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怎样才算“会讲话”(5)
《人物》杂志一篇介绍金一南的文章《桅杆上的瞭望者》中写道:“2007年3月16日,金一南作为惟一的军方学者参加了北京大学举办的‘伦理与价值:当代中国外交的困惑’研讨会。针对有人提出的‘军人生来为和平’的观点,金一南针锋相对地阐述了‘军人生来为战胜’的观点。金一南演讲时,整个会场鸦雀无声,尽管会议时间已经拖延,但大家都没有离去的意思,甚至有人提出把自己的发言时间节省下来让金一南继续讲。”
文章中还讲了一个金一南让26个国家的军官“全神贯注,洗耳恭听”的故事。2000年,金一南在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时,学院要在30名学员中选两名学员介绍自己国家的社会制度。作为惟一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各国学员对金一南的发言高度关注。
为了准备15分钟的发言,金一南两天只睡了五个小时。金一南以中国100年的数字对比有力地说明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道理。“台下异常安静。一张张全神贯注静听的面孔有黑色的,有黄色的,也有白色的。15分钟讲完了,全场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你看,不管你讲什么,听众是什么人,只要你能让听众“鸦雀无声”,讲话结束“全场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就一定是好听的讲话。
什么叫好记?就是台下的观众不带纸不带笔,听完就能把要点记在脑海里,下来以后可以帮你口口相传。假如你强迫听众带纸带笔,死记硬背,别人还记不住,那就叫不好记。
电影《建国大业》中,毛泽东有句经典台词让人过耳不忘。当延安丢失后,毛泽东说:“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凡是看了这部电影的,几乎人人都在说这句话,这就叫好记。
想要好听,只有讲故事;想要好记,只有简练、简练、再简练。本书第五章的内容就是教你讲话好听好记的。
做到了“声情并茂,有胆有识,好听好记”十二个字,就具备了较高的讲话能力和水平,就可以让听众对讲话人伸出大拇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