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陆战进展

当开源运动在媒体“空战”上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在关键技术和市场活动这些“陆战”上也取得了进展。我将简要回顾其中部分内容,因为这些事件很有意思地把媒体导向和大众认知结合了起来。

在网景发布源码后的18个月内,Linux的能力得到了快速成长。它对SMP(对称多处理器)的可靠支持以及向64位移植的实际完成也给未来战斗打下了坚实基础。

给《泰坦尼克号》电影渲染场景的Linux盒子堆满了整个屋子,这着实让那些提供昂贵图形引擎的制造商们感到害怕。Beowulf项目(通过廉价机器搭建起超级计算机)向人们表明Linux所具备的集群能力,能够成功应用在甚至是最尖端的科学计算上。

Linux的开源对手们并没有获得任何引人注目的成就,专有UNIX系统仍在不断失去市场份额;到年中时,事实上只有Linux和NT系统仍在实际获取财富500强的市场份额,而到深秋时,Linux获取市场份额的增速更快了(并且抢走NT的市场份额要多于其他UNIX的)。

在保持领先的同时,Apache在Web服务器市场的份额仍然不断增长(到1999年8月,Apache及其衍生品已经运行在61%的全球公众可接入Web服务器上)。1998年11月,网景浏览器已经扭转其市场份额下滑局面,并开始从IE那里夺回部分市场。

1999年4月,著名的计算机市场研究组织IDG预测Linux在2003年的增速将会是其他所有服务器操作系统增速的两倍,也即比Windows NT更快。5月,Kleiner-Perkins(硅谷领先的风险投资公司)首先开始为基于Linux的创业公司提供融资。

唯一的负面消息是Mozilla项目不断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在Jamie Zawinski离职时爆发出来,作为Mozilla的共同创始人和Mozilla项目的公众面孔,Zawinski在源代码发布一年零一天后辞职,并抱怨糟糕的项目管理导致很多机会丧失。

但Mozilla的麻烦并没有明显减缓公众认同开源的步伐,这无疑表明开源此时已经拥有了巨大的动能。行业刊物很明显对开源也有了更正确的认识,正如Zawinski那句名言所说的:“开源(很伟大,但它)并不能点石成金。”

1999年初在各大独立软件开发商之间掀起了一股风潮,效仿之前主要数据库厂商的做法,他们纷纷将其商业应用移植到Linux上。到7月下旬,其中最大一家公司,Computer Associates,宣布其大部分产品线都将支持Linux。1999年8月针对2000名IT管理者进行调查的初步结果显示,49%的受访者都认为Linux在其企业级计算战略中是“重要或必不可少”的因素。IDC的另一项调查称Linux自1998年以来有着“令人吃惊的增长速度”(虽然市场研究表明那时Linux的使用率在统计学上仍不显著),而13%的受访者现在已经在其业务运营上使用Linux了。

1999年,Red Hat Linux、VA Linux以及其他Linux公司的成功上市引发了一波Linux IPO热潮。当那些被投资者过分高估的互联网公司在2000年3月历经市场回调而难以为继时,这些围绕开源以盈利为目的公司明显是错不了的,他们会持续成为投资者追逐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