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 走向彼岸

资助开源开发(并从中获利!)的市场机制仍然在快速发展之中。本文所列举的商业模式并不是最终定式,投资人还在不断思考如何应对软件产业变革带来的后果,软件产业变革后将明确定位于服务而不是封闭的知识产权,这一天终将到来。

这种概念上的革命会让那些靠销售价值盈利(占产业的5%)的投资者们有所损失,从历史上看,服务业的利润不如制造业那么丰厚(但任何一个医生或律师都会告诉你,实际从业者所获的回报往往会更高),然而,当软件消费者可以从开源产品中获取惊人的节约和效能时,投资者从中获取的好处会远超其损失(类似的例子是将传统语音电话网络置换为无处不在的互联网)。

这种节约和效能的承诺正在创造一个市场机会,而企业家和风投家也已开始利用这个机会。在本文第一版草稿酝酿之时,硅谷最著名的一家风险投资机构下了头注,投资给第一家提供24/7专业化Linux技术支持的创业公司(Linuxcare)。1999年8月,Red Hat的IPO大获成功(尽管是在互联网和科技股暴跌的背景下),人们普遍预期,1999年底之前,会有若干家Linux及开源相关的IPO将会展开——他们也会非常成功。(2000年更新:确实如此!)

另一个很有趣的发展方向是:在开源开发项目中尝试系统性地建立任务市场。SourceXchange(http://www.sourcexchange.com/process.html)和CoSource(http://www.cosource.com/)都试图通过反向拍卖来资助开源开发,虽然在方式上略有不同。

整体趋势是很明显的,我们前面提到IDC预测Linux在2003年之前的发展速度会比其他操作系统的总和都要快。Apache已经占到市场份额的61%而且还在稳步增长。互联网的使用是爆炸式的,诸如Internet Operating System Counter(http://leb.net/hzo/ioscount/)这类调查报告显示Linux和其他开源操作系统已经是互联网主机所采用的主流系统,而且其市场占有率(比起闭源系统)还在不断增大。充分利用开源互联网基础架构的需求不仅对软件设计,也对商业实践以及每个企业使用和购买软件的模式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这个趋势,似乎还正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