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奶奶大显身手
八十八岁时,修一先生终于再次回到怀念的塔希提岛。“特别开心的一趟旅途。但在回家的飞机上,就开始想念留在家里的英子了。她一个人多孤单啊。”修一先生说。这次带给英子女士的礼物是一对香蕉树皮编织成的情侣帽子(见此处 )。
记忆中的味道
英子女士出生于爱知县半田的一家造酒坊。当时,有很多酒坊工人在家里帮忙,一日三餐吃的都是自家园子栽的蔬菜。小时候,不爱上学的英子从学校回来就会去菜园里转转,那是她最开心的儿时回忆。“最早我种过一些当鸡饲料的菜叶子,差不多都是酒坊里的伙计帮忙种的(笑)。我一直看着它们长大。”
上女校后,长兄继承了酒坊,英子女士便和父母一起搬了出来。尽管如此,她还是在新家附近找了块空地,打理成一个小菜园。如今她对土地的热爱,也许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吧。
琅子与花子
印着女儿和外孙女名字的两把椅子,一大一小放在门廊处。坐在这里吹着微风,正好可以眺望到菜园里的绿色。
英子女士的母亲曾在当时并不多见的法国料理教室学过烹饪,十分擅长做各种料理。英子女士自幼肠胃不好,多亏有母亲亲手做的、有益于肠胃的健康料理。家里有一个德国制造的烤箱,她能经常吃到母亲烤的面包。
“我小时候就常吃面包,那时候面包还是个稀罕东西。刚烤出来的时候真的太好吃了。也许是小时候的印象太深了,到现在早饭也只喜欢吃面包。”
凭借对那段日子的记忆,和修一先生结婚以后,英子女士无师自通地将母亲为自己做过的料理做了出来,通过饮食调养着一家人的身体健康。
“我不太能吃外面的东西,就只能自己做。虽然刚开始做的时候一点儿也不好吃(笑)。”
延续记忆中的味道
“用的少点儿也能过下去,但吃的一定得精挑细选。那可是关系着生命的事儿啊。”英子女士一直坚持这个想法,两个女儿就是她用亲手做的饭菜抚养长大的。
“但是啊,那时候修一工作忙,我也有好多事情没来得及做、或是没做好。所以女儿有了孩子以后,就想帮她做一些她们做不了的事情。”
作为外婆,能做些什么呢?外孙女花子出生的时候,英子女士就想:女儿工作忙,要多帮她,可以告诉花子好好吃饭有多重要,让花子尝到更多新鲜的、外婆记忆里的味道。
夫妇二人正默默摆着招待客人的餐桌。“我们俩啊,做什么都爱按着自己的方式和节奏来,客人坐着就好了。”英子女士说。
小时候,住在东京的花子一放假,就到高藏寺的外公外婆家住一段时间。和老人一起吃饭,帮着做一些农活儿。
“花子在家的时候啊,经常被表扬,没被凶过。这真是一件好事儿,正是这样她才长成这样一个温柔善良的孩子。”
在东京时花子也经常收到外婆寄来的包裹,有时是各式各样做好的料理和点心,有时是外婆家菜园里结出的各种蔬果。
“她每天都要带便当吧?不备一些放在便当里的小菜会很伤脑筋的。我用菜园里种的蔬菜做一些煮菜、金平牛蒡之类的,冷冻之后用冷链物流给花子家寄过去。有时花子还会主动提出要求:‘外婆,给我做一点炖牛肉寄过来呗。’年轻人在外面打拼,我更想做些费工夫的料理送给他们。蛋糕也是做好就冷冻起来,寄给他们一整个。”
洗碗
用餐后,餐具堆放在厨房的水槽里。修一先生一边认真清洗一边说:“我把这些洗了,待会英子就能轻松点儿了。”
收衣服啦
晾衣服和收衣服都是修一先生的任务。“修一特别细心,每次都帮我把衣服晾得很平整,然后叠得整整齐齐。”
就这样,花子一直幸福地品尝着“外婆家的味道”。
英子女士用自己精心种的蔬菜和其他安全放心的食材做成的料理,陪伴着花子长大成人。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修一先生和英子女士七十多岁时,采访二老的记者越来越多。一次花子突然问英子女士:“外婆,你最近做的菜味道是不是越来越重了啊?”
“来采访的都是年轻人,不知不觉口味就做得越来越重了。其实我也没想去改的。”英子女士说。
英子女士总是在无意间用体贴和爱心照顾着后辈们的喜好。
英子啊,NHK的Kaido 先生问我们八号有没有空?
