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走进未来
对前面这些内容的复述,部分原因是为了记录这段历史,更重要的是,这些内容为我们理解近期趋势和未来走向提供了背景信息。
首先,对明年(即1999年——译者注)比较有把握的预测是:
·开源开发者人数将继续激增,其背后推力是越来越便宜的PC硬件和高速互联网连接。
·Linux将继续保持领先,其庞大规模的开发者社区在能力将压倒性超过开源BSD团体和人数极少的HURD团队,虽然后两者有着更高的平均技术水平。
·承诺支持Linux平台的ISV将会急剧增多;数据库供应商的承诺是一个转折点。
·开源运动将乘胜追击,并在CEO/CTO/CIO及投资者人群中的认可度大幅提升。在是否使用开源产品上,MIS管理者会感受到不断增加的压力,压力并非来自下属,而是来自上层管理者。
·Samba-over-Linux的暗中部署将会替换掉越来越多的NT机器,即使在那些全盘实行微软策略的场所也是如此。
·专有UNIX的市场占有率将继续受到侵蚀。至少有一个较弱竞争者(比如DG-UX或HP-UX)会走下历史舞台,那时,分析师会将其归功于Linux,而不是微软。
·微软不会拥有企业级的操作系统,因为Windows 2000将不会以可用形式发行。(已有6000万行而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代码,会导致其开发失控。)
上面这些预测是我在1998年12月中旬写下的。2000年11月,两年过去了,这些预测仍然有效。只是最后一条存在争议:为了发行Winodws 2000,微软大幅度缩减了其特性列表,但市场占有率并未如其所愿。
对这些趋势进行推理,我们能得到略微大胆一些的中期预测(未来18至32个月)。
·对商业用户提供开源操作系统的运行支持,将会成为很好的买卖,供应商不仅能从中获益,也会推动开源在商业领域的发展。
(1999年Linux-Care的推出使这一点已经实现,同年,IBM、HP以及其他一些公司也宣布提供Linux支持服务。)
·开源操作系统(以Linux为首)将占领ISP和商业数据中心市场,NT对此将无可奈何,低成本、开源以及真正24/7的可靠性,实在让人无法拒绝。
·专有UNIX市场将几乎完全垮台。Solaris会因为SUN的高端硬件而看上去还算安全,但大多数专有UNIX将很快成为遗留系统。
(2000年初,SGI的IRIX走到了尽头,因为SGI自身都已开始正式使用Linux了。2000年中期,SCO同意Caldera对其开展收购。现在看来,一些UNIX硬件供应商将很可能没有异议地转向Linux,就像SGI做得那样好。)
·Windows 2000要么会被取消,要么一面世就玩完,无论是哪种情况,它都将遭遇可怕的灾难,成为微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重大失败。然而,由于其纯熟的市场公关能力,在未来2年内,微软对消费者桌面的控制能力几乎不会受到影响。
(2000年中期,IDG新发布的调查认为Windows 2000“一面世就玩完”更可能发生,大多数大公司受访者完全不愿意部署其最初发布版本。而已经部属的公司,则经历了严重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即便微软自身在2000年10月初和11月末两次被黑客攻入,也没有促使其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乍看上去,这些趋势都表明Linux将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但事实上没有那么简单,微软通过桌面市场已经获取如此巨量的钱财和市场影响力,它可没有那么容易退场,即便Windows 2000有一火车的问题。
但我们仍有理由相信微软在2001年会有大麻烦,这些问题与Linux无关,也与司法部无关。微软59%的收入来自于向计算机OEM厂商销售固定价格的预安装许可费,随着硬件价格下降,这部分收入将面临压力。这些固定许可费在OEM总体利润中的占比越来越多,在某个临界点,OEM将不得不从Redmond巨人(指微软)那里追讨盈利。从家电市场以及PDA市场我们可以推算出这个临界点:大约是零售价350美元。根据之前的趋势,台式机价格将在2001年年中之前跌破350美元,到那时,为了求生存,OEM厂商将不得不背叛微软阵营。
即便微软采取这样的应对策略也无济于事:通过收取机器零售价格的百分比来取代对每台机器收取固定价格。而OEM也有简单的办法应对——对那些昂贵的外设(如显示器)另行计价,即便不这样做,华尔街也会把这种策略视作微软已经对未来收入失去控制的表现。不管怎样,微软的收入看上去很可能早在司法部最终裁决到来之前就会崩溃。
两年之后的水晶球显得有点模糊,我们会有怎样的未来取决于这样的问题:司法部能否成功让微软分裂?BeOS、OS/2、Mac OS/X或其他生态的闭源OS,或全新设计的OS,它们能否走向开放并和有着30年设计基础的Linux展开有效竞争?至少Y2K是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这些几乎都是无法预测的。但有一个问题值得思量:Linux社区能否给整个系统提供一个终端用户友好的GUI界面?
