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使用的记数系统之本质:它不是数字的而是统计的

    前面已指出过,我们知道了神经系统怎样传送数字材料的一些事情。它们通常是用周期性的或近似周期性的脉冲序列来传送的。对接收器施加的每一个强烈的激励,会使接收器在绝对失效限度过去之后每次很快地作出反应。一个较弱的激励,也将使接收器以周期性或近似周期性的方法来反应,但是反应脉冲的频率比较低,因为,在下一个反应成为可能之前,不仅要等绝对失效限度过去,而且甚至要一定的相对失效限度过去之后才能再有反应。因此,定量的激励之强度,是由周期性的或近似周期性的脉冲序列来表示的,而脉冲的频率,则恒为激励强度的单调函数。这是一种信号的调频系统,信号强度被表达为频率。这些事实,人们在视觉神经的某些神经纤维中直接观察到了,同时,在传送关于压力的信息的神经中,也直接观察到这些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所讲的频率,不是直接等于刺激的任何强度,而是刺激强度的单调函数。这就可以引进各种标度效应,并且可以很方便而恰当地用这些标度来作出准确度的表达式。

    应该注意,上面所讲的频率,一般在每秒50至200个脉冲左右。

    很清楚,在这些条件下,像我们在上面讲到的那种精确度(10位至20位十进制数字!)是超出可能范围的了。因此,神经系统是这样一台计算机,它在一个相当低的准确度水平上,进行非常复杂的工作。根据刚才说的,它只可能达到2位至3位十进制数字的准确度水平。这个事实,必须再三强调,因为我们还不知道,有哪一种计算机在这样低的准确度水平上却能可靠地、有意义地进行运算的。

    我们还要指出另一个事实。上述系统不但带来较低的准确度水平,而且,它还有相当高水平的可靠程度。很显然,在一个数字系统的记数中,如果失掉了一个脉冲,那么,其结果必然是信息的意义完全歪曲了,就是说,成为无意义的。但是,如果上面所讲的这一种类型的系统,即使失掉了一个脉冲,甚至失掉了好几个脉冲(或者是不必要地、错误地插入了一些脉冲),其结果是:与此有关的频率(即信息的意义)只是有一点不要紧的畸变而已。

    现在,就产生了一个需要解答的重要问题:对于神经系统,作为计算机,从它的算术结构和逻辑结构的相互矛盾的现象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重要推论来呢?

    算术运算中的恶化现象;算术深度和逻辑深度的作用

    上面提出的这个问题,对于曾经研究过在一长串计算过程中准确度的恶化现象的人来说,答案是很清楚的。如上所述,这种恶化,是由于误差叠加起来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由于前面计算的误差被后面各计算步骤所放大了。这种误差的放大,原因在于这些步骤相当多的算术运算是顺次串行的,换句话说,在于运算过程的“算术深度”很大。

    许多运算按顺序系列进行的事实,不只是这种程序的算术结构的特点,而且也是它的逻辑结构的特点。这就可以说,准确度的恶化现象,和前面讲过的情况一样,也是由于运算程序的很大的“逻辑深度”而产生的。

    算术的准确度或逻辑的可靠度,它们的相互转换

    应该指出,正如前面讲过的,神经系统中所使用的信息系统,其本质是统计性质的。换句话说,它不是规定的符号、数字的精确位置的问题,而是信息出现的统计性质问题,即周期性或近似周期性的脉冲序列的频率问题等等。

    所以,看来神经系统所运用的记数系统,和我们所熟悉的一般的算术和数学的系统根本不同。它不是一种准确的符号系统,在符号系统中,符号的记数位置、符号的出现或不出现等,对消息的意义具有决定性。它是一种另外的记数系统,消息的意义由消息的统计性质来传送。我们已经看到,这种办法怎样带来了较低的算术准确度水平,但却得到较高的逻辑可靠度水平。就是说,算术上的恶化,换来了逻辑上的改进。

    可以运用的信息系统的其他统计特性

    从上面已经讲过的内容,很明显地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我们已经说过,一定的周期性或近似周期性的脉冲序列,传送着消息,亦即信息。这是消息的显著的统计性质。是不是还有其他的统计性质可以同样地作为传送信息的工具呢?

    到目前为止,用来传送信息的消息,它的唯一统计性质,就是脉冲的频率(每秒钟的脉冲数),我们已经知道,消息是一种周期性或近似周期性的脉冲序列。

    很明显,消息的其他统计特性也是可以被运用的:刚才讲的频率,是一个单一的脉冲序列的性质,但是,每一个有关的神经,都包含有大量的神经纤维,而每一根神经纤维,都能传送许多的脉冲序列。所以,完全有理由设想,这些脉冲序列之间的一定的(统计的)关系,也是可以传送信息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各种相关系数以及诸如此类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