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汇编到太空——保罗·艾伦

    【发布日期 2013年6月18日】

    今天和大家说说微软的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吧。自从微软帝国统治了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之后,比尔·盖茨的名声就遍及天下,我记得在2000年以后到处都是比尔·盖茨的传记在飞,但是另一位创始人保罗·艾伦就少有人提了,真正了解艾伦生平的就更加少之又少。有时候我觉得艾伦之于微软和盖茨,就像沃兹之于苹果和乔布斯,艾伦和沃兹都是不世出的技术天才,而且在公司初创和发展的过程中居功至伟,也都是在公司高速成长期间离开,去寻找其他的光辉与梦想,而他们的伙伴则继续着IT世界的传奇!

    有时候看看这些技术天才的所作所为所想所言,会让人感慨万千,文艺的说法就是“感受生命的恢宏与奇迹”,通俗的说法就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今天你们也感受一下!

    保罗·艾伦同样出生在那个传奇年代——20世纪50年代,生于1953年,比盖茨大两岁。很多人说比尔·盖茨白手起家创立微软,好像人家是个吊丝一样,其实盖茨是标准的富二代,家境显赫,老爹是州律师协会的主席,有大House,家里定阅的杂志是《财富》,以至于艾伦第一次去盖茨的家时“感觉稍稍有些敬畏”。艾伦就差一些,老妈是教师,老爹打过二战,退伍后在图书馆工作,算个普通人家,这对父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儿子会在几十年后长期霸在福布斯财富排行榜的前列!

    alt

    艾伦的老爹虽然是个普通人,但是作为父亲基本做到了伟岸深邃,他在艾伦很小的时候就告诉他“等你长大了,要做喜欢做的事情,无论做什么,喜欢就好”,这位老爹为什么有这样的警世名言呢?因为老爷子当年打完二战退伍之后,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做橄榄球教练,一个是图书管理员,结果一哆嗦选了稳妥的图书管理员,一辈子徜徉在知识的海量里,后悔一辈子!

    各位凡事选择稳妥的童靴们感受下吧,我只能帮你们到这里了!

    和史蒂夫·沃兹一样,艾伦小时候非常调皮,爱好是恶作剧,喜欢电子学,自学能力超强。老爹老妈一看,孩子有出息啊,砸锅卖铁让他上了私立学校——著名的“湖畔中学”,在那里他遇到了身材瘦长满脸雀斑的比尔·盖茨,并由于共同的爱好和革#命信#仰走到了一起,由于湖畔中学良好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开放的学习氛围,艾伦和盖茨得到了自由成长。艾伦开始学习汇编语言,他读了《汇编程序手册》《系统参考手册》《操作系统手册》,在学习了几个月后对自己说“这东西太迷人了!”,这不是天生码农是神马?

    一位同学说“保罗能像别人读小说那样读汇编程序”,但真实的情况是,艾伦也不觉得汇编容易,只是他比较专注罢了。

    在那段时间里,艾伦和盖茨开始疯狂的编程,晚上11点开始达到巅峰状态,并且保持很长时间,不管多晚,都要找到最后一个bug。他们经常一忙就是几天,然后睡上十几个小时,起身继续工作。据艾伦描述,比尔·盖茨的工作状态是这样的:“他一会踱步,一会坐在椅子上摇晃,在黄色的纸片上胡乱记着什么,等我的模拟器完成后,他就挪到终端跟前,一边看着纸片,一边用他疾风一般奇怪的指法编写代码,接着重复以上过程,他会一连好几个小时保持这个状态”。

    而艾伦已经熟悉10种类型的计算机、10种高级语言、9种机器语言、3种操作系统。那一年他不到20岁。

    关于这些技术人物传记,一本书也写不完,我只是写一点有趣的、能让我思考的东西,如果想了解他们的传奇经历,还是去读个人传记和回忆录更好一些。

    伟大的梦想都始于微不足道,当年艾伦和盖茨在畅想创业生活的时候,艾伦问比尔,“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你觉得我们公司能办多大?”比尔想了想说,“估计得有35名程序员那么大!”,艾伦心想,这特么真是个雄心壮志!

    1975年,艾伦和比尔承接了MITS公司的一个单子,为牵牛星电脑编写Basic语言,他们开始了进入新一轮的编程竞赛。工作强度之大难以想象,以至于在去餐厅吃饭的时候经常会吓到餐厅的服务员。人家看着他们一个个脸色苍白,小声问“你们是不是在飙车?”“没车彪毛啊,哥在编程!”

