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
与新中国同生同长的韩倞
以及
期待新世界已久的雷州安、迈克尔、爱丽莎和凯瑟林
★
写在《翻身》的前面
白夜
一九七八年秋天,太行山的风景染成了金色,分外诱人。这个时候,我有缘同韩丁在山西长治张庄访问。街头农家,田间陌上,我们漫步了好些来回。三十年前,韩丁就在这个村里收集了写《翻身》的材料。所以,村里的老人把他当成老相识,新人把他当成新朋友。我对韩丁说:
“你回到娘家来了。”
韩丁点头微笑。说真的,张庄老乡对待韩丁,就好比回门的闺女一般,亲亲热热;而韩丁对张庄的过去,也好比自己的家史一样,清清楚楚。打开《翻身》来看,你便会知道了。
从《翻身》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下,张庄的贫下中农怎样打发那些艰难的岁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张庄的贫下中农又怎样向地主索回自己的土地。在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张庄涌现出许多生龙活虎般的人物,也排演了好些威武雄壮的场面。正如一切群众运动一样,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偏差。张庄的群众也有过一些过火行为,侵犯了中农的利益。一九四八年,党中央指出了土地改革中的“左”倾危险,拨正了运动的航向。张庄广大群众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根据党的政策,重新划分阶级,严格区别中农和富农之间的界限,对利益受到侵犯的中农进行了退赔,把他们团结到革命的队伍里来。在群众充分发动的基础上,张庄人民喜气洋洋,成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了政权机构。人们在不断纠正偏差中,日益变得聪明和成熟起来,完成了亘古未有的大业,把几千年的封建制度送上了历史的祭台,解放了生产力,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从张庄人民的翻身中,我们可以看到全中国人民翻身的缩影。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用革命行动写出了一部英雄史诗。而《翻身》可以说是这部史诗中的一条详细注释。我看到《翻身》,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代的照片,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勾起了许多回忆的线索,感奋之情油然而生。因为,土地改革运动我也是参加过的,不过不是在晋南,而是在苏北罢了。地区虽然不同,运动的规律是共同的。在那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我们党与人民血肉相连,亲密无间,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读一读《翻身》,温故知新,鉴往思来,在新的历史阶段中,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一定会夺取四个现代化的新的胜利,把这部英雄的史诗接着写下去,写得更加有声有色,垂鉴百世。
韩丁把他书中的人物和事件放在漫长的历史背景和广阔的自然背景上,集众家之长,镕裁适度,繁略皆宜。他采用了历史学家的手法,布置谨严;又撷取了社会学家的长处,条分缕析;还向小说家学习,描摹细致;当然还有记者的本色,记录翔实。不同体裁交错起伏,使人如览佳山异水,步步入胜,真是文无一笔平了。这种写法,可谓破格。人们评论一件特别中意的事物,会说非常好,格外好。非常好就是同平常不一样,格外好也就是不老一套,不拘一格的意思。我们的学者、作家、记者,来看看这本书,是不是也可以学到一些东西,把我们的作品能够写得破点儿格,成为格外好的东西呢?
在欣赏《翻身》这本书的时候,如果能了解到作者为它作了多么巨大的努力,也不是没有意义的。为了把中国农民的翻身运动报道出去,韩丁深入到实际中去。一九四八年春天,他以观察员的身分,同工作队一齐来到了张庄。他虽然是观察员,却尽可能把自己变成一个农民。他同农民一起吃饭,一起劳动,一起学习,一起讨论,身上沾满了泥巴,心中转变了感情。许多农民成了他的知心朋友,向他的耳根说悄悄话,把各种秘密,严肃的和荒唐的,都无保留地交给了他。他在笔记本上,用蟹行书写出了方块字国家的记录。一个美国人,远客海外,的确要有艰苦卓绝的精神,才能办到。材料收集齐了,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那个时候,他一个人背了二十斤重的材料,徒步翻过了太行山,东下华北平原。蒋介石的飞机来轰炸了,他就伏在材料上,仿佛母亲保护自己的婴儿一般。这些材料到了美国,又给官方查禁起来。他为此打了好几年官司,几乎倾家荡产,才把材料弄回来。经过长时期的构思和写作,等到一九六六年《翻身》出版,已经是收集材料十八年以后的事了。母亲的孕育是痛苦的。然而,不经过痛苦的孕育,婴儿又怎么能够诞生?
《翻身》可以说是部革命的教科书,对世界许多地方有借鉴的实际价值。所以,它已经出了多种译本,在许多国家流传。我国的学者、作家、记者,也不是没有能力写出这样的作品来。但是,时代在导演各种英雄行为的时候,往往没有同时准备为它们作出完整的记录。特别是由于十年浩劫,许多人笔焚砚毁,以致现在我们这样类型的作品还如凤毛麟角。在这个领域里,大有用武之地。除了乡村之外,工厂、学校,连队、街道、商店,等等,都需要调查研究,把它们的变革记录下来,不仅我国人民要看,世界人民也是要看的。《翻身》是一个引子,会引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翻身》译成中文,在我国出版,也可以说是回娘家吧,无疑是会受到欢迎的。顺便带个话,韩丁正在写的《为公》,是《翻身》的姊妹篇,也快要脱稿了。不久以前,韩丁的女儿卡玛(韩倞)就到过张庄,拍了许多照片,给《为公》作插图。如果说,《翻身》是张庄民主革命时期的写照,《为公》就是张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素描了。大姐《翻身》回娘家了,二妹《为公》迟早也会回娘家瞧瞧的。
一九八〇年三月十五日
★
致 谢
没有中共潞城县委员会和县人民政府的协助,没有北方大学校长范文澜、译员戚云和谢虹,张庄工作队,特别是张庄老乡们的帮助,这本书的资料是根本不可能搜集到的。
没有米尔顿·弗里德曼卓越的法律才干,没有卡梅尔达·欣顿,科利斯·拉蒙德以及几百位朋友和热心人士的慷慨解囊,这本书的资料也是根本不可能先后从美国海关和伊斯特兰参议员的国内安全委员会那里追回来的。
资料追回以后,又承卡梅尔达以及纽约的路易斯·拉宾诺维茨基金会的帮助,我才有可能投入大量时间,从事起草初稿所必需的编写、修订工作。我要特别感谢远东问题专家、自由撰稿者苏姗·沃伦,她花了很多时间参加书稿的讨论和编辑工作。还有《每月评论》编辑部的内尔·萨姆,他采用新的编辑方法为本书的定稿做了细致、繁重的工作。本书的写成,在每一个阶段上都体现了集体的努力,事情也本来应该如此。
我还要感谢安格斯·卡梅伦多年来不断给我的鼓励和指教;感谢艾达·普鲁伊达,阿德尔以及阿林·里基特对我精神上的支持和对书稿的审阅。我特别要感谢我的妻子雷州安,在我们把精力和资金都用于写作本书的情况下,她坦然地放弃了职业保险、体面的住宅以及娱乐和假日。
★
关于“翻身”一词的说明
每一次革命都创造了一些新的词汇。中国革命创造了一整套新的词汇,其中一个重要的词就是“翻身”。它的字面意思是“躺着翻过身来”。对于中国几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来说,这意味着站起来,打碎地主的枷锁,获得土地、牲畜、农具和房屋。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还意味着破除迷信,学习科学;意味着扫除文盲,读书识字;意味着不再把妇女视为男人的财产,而建立男女平等关系;意味着废除委派村吏,代之以选举产生的乡村政权机构。总之,它意味着进入一个新世界。这就是本书题名为《翻身》的原因。它叙述了张庄农民怎样建立一个新世界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