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只能自我提升
【发布日期 2013年7月31日】
按照现代人的生存环境,我觉得70岁可以算人生的有效年龄,所以说35岁人生过半并不为过。对于喜欢思考的人来说,人生过半还能够听进人言的,我觉得有圣贤之心,当然能否成就圣贤之事要另说。常年读书、思考,并每日三省其身的人,30多岁基本都形成了自己的完整三观,至于三观正与不正,就仁者见仁了。这样的人你试图以旁观者清的理由告诉他一些人一些事,提些建议或给些意见,得到的反馈基本都是面带笑容频频点头和若有所思,心里不骂娘、手里不攥紧诺记手机已经算是对你客气了。
我和身边的朋友、同事探讨过这个问题,大家都有同感,一个问题只有自己想清楚了,悟了,才会去回顾之前别人的那些碎碎念,哪些是建议哪些是垃圾,哪些是牛人哪些是吊丝,然后给别人分分类排排序,以为自己下次会更多采纳那些优质建议,其实下次还是一个德行。伟大如乔布斯者,经常对苹果的那些牛人提出的建议、意见、创意和想法抛出硬邦邦的两个字,狗屎,掷地有声后飘然离去,两周后一准喜滋滋的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说,哥有个好主意balabala……这时就会有个倒霉蛋在后面骂娘“这特么不是我两周前的点子么?”说起来都是眼泪……
注:看了这篇文章不要试图和你的领导去探讨意见和建议的事,无论是工作中的还是家里的,他/她们的处理原则是不变的:有意见可以提,保留就是了。不听劝非要去争取自由的,生死由命富贵在天,MacTalk不负担任何法律责任!
其实更稳妥的做法是让他/她们订阅MacTalk……
为毛会这样,给大家讲个故事先: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取经成功位列仙班,第一天去上班时进大雄宝殿,被看门的拦住了。大家一看,原来是当年悟空大闹天庭时揍过的一个罗汉,罗汉说:
“虽然你们都成仙了,但是还得回答一个问题才能进去。”然后问唐僧,“你信佛吗?”
唐僧心里说,尼玛信不信都得说信啊,于是回答,“信”,然后就进去了,猪八戒和沙和尚也是这问题,分分钟都进去了。猴子心想,这特么太简单了,正准备整整虎皮战衣抬腿进殿,罗汉问道:
“大圣,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只猴子吗?”
“你大爷……”
这个故事当然是我编的,中心思想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个罗汉,在判断一个人或一件事或一句话的时候,已经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进行了预判,为不同的人和事设立了不同的准则,我们只相信那些愿意相信的东西。这玩意有个术语叫做“确认偏误”,英文叫Confirmation Bias,一旦有了这种偏见,我们就很难改变主意和接受他人意见了。
比如那些愿意相信气功大师的人,如果你说气功大师都是骗子,他就会问你“猴子”的问题,如果你说气功大师是国学国粹的传承者,那么他就会问你“佛”的问题。如果你说气功大师能隔几条街戳死谁,他就会两眼放光说,我擦不是真的吧……
现实如此,网络上更是乌烟瘴气,网络骂战几乎分不出胜负,大部分人都在相信自己原来相信的东西,只有那些一直积极思考并且愿意接受新思想的人才有可能改变,这部分人的比例是极少的,如果你是,那就是大幸!
写到这我对古代那些当谋士的人充满绝望的缅怀,想碰到一个上马可杀敌下马可治国还能纳谏如流的明主,基本上和现代中彩票的几率差不多,悲乎!
想清楚这些之后,我目前的行为准则是这样的:
1.如果别人需要我的意见,知无不言,但不要去追寻结果,不要以为你的建议是金科玉律不听不行,更不要事后说,“我早就说过……”。
2.如果我需要别人的意见和建议,那就把自己放空,暂时扔掉偏见和预判,认真听好好学,争取融会贯通,提升自我,如果确实无法接受,那也不必抱怨,最后要记的说“谢谢”。
老兵不死,只能自我提升,人生能做到大通达,小拧巴,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