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密码

    于扬 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18世纪蒸汽机的出现和广泛使用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19世纪电力的大规模应用造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从1986年中国发出第一封国际电子邮件开始,经过近30年的发展,互联网在中国有了6.49亿用户,渗透率达到了47.9%,互联网逐步从城市向农村渗透。现如今,互联网已经如电力般渗透到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过去的30年时间里,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中国经济的格局和产业版图。第一个10年里,互联网更多应用于学术科研领域。第二个10年,互联网行业和传统行业和平共处,互联网催生了很多新经济,比如门户网站、游戏和电商等。第三个10年里,互联网逐步开始改变甚至颠覆了很多传统行业。

    在大量的数据、案例分析和企业咨询的基础上,易观国际于2007年提出了“互联网化”的理念。我们认为,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变会经历四个阶段。一是营销的互联网化,比如广告主从在报纸上做广告到在网络上做广告。二是渠道的互联网化,其最大推手是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崛起正是渠道互联网化最显著的表现。三是产品的互联网化,这个进程从2010年开始,其最大推手是智能手机的爆发。智能手机上的App(应用软件)操作代替了原有的实地操作,在很多方面实现了无纸化,为环保做出了贡献。四是当下正在进行的运营互联网化,企业完全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

    继2007年提出了“互联网化”理念之后,在2012年11月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我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理念。这个理念是对互联网化的进一步提升,给了各行各业一个互联网化的具体落地思路。

    “互联网+”

    这个表述的含义是,今天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传统应用和服务都应该被互联网改变。如果这个世界还没有被互联网改变,就是不对的,一定意味着这里面有商机,也意味着基于这种商机能产生新的格局。传统的广告加上互联网成就了百度,传统集市加上互联网成就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加上互联网成就了京东,传统银行加上互联网成就了支付宝,传统的安保服务加上互联网成就了360,而传统的红娘加上互联网成就了世纪佳缘……互联网只是工具,只是如电力一般的基础设施。互联网是一个无处不在的效率提升器。各行各业运用“互联网+”的本质是用互联网去找到行业的低效点,如同潮水一般没过企业营销、渠道、产品、运营各个环节的效率洼地,帮助企业实现增效转型升级。随着与传统行业融合的不断深入,互联网将爆发出更大的正向推动能量。

    “互联网+”“+”的是传统的各行各业。在中国互联网过往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互联网与广告、零售、银行、通信等传统行业的结合,在造就百度、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互联网优秀企业的同时,也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路径和宝贵的经验。我们看到每一个传统行业都孕育着“互联网+”的机会。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也已经把拥抱互联网提升为企业战略。但有的传统企业却寄望于找到“互联网+”的黄金法则或普适办法,妄想可以一蹴而就。

    我们必须指出,“互联网+”没有普适的方法和路径。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在互联网化的过程中,都应该有只适用于自身的路径。企业应该基于内部数据及外部大数据资源的利用,充分了解自身所处行业及关联行业的生态。从战略到意识,从能力到技能,从数据挖掘到量化决策,企业上至高管下到基层员工都要统一思想和步调,全身心地拥抱互联网,找到适合自己的“互联网+”路径,利用互联网去优化、改造甚至重塑自我。在互联网化的过程中,每个企业都在“去中心化”。其核心就在于找到自身行业的本质,将其与互联网结合,把老中心打掉,建立更有利于自己、更大规模、更有效率的新中心。

    在未来,每个行业都将是与互联网有关的行业,每个企业也都将是与互联网有关的企业。所谓的“互联网行业”、“互联网企业”将变成现在“电力行业”“、电力公司”一样提供互联网基础服务的行业和企业。

    在寻找“互联网+”的过程中,我们首先注意到了用户所处的环境变化。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多屏的时代。而各行各业所提供的服务会以上述“互联网+”的公式存在,从而重新改造和创造我们今天所有的产品。

    而对用户而言,他们未来不会关心他们接入的方式,不会关心他们所使用的操作系统。因为他们面对的每一个面都可以是一张接入互联网的屏,通过它们能将用户和互联网、企业所提供的应用和服务随时随地联系在一起。这就足够了。

    也许对创业者来说,当熟悉了这样一条路径之后,我们基于“多屏全网跨平台”的理念,与行业结合,才有机会再往前迈一步。我们的传统行业才能真正地转型,从而创造新的局面。

    在“互联网+”的实践前行路上,在创新方向的选择上,形容词比名词更重要。这就好像马车公司了解用户需要更好更舒适的马车。关注“马车”这个名词的企业,成了历史的炮灰,而关注“更好更舒适”的人创造了汽车。而在创新的落地上,名词又比形容词更重要。这就好比互联网金融的实质是金融,而不是互联网。互联网本身并没有创造新的供需关系,它只是工具,帮助各行各业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当企业内外部都不提“互联网+”的时候,企业才算真正走完了自己的互联网化之路。

    展望未来,随着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越来越深入,具有高度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将从科幻电影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许到了2025年,我们每个人都将拥有自己的机器人。当生物科技与互联网结合,人类自身也会成为互联网的一部分。

    蒸汽机出现后,人类的生产效率开始大幅提升。颠覆性技术让整个人类社会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生活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应该拥抱互联网,放飞梦想。2025年的我们将完成现在很多想都想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