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怎样才算“会讲话”(9)
第二是好仿,易于模仿。
教人讲话,不能光靠别人心领神会,你一定要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训练方法,先画出一个“葫芦”,让学习的人能够比葫芦画瓢,从外在的模仿开始,先仿招,再练招,最后才创招。
比如讲话的胆量,属于人的心理素质,但是“情动中而形于外”,如果内心无胆一定会在人外在的肢体语言中反映出来。比如眼睛不敢看人;面部表情僵硬,没有笑容;站得歪歪扭扭等。通过这些外在的表现,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个人讲话没有自信。那么,我们可以从训练外在肢体语言入手,来训练学生的胆量。比如,先教他如何用眼睛看人:要先看左边的观众,再看右边的观众,再看中间的观众,从模仿开始反复练习,变成习惯,胆量就可以训练出来了。
再比如讲话生动形象的练习。凡是讲话有感情的人,一定是讲话有手势和面部表情的人,比如,新东方的俞敏洪,著名的成功学专家陈安之,前微软中国区总裁唐骏,都是有名的演讲高手。而讲话没有感情的人,一定是讲话不加手势和毫无面部表情的人。根据这个规律,我设计了一套手势和面部表情的训练方法。只要勤于练习,讲话没有表情的毛病就自然改掉了。
4.什么是讲话能力训练的“练”
练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你养成正确的讲话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个富翁去世之后,将一大笔遗产留给了他的一名远房亲戚。这名亲戚是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自从接受这笔遗产后,他立刻摇身一变成了一名百万富翁。新闻记者便来采访这位幸运的乞丐:“你继承了遗产之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乞丐回答说:“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以后出去讨饭方便一些。”你看,人虽已成了百万富翁,但满脑子想的还是怎样讨饭,可见,习惯对人们的言行有多么大的影响。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只有大约5%是非习惯性的,剩下的95%都是习惯性的。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三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三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怎样学讲话,本书可以教给你一个好懂好记,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要变成你的正确讲话习惯,还要靠你自己持之以恒的练习。坚持三个星期,就会形成习惯;坚持三个月,就会形成稳定的讲话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