    他们要么噼噼啪啪的敲击键盘,要么大口吃饭,要么蜷在办公室的地板上睡的不醒人事。用一句话描述就是:写不完的代码、改不尽的bug和永远不够的时间。

    终于代码写的差不多了,人家要和他们签合同(现在企业客户经常让软件厂商先干活后结算,木想到米帝70年代就这样了),这时就必须有个公司,比尔和艾伦想了半天,最后艾伦想出了“微软”这个名字,然后就是股权问题,艾伦想当然的认为该五五开,这时盖茨开始语重心长的对艾伦说:“你拿一半不合适,你看,你是兼职,还有薪水,我毛都没有;我编程和睡觉时间都比你多;我的代码比你多,我的bug比你多,balabala……,所以我应该比你多,六#四吧,就这么定了”,艾伦听完以后觉得太特么有道理了,于是就六#四了,当然后来艾伦搞清楚局势之后想反悔已经来不及了,很多人说乔布斯的扭曲现实能力,我觉得盖茨在这方面也毫不逊色:)

    当然,即使是40%,微软在艾伦离开之后的爆发式成长一直源源不断的为艾伦提供财富,估计有一段时间艾伦每天睡醒之后就是查看自己的户头又多了几千万美金,我要说这特么也是个乐子。

    当然,艾伦毫不质疑比尔·盖茨的编程能力,盖茨当年要编写软盘驱动器的Basic程序,还有几天的时候抓着三个作业本和十根铅笔住进了旅馆,5天后带着几千个字节的汇编代码回来了,然后满脸倦容把这些代码输入终端,告诉艾伦“搞定,你们再看看有没有bug”,然后就回哈佛了。

    牛逼的人就是这样工作的,搞定之后飘然离去,不带走一个字节!艾伦当时的评价是:随着公司发展和成倍的管理职责,比尔很少有机会做这样高强度的程序创作,在编程上比尔有无与伦比的才华!

    之后,盖茨从哈佛退学,两个人开始专心经营微软公司,后面的事情大部分搞计算机的都比较清楚,IBM公司选中微软公司为其编写新PC的操作系统,MS-DOS诞生,微软开始头角峥嵘,迈上发展的快车道后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然而,艾伦和比尔这对好基友的关系却发生了一些变化,两个人开始意见相左,而盖茨更强势一些。1982年艾伦患了了一种叫做霍奇金的疾病,心力憔悴,逐渐退出了微软,但他依然是微软的第二大股东。

    艾伦退出微软之后4年,1986微软上市,市值达到5亿美金,盖茨和艾伦瞬间成为亿万富豪,从此两个人也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艾伦手握微软的巨额资金,不断的更新自己的兴趣和梦想,他之后的一系列举措是:

    • 买下了NBA开拓者队,进军NBA。

    • 买下了西雅图海鹰队(橄榄球),打进超级碗比赛。

    • 出资修建一座称为体验音乐计划的交互式音乐博物馆,成立乐队,负责节奏吉他和主音。

    • 赞助太空飞行计划,准备上天看看,失败,身体不好有钱也木用啊。

    • 建立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研究人脑图谱,试图解开大脑的奥秘。

    • 54岁高龄去南极冒险,看看企鹅看看冰。

    • 60岁,写了一本书叫做《Idea Man》,那位同学请注意了,这特么不是钢铁侠,中文名叫《我用微软改变世界》。

    • 一直以来做慈善事业,拟死后向慈善事业捐献大部分财产。

    精彩人生继续……

    保罗·艾伦与比尔·盖茨共同创建微软公司,艾伦8年后离开,凭借在微软的股份先后涉足体育、音乐、太空、人脑等多项领域。而比尔几十年来一直强力经营这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并成为世界首富,之后退休做慈善。这两种生活估计是很多人的梦想,各位看官,你们梦想哪种生活呢?

    另外,我读过很多技术天才的传记,除了天分以外,他们都是极其勤奋,并痴迷于自己的事业,不眠不休。估计这些牛人在专业技能的钻研上全部都超过了一万小时。要想人前显贵,人后必须受罪,人后若不受罪,人前就要遭罪,你们感受下,Mac君真的只能帮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