初,中国的华为公司通过肯尼亚电信巨头萨法利通信公司公开发布了一款价格只有80美元(这是一个相当便宜的价格)的预装了安卓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内,这款手机的销售量一路飙升,总销售量很快超过了350 000部。在这个60%人口每天的生活费不到两美元的国家里,这是一个相当骄人的业绩。比如此之低的价格更让人兴奋的是,这些用户还可以随意下载300 000多个应用程序。有人也许会说,这也不算什么,那再看看以下这个引人注目的事件吧。2011年秋季,印度政府与一家在加拿大注册的公司数据风公司(Datawind)合作,推出了一款7英寸安卓平板电脑,它的成本只有35美元。

    而且,这种突破还有更深远的意义。在以往,由于信息传播技术比较昂贵,所以在通常情况下,观念总是在那些最富有,拥有最新、最先进的技术的国家里传播得最快。而现在,因为成本的快速降低和性能的迅速提高,性价比曲线也是呈指数型的,因此,上述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失效了。让我们来看看这种转变是如何影响好莱坞的吧!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浮华城(Tinseltown)[2]是娱乐世界的核心,所有最好的电影、最闪耀的明星都集中在那里,它在娱乐界曾经拥有的霸主地位是史无前例的。但是在最近不到25年的时间里,数字技术已经使这一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平均而言,好莱坞每年生产500部电影,在全世界拥有大约26亿观众。如果这些电影的平均放映时间为两小时,那么好莱坞每年都会生产出1 000个小时的电影内容。另一方面,YouTube的用户每分钟所上传的视频文件,其播放时间可达48小时之久。这就意味着,每过21分钟,YouTube就能提供好莱坞花费整整一年才能生产出来的新奇的娱乐产品。那么YouTube的观众又有多少呢?在2009年的时候,它一天的浏览量就达到了1.29亿次,因此在21天的时间里,这个网站的观众数量就比好莱坞一年的观众数量还要多。由于现在视频内容的创作者在发展中国家比在发达国家要多得多,所以可以负责任地说,合作这个工具已经使得世界上“沉默的大多数”最终找到了发出自己声音的平台。

    我们现在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发言权。“全球范围内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已经使得合作这个工具变得完全大众化了,”奇点大学的创始执行董事、现在的全球形象大使萨利姆·伊斯梅尔(Salim Ismail)说,“在‘阿拉伯之春’中,这一点表现得格外突出。由于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拥有了自行发布信息的能力,把所有个人发布的信息聚合起来,不但能使政治变得完全透明,而且能从根本上改变政治形势。越来越多人学会了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很快地,他们就会开始利用这些工具去应对各种各样的巨大挑战。”在这些挑战当中就包括了在下一章中将看到的、我们要建成富足金字塔必须克服的挑战——水的挑战。

    [1] gnu是一个自由软件工程项目的名称。——译者注

    [2] 指好莱坞。——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