正在编《明天也是小春日和》的续作,大家最近经常过来。
家里少不了的女人
英子女士说:“我小时候特别认生,只喜欢待在家里。”女校毕业后,英子女士上过东京的英文学校,但没留在那里工作,而是回到了半田。后来在一个驻军的美国人家里做了一年多的家政工作,据说那是一段非常快乐的经历。
“我很喜欢做家务的。周末那家人办聚会,我就帮着做点儿吃的,还帮忙熨衣服、铺被子、打磨银器……都很新鲜。烤千层面和泡冰红茶都是那时候学会的。”
英子女士娘家经营着一家历史悠久的造酒坊,她又是家里唯一的女儿,从小家里人便教育她身为女性要通情达理,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要顶嘴。
喝的时候,把浓浓的红茶倒进放了冰块的杯子里。
炎炎夏日,端上一杯冰红茶招待客人再适合不过了。刚刚沏好、冒着热气的红茶倒入放了冰块的茶杯中,瞬间清凉可口,茶香四溢。
“女人啊,是不能向男人抱怨的。这算是商人家的规矩吧,要把别人的事情看得比自己的重要,与人交往不能只想着自己得好处。父母从小就是这样教育我的,所以为家人做点家务活儿在我看来理所当然。男女分工嘛,毕竟女人是要顾家的。”
和修一先生结婚后,英子女士凭着直觉,一件一件去尝试自己觉得该做的事。
“只要是我想做的,修一从来没有阻止过。他只是告诉我‘要是不开心就别做了。’任我去做想做的事,这真的很难得,我很感谢他。还有,从修一那儿拿来的钱是他辛辛苦苦挣来的,不能当是自己的。买食材肯定会有花销,但我还是很节俭。基本上没买过只给自己用的东西。”
夏日的傍晚,在门廊摆上小炭炉,烤香甜可口的玉米。说起来,烤玉米可是修一先生的拿手绝活。
将玉米切段,盛到盘子里。刚烤好的玉米还有点烫手,但清甜香嫩的口感让人吃得停不下来。不一会儿就被大家吃光了。
“如今的年轻人真是太忙了,两个女儿都忙工作,有人帮着做点家务总是好的。当外婆的就该做这些。”英子女士笑着说。因为和女儿分开住,能帮的也就是一日三餐了。“每天的饮食关系着家人的健康。如果有人生病,就是我的责任了。”于是,英子女士将精心烹饪的美味料理装进充满爱意的箱子,寄给花子。在我们采访这天,她正要寄一份过去。
1 坐落在高地的津端家可以眺望到高藏寺新城。风穿过窗户吹进屋来,好惬意。
2 庭院里的杂树林、附近公园的花草树木一览无余。一年四季,窗外的美景都能让人放下烦恼,忘记疲惫。
不可或缺的调料
调料是除底汤外决定料理口味的重要因素,每一种都要精挑细选。这种不行,就得找另一种,不厌其烦。英子女士对美味的探求是不会停止的。
1 能将食物炸得金黄香脆的菜籽油、用来调味金平牛蒡的飘香芝麻油以及其他料理中经常用到的橄榄油和葡萄籽油。
2 酱油要用角长牌的。这是修一先生信赖的老字号,已经陪伴了夫妇二人很久。
3 “我很爱喝朗姆酒。做点心时会放一点点进去。”
4 富士醋与葡萄酒醋。“同样都是酸味,但是葡萄酒醋的味道更温润,适合搭配寿司、果酱,或做和果子。凉拌黄瓜需要重一点儿的酸味,那就用富士醋吧。”
5 味淋和枫糖浆。“最近试着用枫糖浆代替味淋,枫糖浆味道更清淡些,做金平牛蒡和炖藕什么的会用到。”
6 “十年陈酿(右)做餐前酒,五年陈酿(左)用来做料理。炖肉或叉烧时会用到。”
夫妇俩最近开始无盐生活,料理基本上不放盐。但寄给花子的和招待客人的料理还是会放一些法国盐。偶尔也会用日本粗盐。
甜味柔和的上白糖,用来做栗金团,或撒在寒天水果冻上。其他料理通常用富含矿物质的甜菜糖。
将白味噌、红曲味噌和红酱汤味噌混合在一起。“我出生在半田,还是更喜欢吃红味噌。最近味噌汤喝得少了,这些酱总也吃不完。”
平田牧场的炸猪排酱和飞鱼汤 料很不错。淡淡的咸味是唯一代替食盐的,一定要选信得过的牌子。番茄酱通常都用自家做的,如果家里的吃完了,就用这种有机番茄酱。
菜园一角整齐地摆放着发酵混合肥料的容器。夏天将干枯的草叶树枝放进去。津端家的菜园从不使用化学肥料,这里发酵的堆肥就尤为重要。
今天有什么好吃的呢?不知哪里来的小猫,在庭院里偷窥着厨房。
有菜园和树林便能生活下去
英子女士说:“自从搬到高藏寺、有了这块儿地,我就想,不存钱也没关系,地里总能有吃的。
“开垦菜园的过程真是漫长。现在的蔬菜比刚开垦那会儿长得好多了,杂树林也茂盛起来。每年都冒出许多竹笋,大量的落叶正好用来做堆肥,林间吹来的风也让人特别舒服。再也没有比这更奢侈的享受了,这些都是我们家不可或缺的宝贝。
“虽然这片菜园和树林不能带来经济收入,但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今后我也会好好利用这块土地,还想把它留给花子呢。”英子女士微笑着说。
菜园和木屋相连起来,仿佛一艘大型帆船,正中央立着旗杆,不同的季节挂着不同的彩旗,随风摇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