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倾听质疑声
整座墓造假
许多人对西高穴二号墓的最初反应是:整座墓造假。
整座墓造假当然不值一驳。西高穴村就坐落在西高穴二号墓边上,倘若考古队在旁边修建一座假墓,村里的数千村民会没有察觉?村里的土地,麦苗油油,考古队若占地抛苗,村民还不得找他们拼命?
整墓造假的指控,似乎全然凭着一腔义愤,冷静下来,便会知道整座墓造假没这么简单:大面积掘开麦地修建15米深的大墓而不为人知不可能,砖结构的墓壁抹上石灰再做旧不可能,在墓葬中“制作”两具木棺并将其掺入泥土中化成若隐若现的“棺痕”不可能,杀三个人将其头皮剥去再悄无声息地放入墓中也不可能……
2010年,中央电视台反复播出曹操墓的相关考古现场照片,香港凤凰卫视也策划了几期节目,客观报道了“反曹派”的质疑声音和“挺曹派”的回应,社会上相信整座墓造假的人自然越来越少。虽然直到2010年9月还有人声称考古队收了安阳市政府2300万元并公然造假,但无中生有的指控因为根本没有证据,最终再无声息。
考古队通过伪造关键证据强行将一座汉墓认定为曹操墓
奇怪的是,“反曹派”似乎被一只无形之手在操控着。随着“整墓造假”的质疑销声匿迹,他们退守第二道防线:西高穴二号墓的墓葬是真的,但考古队伪造了“关键证据”,将一座东汉墓葬强行解读成了曹操墓。
这一次,“反曹派”并非全然“防守”,而是在防守的基础上多点出击。大家纷纷贡献自己的智慧,对考古队伪造证据一事大加猜测。
什么是“关键证据”?多数人认为,西高穴大墓之所以被解读成曹操墓,最重要的“证据”是墓内出土的刻字石牌。于是出现以下指控:
带字圭形石牌和带字六边形石牌是伪造的
的确,考古学界认定西高穴二号墓是曹操墓的关键证据之一,便是刻写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以及诸如“胡粉二斤”“黄豆二升”一类的带字石牌。
但质疑者说,考古队事先在南阳张衡街找人预制了一批石牌,刻上文字后带到考古工地,趁无人之时埋入墓内土中,次日再由参加发掘的技师或者民工“发掘”出来。有人带着得意之色在电视上炫耀自己的知识:这种方式在盗墓行业中称为“埋地雷”;考古队通过埋地雷的方式,将伪造的“关键证据”冒充发掘品,纳入论证过程,从而得以将一座汉代大墓解读成了“魏武王”的墓葬。
凤凰卫视的一位网友出面“证实”这种指控。他观看了笔者参与的一档辩论节目后跟帖责骂笔者说:“考古狗官,明明在造假还不承认。你看石牌上居然有简体字……”
还有一位博士毕业、学问很大的学者,利用电脑技术广泛查询文献后,在“曹操吧”发帖说,他找到了考古队造假的“铁证”。据他认真查阅,“黄豆”二字在中国古代文献中,首次出现于唐代。如果西高穴二号墓是曹操墓,那就意味着东汉末年便有“黄豆”这个词汇了。这怎么可能呢?难不成“唐朝的黄豆”蹦进了曹操墓?
鲁潜墓志是伪造的
有位大学教授突然在“曹操吧”公布自己的“重大发现”:虽然曹操墓是2008年才开始发掘,但早在10年前便已开始作伪。他推测1998年被徐玉超发现的鲁潜墓志其实也是考古队预先埋下的“地雷”。
有网友发帖声援这位教授说:是的,这方墓志一定是假的,因为整块志文长达126字,居然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有,焉能不假?
墓葬内画像石是伪造的
在某卫视的一档节目上,某位知名教授指着1块断为三截,据说是出自曹操墓的画像石说:你们看,这块断成三截的石头,上面还留有考古队用电锯作伪的痕迹。类似的指控不一而足。
出自曹操墓的“七女复仇”画像石
质疑者认为此石断成三截是因为考古队“造假”时使用电锯“锯”开的(作者摄)
学术界在“认定”曹操墓时存在学术失误
面对考古证据,部分质疑者发现质疑“造假”是多么苍白无力,却难以接受西高穴二号墓就是曹操墓的结论,于是埋头找茬,开始在学术界关于曹操墓的论述中“鸡蛋里挑骨头”。
有人自视甚高,认为学术界可能不知道世间还有“七十二疑冢”的传说,提醒考古队西高穴二号墓并非曹操墓,而是曹操当年设置的“疑冢”之一。
有人根据中国人大都葬于家乡附近的特点,提出生于安徽的曹操不可能葬在安阳,而应该在他的老家亳州寻找。
有人说西高穴二号墓的墓葬规模不够高,不符合“帝王墓”的规制。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称为“武王”的并非曹操一人。五胡乱华时期,冉魏的冉闵也曾被尊为“武悼天王”,因此不能排除西高穴二号墓是冉闵的墓葬。
有人说考古队搞错了此墓的年代,并指责考古队由于害怕造假被“揭穿”,因而不敢做热释光,更不敢做碳十四测年。鉴于年代未定,有人推测墓主可能是去世时间更晚的曹奂、石虎,或者常林,甚至是夏侯惇。当然,也有人说此墓年代更早,应该是梁惠王的墓。
有人说西高穴二号墓中出土的“挌虎大戟”“挌虎短矛”不是曹操自己的,而是曹操将其“赏赐”给了某位将士,因而该墓是曹操某位将士的墓葬。
曹操的《终令》明确说过“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其广为兆域,使足相容”,但为什么曹操墓附近只发现西高穴二号墓以及旁边的一号墓呢?这明显是学术逻辑不整合,因为考古发现不符合《终令》的记载。
2010年,曹休墓在洛阳被发现。由于墓中出土了曹休的印章,社会上居然无人质疑曹休墓的认定。但有人将西高穴二号墓与曹休墓加以比较,执意认为曹操墓的规模不及曹休墓,由此指出考古界认定曹操墓显然是错误的。
最经典的质疑,是有学者注意到西高穴二号墓中出土了1件“陶圈厕”。所谓“陶圈厕”,是东汉时期猪圈与厕所连体的陶质明器。其器形特点是上有蹲位,下有猪圈。有位学者说,养猪是民间的事情,曹操贵比帝王,怎么可能会随葬“陶圈厕”呢?网友机智跟帖:这座墓要么不是曹操的,要么曹操是个养猪的。
似乎人人都在“秀”自己的那点历史知识。质疑者抓住一点,无视其余,在网络上翻云覆雨,甚至要求学术界屈从“民意”。
暂时搁置曹操墓的认定
除上述质疑外,少数学者借机将自己打扮成世界上最严谨的学者,发声说:既然暂时不能认定,就干脆不急于认定。
此种声音的出现,似乎证实了笔者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的担忧:曹操墓事件,果然成了部分人的“道德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