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 理清思路
到目前为止,考虑完所有讨论的点,您应该对性能测试的总体情况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图2-4提供了一个例子,里面的一套全面的数据均来自于实际的性能测试文档。我并不是说您一直需要提供这么详细的数据,但它是我们可想象得到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图 2-4 性能测试配置实例
可以看到有一段数字作为基准,还有一个独立的数字模拟负载。应用程序已经可以支持了200个虚拟用户,没有问题,并给出了在现有负载情况下每天和每小时的事务率。这是在资料中提出的基准数据,并作为性能测试的首要目标。
在模拟负载部分的指出了性能测试的最终目标负载是500个虚拟用户。实现这一增加的负载的重要一步是确保事务的执行和吞吐量是从目前的水平推算得出。然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去计算虚拟用户(被分配的),递增和步进时间值。
以下是对这些数字的分别解释。
·RefNo:包含事务的文件编号
·Transaction:应用程序事务名称
·Duration:执行事务的持续时间(秒)
·事务率(作为基准)
tpd:每天的事务率
tph:每小时的事务率
·用户数(作为基准)
Min VU:该事务的最小虚拟用户数
Dist%:该事务中的虚拟用户数百分比
VU:根据Dist%的值分配的虚拟用户数
tph:每小时的事务率目标
VU:该事务分配的虚拟用户数
Ramp-up(hh:mm:ss):该事务的虚拟用户生成频率
Pacing(hh:mm:ss):该事务的步进时间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