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跨入21世纪,全球信息化建设大踏步地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软件开发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用户对应用程序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可以准确完成单一任务到要求系统具备多业务协同处理能力,并能做到实时响应,这无疑对现有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疑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软件测试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应用程序性能测试技术”作为保障应用程序性能的一项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应用程序性能测试通常需要考虑几个阶段:性能需求的获取、性能需求分析、建立性能测试模型、性能测试开发、性能测试设计,以及性能分析、调优等;另外性能测试还有一个特点:“在性能测试过程中一般要引入性能测试工具,也就是说往往性能测试是不能以纯手工来完成的”。因此现在也存在着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应用程序的性能测试就是软件性能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觉得掌握了软件性能测试工具就掌握了应用程序性能测试的技术。现在为了满足这样一群人的需求,市面上也出了一些单纯介绍性能测试工具的书籍。译者以为:任何工具(包括性能测试工具),其本质只是完成某项任务的手段。衡量是否掌握完成任务的技术本质还是在于:“我们对于这项任务的分析、设计、实施整个过程解决方案的能力”。很高兴向大家推荐本书,此书在讨论应用程序性能测试的过程中并没有谈任何“性能测试工具”,通过对性能测试生命周期中每个阶段的充分分析,给出实施性能测试合理的方法;另外本书也没有基于某行业或者某技术,而是论述了一种普遍适用的性能测试解决方案。另外在本书中还提及到如何对性能测试进行分析,这个分析包括测试前期的分析(POC过程),测试结果的分析方法。这两种方法很少在现有的国内性能测试书籍中看到。

翻译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这里我很感谢我们团队的精诚合作,我们的团队是在领测软件测试论坛(http://bbs.ltesting.net/)上认识的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国内很多软件测试专家都在这里交流、提高。我的ID“阳光”。另外领测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http://www.ltesting.com.cn)也是我现在服务的公司,我们可以为您提供软件测试培训与软件测试相关服务的全面解决方案。

在此我特别感谢团队中的一名译者,我们都叫他“导演”,真名陈宇星,在本书翻译过程中我们一起对稿件进行了几次审核,感谢他的敬业精神和对团队的奉献。另外感谢参与这次翻译的其他成员:张彦兵(冰岩)、刘林(小林子)、李家国(家国)、袁礼。在翻译过程中他们都付出了自己的艰辛。同时我也感谢我们的家人和朋友在翻译此书过程中给予的支持。

在这里我也代表我的团队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陈冀康编辑,在此书的翻译过程中得到他的很多指点和支持。在此对他及其公司一起完成这项任务的编辑表示衷心的感谢。

译者

2009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