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笑定、眼定、站定(8)

(2)中医式练胆法

再来看看中医式练胆法。也就是把人体看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辩证治疗,内病外治,外病内治。例如,中医治痤疮,不是单纯给点外用药,而是要从肝胆等内脏器官进行治疗调理。而治登台无胆的病,我在教学实践中用的就是内病外治的方法,即通过外在体态语的训练来解决无胆这个内在心理上的问题。

在教学当中,讲到练胆这一课时,我都会先做一个实验,让学生亲眼感受“内无胆一定形于外”的关系。我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低着头,眼睛看着地面,面部没有一点表情,身体歪歪扭扭,一直晃个不停,口中小声说:“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然后问学生我是有胆还是无胆?学生说无胆。问从哪里看出来?学生说,从低着头,不敢看观众,身体歪歪扭扭等这些肢体语言上看出来的。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内在无胆会从体态语上反映出来的规律。

因为我在教学中发现:上台讲话内心无胆、自卑的人,一定会从他的身体语言中表现出来,观众可以看出来。这个“看”字很重要,我们没有火眼金睛,看不到他的内心,但是我们能看到他的脸、手、身的动作,这些外在的形体动作能准确地透露出他的内心状况。一个无胆的人,内心紧张,害怕,心怦怦狂跳,那我们一定会从他的肢体语言上看出来:脸上肌肉绷紧,没有一丝笑意,眼睛不敢看观众,手不知道放哪里,双手和两腿发抖。

概括起来,无胆的人,在肢体语言方面常犯三种毛病:笑不定、眼不定、身不定。我们的中医式练胆法就是遵从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从纠正外在的肢体语言毛病入手,来攻克内心自卑、无胆的难关,治疗无胆的痼疾。

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三不定的毛病,然后再用三定法对症治疗。

5.无胆讲话者的外在表现“三不定”

三不定包括:笑不定、眼不定、身不定。我们先说笑不定。

笑不定,就是上台不会笑,或者时笑时不笑。凡是上台紧张害怕的人,一定不会笑,笑容绝不会自始至终挂在脸上。为什么?因为心里一紧张,反应在生理上,全身肌肉都会紧张,脸上的肌肉自然也是绷紧的,就必然给观众一种面如秋霜的感觉。基督教有一条黄金法则:你想让别人怎样对你,你先怎样对别人。你给观众冷漠的表情,观众下意识地就会给你一个坏脸色,你看了观众的脸色难看,就会更紧张,表情更加僵硬。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大企业每年一度的客户答谢会,董事长上台讲话,(面无表情地)“各位来宾、各位客户,我们今天召开答谢会,就是为了衷心地感谢大家对我们企业的大力支持。”他的文字是热情洋溢的,但他的面部表情自始至终是冷冰冰的,嘴角不往上翘,眼角看不到任何笑意,你从他的语言当中感觉不到一点儿感谢的意思。会场气派很大,钱也花了不少,就因为讲话不会笑,答谢会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这就是“笑不定”。

再说眼不定。内心无胆量、紧张的人,他的眼睛一定不敢看人。不看人看哪呢?或者看天花板,或者看着地面,或者是看着手中的讲稿,或者看一下观众,眼神马上躲开了,就是不敢自始至终地看着观众说话。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心里害怕见观众,一定会在眼睛上反映出来;而一个内心自信,充满着讲话愿望的人,他的眼睛一定是炯炯有神,迫不及待地用眼睛和观众交流。

举个例子,我参加过一个版权保护的高峰论坛,有三位主讲嘉宾,其中有两位都存在着眼不定的问题。一位是自始至终都看着自己的演讲稿念,从不抬头。读到“尊敬的某某部长、尊敬的某某局长,非常感谢你们出席我们今天的会议”时,他的眼睛也没有看一眼坐在台下的部长和局长。给人的感觉是:目中无人。另一位,会用眼神与观众交流,但是他的眼睛只敢看中间的观众,而从不看左右两边的观众,没有兼顾全场。给人的感觉是:目中有人,但只有少数人,没有全场人。这两种表现,都给人不尊重领导和观众的感觉。究其原因,并非傲慢,只是因为紧张,没有受过训练,就给人很不好的印象。

身不定,有两种情况。一是做不到站如松。由于紧张害怕,根本顾不上自己的形体怎样,手足无措,不知道怎样站才好,耷拉着头,含着胸。二是不等站稳就说话。因为紧张,恨不得一口气把话说完,所以,上台不等站稳就开口说话。话不等说完,就落荒而逃,根本顾不上鞠躬谢幕。而有胆量的人,一定是先站稳了,等全场安静之后才开腔讲话;一定是讲话结束之后,非常从容地走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