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说明

    2015年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转型到了较劲的非常时刻,咬牙挺过最艰难的时刻,后面或许就是一片艳阳天,就会拥抱另外一个难得的快速发展机遇期;而假设转型出现偏差,这个结构庞大、问题重重的经济体就会遭受经济、社会、民族、多边等多重矛盾的冲击而有可能陷入一个长达几十年的静默期。这是我们对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个角色还不太适应的敏感节点,却已经要面对发展失速的困惑。不想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主动提前调整;而调整的时机、力度、节奏都是未知的难题。党的十八大之后,这是最为关键的一年,它承上启下,直接决定了未来5~10年中国向何处去。

    我从来不过分担心中国经济未来10年的发展势头,因为我们还有许许多多制约创新创造、提高效能的因素,个体与组织的活力、创造性还没有得到最大的释放。我们人力资本并未被充分激活,许多还只是处于半激活状态。智力资本的价值还被掩盖、没有放大。更谈不上有效运营。所以,解放人、发现新的价值要素这个改革的红利还会很丰厚。就像李克强总理所言,我们还有很多工具没有用上。加之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经济、连接经济、创客经济,我们尚未从中充分提取价值,所以何惧之有?虽然有这种想法,同时也难免忐忑。因为不仅仅是惯性使然,转型有时候就是一场革命,要革自己的命,革惯性的命,革固有结构、既定规则的命,革权贵势力与使绊子、阳奉阴违者的命。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坚定的前瞻,和甘苦自知的隐忍!十余年前,我结合实践做智力资本研究,感觉也许10年后会有它应用的市场,现在看当时还是偏乐观了些。

    我们看到国家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坚定不移,看到对发挥每一个细胞、每一个个体创造性和企业家精神的殷切,看到对“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世界、连接一切的未来的准确洞察,而且承接党的十八大各项安排,将大力摒弃政府在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失范。这一切不但让人心透亮,让人对未来的预期也前所未有的坚定!

    2015年3月初到现在发生的事情足够多,也足够简单。3月4日马化腾先生组织媒体见面会公布四项建议案,大谈“互联网+”,希望成为国家战略。3月5日,李克强总理报告不但提到“互联网+”,还谈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客”、“中国制造2025”、“一路一带”。对此,我难捺激情,3月7日晚欣然命笔,撰写《“互联网+”:即将流行的未来》一文,发布在刚刚申请的微信公众号“连接一切”(connect-everything)上,没做任何推广,居然不出三天阅读量过万! 3月9日接到知名出版人、中信出版社二分社卢俊社长约稿电话,达成意向;到3月16日腾讯腾云组织云中智库专家举办“你眼中的互联网+”闭门沙龙,敲定要做这件事。我排除了其他所有的事务,专心亦专注,辛苦而兴奋,因为做自己喜爱的一件事,因为有云中智库专家的合作,因为有腾讯的支持,因为有中信出版社的前瞻和耐心。这本书,不敢有半点松懈和应付,甚至出现合作专家作品被出版说明“打回去”不止一次的情况。感谢大家的理解和包容,因为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有沙尘暴,就有尘埃落定的时候。相信用心去做的事情会获得积极的回应,相信“用心”是最有力量的“连接”!当然,我们随时期待着您的批评,您任何的意见、建议我们都珍视,您可以发到邮箱:zhangxiaofeng@chinavalue.org。您可能有机会和本书作者们共处同一个微信群,接收相关研究、实践最新进展的资讯,或有机会出席相关线下活动。我们正在发起创立“‘互联网+’百人会”,也期待您的关注。

    读者诸友,掩卷遐思时,请让我们一起感谢“互联网+”最早提出者易观国际的于扬先生、最有力的推动者腾讯的马化腾先生,他们还拨冗专门为本书撰文,与我们一道分享他们对未来的洞察。

    我还要感谢腾讯的任宇昕、张小龙、程武先生,让我们有机会在本书中领略他们的智慧。感谢程武、胡延平先生担纲本书的顾问,并提供有力支持。要特别致谢腾讯研究院社会研究中心的各位同人,杜军、周南宜、毛晓芳、樊杰、肖垚、崔立成、刘彧、周博云。感谢腾讯微信事业群的跳跳(黎叶)、冯韶文,感谢腾讯移动互联网事业群的林涛、腾讯基金会的贺捷,尤其感谢腾讯互动娱乐平台戴斌先生提供了大量精彩的观点和资料。当然,我更要感谢我的伙伴杜军女士,她蕴藏的能量令人惊叹,她的勇气和坚定令人赞佩。

    感谢“云中智库”各位专家的支持,特别是王俊秀先生对全书大纲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感谢刘锋、韩松、付亮、马旗戟、朱敏、杨孝文、张建设诸君,你们的观点为我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你们的鼓励是我把书做好的动力。

    感谢与我一道完成书稿的唐彬、唐兆希、曹寅、林永青、钟惠波先生,和李未柠、陈圆圆女士,我们用“互联网+”的方式完成了一次跨界融合(特别值得荐读的是陈圆圆那章,她是腾讯连接乡村项目的设计者、执行人,五年来和她的团队大部分时间待在贵州黎平和侗乡,她的文章完全是真情实感,对社会责任的分析也来自于团队的实践真知)。

    感谢知名出版人、中信出版社卢俊先生和本书编辑赵辉先生,让我体会到目标同向、协同努力的魅力。

    感谢徐志斌先生大度地应允我对他尚未付梓的《社交红利2.0》 一书中的重点章节进行摘编,祝愿他离开腾讯后创立的新公司顺利成长、持续引爆。

    感谢易宝支付的唐文先生和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医疗中国会的朱慧颖、王晶,你们做了默默无闻的工作。感谢所有的我不能一一标注的资料的著作者和思想持有者。

    最后,我必须感谢、感恩我的家人、亲人,感谢他们对我的无条件理解和悉心关照,我爱你们。

    祝愿“互联网+”不骛浮华,走得踏实、坚定、有力!祝愿我们都有一个美好的“互联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