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译者序">译者序

    译者序

    作为译者,我有幸组织翻译了《C++编程思想》第1版。在这之前,我仅仅耳闻这是一本别具特色的畅销书,至于如何别具特色,如何得以畅销,并不十分清楚。在第1版的翻译过程中,我逐渐领悟了Eckel编写技巧的真谛。在第1版中文版的译者序中,我曾这样总结他的技巧:“其内容、讲授方法、选用例子和跟随的练习,别具特色。原书作者不是按传统的方法讲解C++的概念和编程方法,而是根据他自己过去学习C++的亲身体会,根据他多年教学中从他的学生们的学习中发现的问题,用一些非常简单的例子和简练的叙述,阐明了在学习C++中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特别是,他经常通过例子引导读者从C++编译实现的汇编代码的角度反向审视C++的语法和语义,常常使读者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奇特效果,这在以往的C++书中并不多见。”

    《C++编程思想》第1版的中文版自2000年1月第1次印刷以来,在中国市场上的畅销势头经久不衰。这充分说明了这本书在中国读者心目中的地位。

    Eckel致力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数十年,而且是全心全意地从事这项工作,这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是他成功的根本原因。另外,他的成功还有赖于他的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不仅表现在第1版的与众不同的精心选材和认真推敲的叙述方面,也体现在第2版与第1版的不同点上。

    表面上,第2版与第1版并无太多的变化,但是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其中的任何变化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章节上看,最大的区别是增加了两章和去掉了四章。增加的两章分别是“对象的创建与使用”和“C++中的C”。前者与“对象导言”实际上是第1版的“对象的演化”一章的彻底重写,增加了近几年面向对象方法和编程方法的最新研究与实践的丰硕成果。后者的添加不仅使不熟悉C的读者直接使用这本书成为可能,而且C本身就是C++的组成部分,这是C++得以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删去的四章是“输入输出流介绍”、“多重继承”、“异常处理”和“运行时类型识别”。这四章属于C++中较复杂的主题,作者将它们连同C++标准完成后又增加的一些内容放到这本书的第2卷中。这样就使得这本书的第1卷内容更加集中,一般的读者可以不被这些复杂内容所困扰,而需要这些复杂知识的读者可以阅读这本书的第2卷。

    实际上,第2版的改变不仅仅在于这些章节的调整,更多的改变体现在每一章中,包括例子的调整和练习的补充。这本书更成熟了。

    受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计算机编辑部委托,我又承担起《C++编程思想》第2版的翻译组织任务。翻译这样的成功之作,既是机遇,更是压力。有如此众多的读者阅读我们翻译的作品,无论如何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情。诚然,吸引读者的魅力来源于原作,而不是我们的翻译技巧,但是能将如此光辉灿烂的作品变成中文版本,奉献给中国的读者,这其中毕竟融入了我们的心血,而且,第1版中文版的畅销,已经充分证明,并未因我们翻译水平的限制而黯淡了原作的光芒,这对我们已经够宽慰的了。然而,百万双眼睛在阅读这本书的同时也在审视我们的翻译水平,这就足以使我们诚惶诚恐的了。翻译在某种意义上是再创作的过程,读者见仁见智。为求更多的满意,我们只有尽力而为。由于时间和水平限制,翻译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指正。

    参加第2版翻译和审校工作的人员包括:刘宗田、韩冬、蔡烈斌、袁兆山、潘秋菱、许东、李航、肖苑、刘璐、姜桂华、张卿、邵坤、陈慧琼、何允如、贾亮、童朝柱、邢大红、潘飚、刘莹、姜川、冯鸿等。

    感谢为本书第1版和第2版中文版作出贡献的所有朋友。感谢关心和支持本书翻译出版的广大读者。

    刘宗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