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序:真程序员

    最初,有一种人叫“真程序员”(Real Programmer)。

    他们并不这样自称,也不自称为黑客或者别的什么。据他们中的一位回忆,“真程序员”这个称呼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自1945年以来,计算机技术吸引了世界上最睿智和最有创意的人,从Eckert和Mauchly发明的第一台ENIAC开始,就有一批编程爱好者,并或多或少伴随着一种他们自己能意识到的技术文化,他们编软件和玩软件只是出于乐趣。

    “真程序员”通常具备工程学和物理学背景,并常常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他们穿着白色袜子、涤纶衬衫,打着领带,带着厚厚的眼镜,使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FORTRAN或者其他一些已经被人们遗忘了的古老的编程语言。

    从二战结束到上世纪70年代初,是批处理操作和俗称“大机”(big iron)的大型机(mainframe)盛行的年代,“真程序员”主宰了计算机世界的技术文化。从这个年代起,一些令人敬慕的黑客文化开始流传,包括种种版本的墨菲定律以及仿德语风格的“Blinkenlights”提示语,后者至今还被张贴在很多机房中。

    一些在“真程序员”文化下成长起来的黑客,直到上世纪90年代都仍然很活跃。Cray系列超级计算机的设计者Seymour Cray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据说他通过机器的前面板开关将他自己设计的整个操作系统以八进制形式导入他设计的计算机之中,并且没有任何错误,这可真是大师级的神作。

    “真程序员”文化和批处理计算(尤其是批处理技术)密切相关,随着交互式计算、大学和网络的兴起,“真程序员”文化逐渐衰落,另一个工程师文化诞生并最终演化成今天的开源黑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