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怎样才算“会讲话”(7)
一位国际新闻专业大三的同学:
记得第一次上课,老师叫我们每天用耳语法练习《人一之》20遍。怀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开始了耳语法的练习。一遍,两遍,三遍,忍住不笑,艰难地做完了三遍《人一之》。到后面几天,一次做完十遍也不会笑场了。
通过两个星期的训练,虽然时间很短,却感受到了一些变化。说话的时候气息似乎更顺畅,连语言也更贴近自己所想要表达的内容了。
一位食品科学专业大三的同学:
上节课殷老师讲了“三定”,分别是笑定、眼定和站定。而笑定的练习方法就是对着镜子读“引”字。于是,我在手机上设置了备忘录,每当我看手机的时候就读一次“引”。一天大概会看几十次手机。
每看一次,我就笑一次,渐渐地,我的笑容变得更自然了。
一位计算机专业大三的同学:
几天来,按照殷老师说的“定”字诀,对着镜子练习《人一之》、《八百标兵》、《各位同学》。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完全变了,原来怯场、胆小的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现在充满了自信和魄力的我。一次又一次练习这简单而又精辟的几十个字,从外到内地改变让我自己都觉得惊讶。
一位应用经济专业大三的同学:
殷老师说我的笑容不够。在上完这次“三定”的课程后,我下定决心日练百遍“引”字的发声。从每天练习10分钟,到15分钟,再到20分钟,直到后来练得两颊发麻,我猛然发现了自己难得地在坚持着做一件事。通过练习不仅改善了笑容,同时也学会了为目标而坚持的人生道理。这一周的练习,除了笑,更是学会了练,坚持地练。
一位来自香港的财务学专业大二的学生:
经过三个星期“双人舞”的专注练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已经深深地融入我的记忆中。朗诵的过程不再只是追求纯熟地完成诗歌,而是每次都有了新的感悟,仿佛离作者的愿景越来越近。“我能!”中国移动这句广告词的精神在我的学生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上面的这几位学生都来自我所任教的一所内地与香港合办的大学,他们来自各个方言区,没有任何语言天赋,但是经过21天左右的训练,都在各自的讲话难点上实现了突破。
他们能,读者朋友也一定能!我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