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第2步:搭建测试环境
您应该早已为您的测试环境准备好了硬件、软件和网络设备。记得前面说过,您应该努力把测试环境搭建的尽量与真实环境相似。但这是不可能的,那么您搭建的环境至少要能够反映真实环境中的服务器级别部署,您的目标数据库在内容和规模上要与实际的环境中的数据库规模相符。这个活动要尽早的进行,因为它耗费的时间经常比预期的要长得多。
警告
您可能需要建立一个业务流程来验证您的测试环境。
搭建一个测试环境需要以下步骤:
·为搜索相关设备和配置,为搭建环境准备足够的时间。
·把所有配置模型都考虑进去。您可能需要在局域网和广域网环境上测试软件的不同配置,所以您要确保这两种环境都能够在您的测试环境中实现。
·把外部系统的链接都考虑进去。任何时候都不要忽视外部链接,因为它们往往是产生性能瓶颈的主要所在。正如第2章阐述的一样,您要么使用真实链接,要么创建能反映与外部通信的虚拟链接[1]。
·为目前的测试规模准备足够的负载生成能力。考虑一下要进行负载生成器的位置。如果这些位置对被测应用程序来说并不都是本地的,那么您必须确保负载生成器能够被远程控制或者确保在远程工作站能够配置本地人员,进行操作。
·确保被应用程序在测试环境中进行正确配置。我曾多次在性能测试项目中遇到过这方面的问题,本来应该正确准备好了的被测应用程序,却发现配置错了。
·为被测应用程序和支持应用程序的软件准备足够的软件许可协议(比如:Citrix或者SAP许可)。如果您忽视这方面,等出现问题的时候您将很难处理这些问题。
·配置调试性能测试工具。确保它们正确安装,并依据预先设计的性能测试方案进行了配置。
·配置(关键业务指标)KPI监控工具。这可能是你性能测试解决方案中性能测试工具的一部分,或者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工具包。不论是哪种情况,都要确保他被正确配置,并能返回性能测试过程中需要监控的数据。
[1]这里指的是链路仿真技术,比如可以通过技术仿真拨号带宽、ADSL带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