1999年本书第一版问世时,我预测2000年末/2001年初最有可能的情景是Linux有效控制了服务器、数据中心、ISP以及互联网,而微软仍然保持对桌面的控制。到2000年11月,除了在大公司的数据中心,这一预言得到了相当全面的证实,而缺失的这一块也很有可能在数月之内补上。
今后的发展取决于GNOME、KDE或其他一些基于Linux的GUI(以及基于它构建或重构的应用程序)能否好到足以挑战微软的主场地位。
如果这主要是技术问题的话,其结果就不难推断了。但它并不是,问题主要出在人机工程学设计和界面心理学上,黑客在这些方面从来就很弱。黑客在为其他黑客设计接口时做得很好,但他们往往不善于为另外95%人群的思维过程建模,从而写不出能让终端用户J.Random和他姨妈Tillie愿意花钱购买的界面。
1999年的问题是“应用”。现在看来我们已经改变了足够多的ISV的立场,使我们得到了很多并非自己写的“应用”。我相信2001年及以后的问题是我们能否发展到这样一种境界:满足(并超越!)Macintosh所设立的界面质量标准,同时又保留传统UNIX的优点。
2000年年中传来的消息是,我们可能会得到来自Macintosh发明者的帮助!Andy Hertzfeld和Macintosh最初设计团队的部分成员已经组建了一家开源公司Eazel,其明确目标就是把Macintosh的魔力带给Linux。
我们半开玩笑地说要“统治世界”,但做到这点的唯一途径就是服务世界。这意味着要服务终端用户J.Random和他的姨妈Tillie,意味着要学会如何思考让我们以全新的方式来做事,意味着要坚决将用户环境的复杂性减少到最低程度。
电脑是人类的工具。因此,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最终要回归到为人类设计,而且是为全人类设计。
这条路是漫长的,而且并不容易走。但我认为,黑客社区联合企业界的新朋友,必将完成这一任务。就像Obi-Wan Kenobi所说的那样,“源码将与我们同在”。
[1] 原文为shot heard'round the world,最早出现在Ralph Waldo Emerson的诗歌“Concord Hymn”(1837)中,是指美国独立战争的开端,也即在Lexington和Concord的武装冲突,该冲突以及随后的一连串事件导致了独立宣言的签署和十三个殖民地的独立。这个短语现在多用来指代历史性事件。——译者注
[2] 模因(meme)是由新达尔文主义(Neo-Darwinism)倡导者Richard Dawkins在他1976年所著《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提出的。模因被定义为文化的基本单位,它通过被模仿和被复制而得到传递。模因有时被比喻为“病毒”,它可以感染其他人的大脑或者传染到其他人的大脑中,而一个人一旦被感染,“病毒”就会寄生在他的头脑中,并将其传播给其他人。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借用生物进化模式探讨模因的复制、传播和进化,对文化具有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模因工程则是基于模因论创造和发展某种理论的过程。——译者注
[3] Thomas Paine(1737–1809),英裔美国政治活动家、作家、政治理论家和革命家,被广泛认为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他撰写了若干富有影响力的小册子,其中最有名的是《常识》,该文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起到了鼓动人心和激发斗志的作用。他是自由主义和宪政共和政府的倡导者,在《人的权利》一书中他概括总结了自己的政治哲学。——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