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云帝国构想
我至今仍然对马云说过的一句话印象深刻:“再不动就要死!”阿里巴巴从创立开始,就始终遵循一种“不动即死”的战略原则。1999年,马云创立了作为企业对企业的网上交易平台阿里巴巴。2003年,又投资1亿元人民币建立了淘宝网。2004年,阿里巴巴开始推出支付宝服务,面向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提供基于中介的安全交易平台。
淘宝和支付宝,已成为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的两大互补性支柱,一跃成为全中国最强大的电商企业。但是马云没有停止扩张的步伐,阿里巴巴仍在继续“动”。他先是购入高德地图,投资新浪微博,而且还增资UC。在十周年活动后,马云宣布卸任,但阿里巴巴的“云帝国”才刚刚开始。
☆传播渠道——天下网商
有了传播渠道,品牌的扩散就有了保证。传播也是信息辐射的重要平台,因此越是信息丰富的社会,媒体的重要性也就越突出。阿里巴巴在2010年和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倾力打造了一家新媒体《天下网商》,专门为其电子商务领域提供信息传播服务,这成为了阿里巴巴品牌战略的一大标志,也对它的品牌地位有了范围更广的提升。
☆核心数据源——旗下的拳头产品
好的产品才是成功的基础,阿里巴巴旗下的所有产品几乎都是一个强大的数据源。从1999年以来,包括阿里巴巴黄页、淘宝网、天猫、一淘、聚划算、阿里旺旺等产品相继崛起,独树一帜,占据了行业领先的地位,为阿里的品牌战略提供了无数充实的内容,也为阿里的大数据战略提供了坚实的核心数据,成就了马云的全网络战略梦想。
☆核心技术——阿里云
技术永远都是生产力的发动机。拥有了过硬的技术,才能收集海量数据并发现商机,再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在这方面,阿里巴巴不惜重金,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提升自己的云计算能力。2009年,阿里云计算成立;次年4月份,phpwind正式进入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成为阿里云计算的战略性重点产品;当年8月25日,阿里巴巴宣布和专门服务于eBay商家的第三方工具开发商Auctiva达成收购协议,进一步提升了阿里云的辐射能力。
☆数据资产——生活地图
数据就是财富,但它的收益工具是什么?阿里巴巴以一种“生活地图”的实用理念为用户提供数据服务。2010年8月,阿里巴巴向易图通注资3500万美金,成为该公司最大的股东;2012年10月份,阿里巴巴推出了淘宝地图服务;2013年5月,又以2.94亿美元购入了高德地图28%的股份。
☆数据流——流量统计技术提供商
在2009年,阿里巴巴就投资了万网并和其结盟,投资金额是5.4亿元;2011年,阿里巴巴又完成了对流量统计技术提供商CNZZ的收购;但这并没有结束,仅过了两年,也就是2013年的11月,阿里巴巴宣布收购移动互联网统计分析公司友盟。要知道,友盟公司掌握了超过10万移动应用的数据,这些数据被认为对分析用户行为和移动电商广告精准营销具有重要的价值,属于价值最高的数据流。
☆数据收集——搜索引擎
在搜索引擎方面,国外有谷歌,国内有百度。2010年10月,阿里巴巴也开始介入这一领域,作为战略投资者与云峰基金联手投资搜狗,共计投资1500万美元。虽然仅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搜狐公司就以2580万美元回购了此前阿里巴巴所持有的搜狗10.88%的股份,但早在投资搜狗的同时,阿里巴巴自己的一淘购物搜索也成立了,并且功能更专一、价值链更集中。
☆数据扩张——阿里巴巴的国际化
阿里巴巴在奠定国内第一电商的地位后,仍然不断扩张。2010年6月25日,阿里巴巴收购了美国电子商务SaaS提供商Vendio Services,这是阿里巴巴第一次在美国市场上进行收购活动。同年11月16日,阿里巴巴又宣布收购深圳市的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使自身的阿里系产品无处不在。
☆移动互联——数据改变生活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没人想落后于人,这是数据真正改变生活的战场,控制了移动互联平台,就意味着控制了数据来源,拥有了对全数据的全方位的收集能力。从2012年11月到2013年4月底,在不到7个月的时间内,阿里巴巴战略投资陌陌,收购虾米网和墨迹天气,以5.86亿美元购入了新浪微博18%的股份,在移动互联领域做出了一系列的战略举措,为阿里云帝国的数据来源造血。
综上所列,阿里巴巴的云帝国布局始终围绕着三个方面运行:品牌战略、大数据战略、帝国战略,三者互相配合,互为基础,而且层层递进。到目前为止,马云已经把阿里巴巴的大数据战略布置完成,这个在十几年前诞生于杭州的中国小公司,伴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一路走来,今天已经成为一家拥有包含淘宝、阿里云、天猫、聚划算、小企业业务等支柱业务的庞大帝国。
阿里巴巴的现实与梦想,也预示了中国的大数据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2012年的一次调整中,阿里巴巴正式组建了7大事业群,并且以大数据为基础,明确提出了CBBS市场体系,即由淘宝的C,至零售商、渠道商B,再到生产制造商B,而S是一种服务,面向整个产业链上的B和C服务。
马云在写给员工的邮件中说:“我们设立CBBS大市场体系,是为了在今天和未来的严峻经济形势下,完善自我,全面提升集团对小企业和消费者的服务能力,帮助小企业渡过生存和成长难关,同时让更多的消费者受益于互联网时代的丰富生活。最终促进一个开放、协同、繁荣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
根据这个运作体系,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大数据思维是如何在电子商务的产业链中成功发挥作用的。例如在服装定制行业,有需求的消费者只需要在一家淘宝商户那里填写身高等几个关于体型的问题,并且对图画中的身形进行选择,IT系统就会基于存储的会员数据,自动地生成匹配准确率达90%的数据,然后商家将数据进行分析,通过IT系统把每个部分的尺寸、用料信息发给阿里巴巴平台上的供应商;供应商在接到订单信息以后,采用相应的原料就可以立刻生产。
在这个体系下,阿里巴巴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由数据驱动的电子商务生态链,从消费者和渠道商在个人消费平台(比如淘宝或天猫)的网上交易开始,由企业贸易平台(阿里巴巴国际业务和阿里巴巴小企业业务)不断地供货。最后,渠道商把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反馈到制造商,为消费者按需生产、个性化生产。
在这个过程中,全部的交易模式都离不开“阿里云”的保障。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服务商将同时为这个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提供周到及时和高质量的服务。坐拥“阿里云”的魔法之剑,阿里巴巴的云帝国已经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