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專家眼中的未來

    曾耀寰(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

    科學家的預測和算命仙的預言有何不同?不都是猜測未來的趨勢、未來的走向,甚至是未來的災難,例如《推背圖》第五象讖曰:楊花飛,蜀道難,截斷竹簫方見日,更無一史乃平安,說的就是唐代的安史之亂。《推背圖》相傳是唐太宗李世民命兩位名士所著,分別是唐初司天監的李淳風,以及隱士袁天罡。司天監就是中國古時候的天官,任職天官的人可算是皇家御用天文學家。李袁二人根據周易八卦寫了六十象,原是要推算唐朝運勢,明末清初金聖嘆作序批注,每一象僅有讖語四句、「頌曰」四句、金聖嘆評注一段以及插圖一幅。以第五象插圖為例,插圖左邊是一馬鞍,右邊是一冊史書,下方是一婦人橫躺在地。金聖嘆評說,馬鞍和史書分別是指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和史思明,而婦人是指死於馬嵬坡的楊貴妃。看圖講古,真是好一個金聖嘆為觀止。

    也許你會認為西方的科幻小說是否會高明些?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Johannes Kepler)寫的《夢遊記》(Somnium)可算是近代科幻小說的先驅。《夢遊記》的故事描述月球之旅,由一位來自月球的精靈將主人翁帶到月球,《夢遊記》雖然和登陸月球相關,但也只是將當時的科學事實和想像力揉合在一起。一八六五年法國作家凡爾納(Jules Verne)寫了本《從地球到月球》(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這部小說將凡爾納對未來想像發揮到極致的境界。《從地球到月球》是寫人類以巨型加農炮的方式,將人送上月球。小說描述了整個升空的過程,活像是現今太空梭發射的模樣,甚至還仔細地介紹如何回收太空艙。一些人也許會無限上綱地據此推論,現在發表天馬行空的言論,不保未來也有實現的可能。殊不知,凡爾納並不是憑空想像,他是不停地拜訪科學家,追問當時科學家對未來科技的看法,才能完成這樣逼真的科幻小說。

    一九九六年,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做了未來一百年的生活專輯,雖不像《推背圖》記載重要的歷史事件,但也算是前瞻性的預言,野心不小。但專輯文章的作者卻只有新聞記者、社會學家、作家、時裝設計師、藝術家和哲學家,獨缺專業的科學家,可真是非常地生活化,就像我們電視節目「關鍵時刻」,說得天花亂墜的是一些政論名嘴。即便是科學家,在現今科學如此高度分化的情況下,沒有相關專業科學根據的說法,也很容易產生偏見。一九四五年,美國海軍總司令對杜魯門(Harry Truman)總統說:「這是我們做過最愚蠢的事……原子彈絕對不可能爆炸。」海軍總司令可算是一名彈道專家,但原子彈需要的是物理學家,而且是一群頂尖的物理學家。同年八月初,美國在日本投下二顆原子彈,不到二個星期的時間,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原子彈不僅引爆,還推垮整個日本帝國,推翻海軍總司令的斷言。

    那麼,除了傳統推背圖類型的預言,或者引人入勝的科幻小說外,我們是否有辦法做到合理的未來預測?這便是本書的主要目的。作者加來道雄是紐約巿立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也是美國著名的科普作家、科普節目的主持人,參與許多的科普傳播活動。早在十多年前(一九九八),加來道雄就曾出版一本類似的未來科技預言書籍《NEXT 20 years and after》。這兩本科技預言的特色不僅是擁有理論物理背景的科學家作者,還有作者加來道雄不斷強調的科學依據,他所作的預言憑藉大量的科學團隊以及最尖端的科技研究和知識,例如在《NEXT 20 years and after》的前言中,列出加來道雄訪談的八十三位科學家,包括四位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一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加來道雄了解科學高度分化下,隔行如隔山的盲點,藉由參與科學傳播節目製作的機會,親自訪問一流實驗室以及研究團隊,獲得第一手研究成果,這使得他能掌握最新科技的發展以及未來趨勢,作出合理的預測。

    基於對科學發展的瞭解,加來道雄將未來科技的發展分成三大類型:量子革命、電腦革命和分子生物革命。二十世紀初最重要的兩項物理發現是量子物理和相對論,相對論是愛因斯坦獨自完成的理論,探討時空和物質交互作用的問題;而量子物理是由一群物理學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主要對微觀物理的深刻瞭解。量子物理以機率的方式取代古典物理的決定論,透過量子物理,我們可以對大至宇宙天體的本質,小到夸克的行為模式,都有清楚的解釋。當時的量子理論大師薛丁格(Erwin Schrödinger)更在一九四四年,將量子物理的觸手深進生命科學的領域,想要取代上帝的角色,以細胞分子的遺傳密碼解釋生命的現象。受到薛丁格的啟發,華生(James Watson)和克里克(Francis Crick)找到控制生物遺傳的DNA密碼,進而開展出分子生物學的大門。

    此外,在量子物理的基礎之上,科學家發展出了半導體科技,點起了電腦革命之火。電腦不僅只用於高速的計算數字,在現今各個生活角落都有它的身影,徹底改變人類生活的樣貌。加來道雄從這三個方向深入介紹現今已有的技術以及未來發展趨勢,依照世紀初期、中期以及遙遠未來三個階段,分別做出未來一百年的預測,例如出現在電影《星際大戰》(Star Wars)的3D全像術,他不僅提出、並解釋相關技術的可行性,就像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繪製的直升機草圖,除了提供人類飛行的夢想,還讓人有真實感受到人類是可以像小鳥一樣自由地飛翔天際。

    最後加來道雄對人類整個文明的未來進展做出預測,主要是和能源的使用以及太空移民有關。人類未來文明的發展一定會走向太空移民,這樣的太空文明又和人類能夠使用的能源有緊密的關連。根據天文學家尼古拉‧卡達謝夫(Nikolai Kardashev)和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的定義,外太空文明可分成三種類型,第一型是能掌握該星球所有形式能源的行星文明;第二型則是能掌握星球外的星際能源,可稱為恆星文明;第三型是已經能夠開發鄰近星系的星系文明。根據天文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的估計,我們人類現在正處在○‧七型文明,到了西元二一○○年,人類文明會進步到第幾類型?那就請讀者從頭看到最後一章〈二一○○年生活一瞥〉,提前嚐鮮人類的未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