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的抉择

    对大多数人而言,“职业”这个词往往被解释为谋生的技能或工作,通常是指赚钱的活动。其实它还有另一层含义,比如我们说一个人在某件事情上很“职业”,是指他在这件事情上很擅长。反过来说,这件事情也深深地吸引着他,使他心甘情愿为之付出,为之献出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更多的是指与天赋契合的事情,能够让我们全心全意投入的事情,能够激发我们热情和创造力的事情。

    我曾说:“爱,是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所谓“自我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是指我们竭尽全力将自己的天赋发挥出来,不留遗憾。其实这也是我们来到世上的使命。所以,当我们面临职业的抉择时,一定要出于爱, 而不能人云亦云,或者靠虚荣心去做决定。纪伯伦说:

    总有人对你们说:“工作是一种诅咒,劳动是一种不幸。”

    但我要对你们说:“只有在工作中才能实现大地最深远的梦想,只有在劳动中才能真正热爱上生命。”

    通过工作来热爱生命,就是领悟了生命最深的秘密。

    ……

    也总有人对你们抱怨:“生活是黑暗的。”每当你们疲倦的时候,都会随声附和。

    而我要说,生活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是有了渴望;

    一切的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是有了知识;

    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是有了工作;

    一切的工作都是虚空的,除非是有了爱;

    当你们带着爱去工作的时候,你们便与自己,与他人,与上帝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爱是一种主动的意愿,带着爱去工作,首先就需要我们找到真正热爱的职业。由于每个人都迥然不同,热爱的职业也就天差地别。有的人热爱成为家庭主妇,而有些人则热爱成为律师、科学家或广告公司经理。有些人到了中年时,才发现自己长期从事的职业并不是真正热爱的,而另一些人则花费数年——甚至一辈子——来逃避他们真正的天赋。

    有一次,一名40岁的陆军士官长来找我,他在两个星期后就会被调往德国,而他感到有些轻微的抑郁。他说他与家人都很厌倦迁移,像他这种级别的军官很少会来看心理医生,尤其是为了如此轻微的症状。这个人还有一些特别之处:他不仅聪明能干,还很儒雅。他说自己喜欢绘画。我觉得他更像是一位艺术家,而不像是一位军人。他告诉我他已经服役22年了。我问他:“既然你如此厌倦迁移,为什么不退役呢?”

    “我不知道退役后该做什么。”他回答。

    “你可以画画呀!”我建议。

    “不,那只是个业余爱好,”他说,“我无法靠它维持生计。”

    我不知道他的画到底好不好,不能反驳他,只能继续与他聊些别的事情,“你的履历相当优秀,显然很有才能。”我说,“你可以找到很多好工作。”

    “我没有上过大学,”他说,“我也不适合去推销保险。”我建议他可以用退休金回去上大学,他的回答是:“不,我太老了,在一群孩子里会不习惯。”

    我让他一周后再来时带一些他最近的画作。他带了两幅画,一幅是油画,另一幅是水彩。两张画都很杰出,很现代,充满想象力,甚至有点夸张,线条与色彩的运用皆有独到之处。我详细询问,他说他一年能画三四幅画,但是从来没有想到去卖,只是送给朋友当礼物。

    “听着,”我说,“你有真正的天赋。我知道艺术界竞争残酷,但是这些画绝对有人买。你不应该只把画画当业余爱好。”

    “天赋只是主观的判断。”他喃喃说道。

    “只有我一个人说你有天赋吗?”

    “不止你一人,但是我不能想入非非,好高骛远,那样必然会摔得很惨。”

    这时我告诉他,显然他在逃避自己的天赋,其原因也许是害怕失败,也许是畏惧成功,或者两者兼有。我提议为他开出不适合调任的医疗证明,他可以留在原岗位,我们可以继续探讨问题的根源,但是他坚持说去德国是他的“职责”。我建议他在德国找心理医生,但是我很怀疑他会采纳这项建议。我觉得他如此强烈地抗拒着他的天赋,恐怕永远也不能让其充分释放出来。这正是他感到抑郁的根源。

    从事与天赋不相符的工作会让我们感到空虚和无聊,这样的工作不能释放我们的内心,不能调动我们的热情和潜能,只能让我们以混日子的心态停留在工作的表面,无法深入下去,从而变得无精打采,郁郁寡欢,甚至感到抑郁。

    职业不仅是维持生计的工作,也是我们与这个世界取得深刻联系的方式,更是我们获得存在感的重要途径。那些有勇气听从天赋召唤的人,尽管会历经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他们却活得充实和幸福,不会让人生留下太多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