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在微博上的“死而复生”

    当然,微博作为一种传播迅速、影响广泛的媒体,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出现副作用,甚至会闹出笑话来。2010年12月在微博世界里发生的大师金庸“被死亡”的离奇事,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传播案例。

    2010年12月6日晚,新浪微博上一位网友突然发出了一条只有40几个字的微博:

    金庸在微博上的“死而复生” - 图1
    金庸,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于2010年12月6日19:07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

    消息虽短,却说得煞有介事。因为金庸先生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因为微博上的消息传播往往是顺着“关注”和“被关注”的信任链条快速传播开来的,这位网友的粉丝有的出于对这位网友的信任,有的出于半信半疑、转发求证的心态,有的则出于看热闹的八卦心态,开始转发这条微博,一传十、十传百,消息顺着粉丝、粉丝的粉丝这样的信任关系链快速蔓延开来。

    即便在这个时候,大多数普通网友们也还是把这条消息当作一则小道消息,本着好奇的心态参与到整个传播过程里来的。20:00左右,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位《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的编辑在家登录“中国新闻周刊”的官方微博账号后,看到这条微博,并随手以周刊名义,草率地发出了类似内容且没有注明“转发”或来源的微博。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新闻周刊”的官方微博账号发布的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一下子让无数微博用户信以为真,成为当日微博上最具有爆炸效应的消息。许多人为金庸先生的“死”而惋惜、悲痛,更多的人因为没有从其他官方媒体得到确证或更详细消息而疑惑万分,大量网友在微博上相互询问,打探。质疑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直到21:22,“中国新闻周刊”才发现了问题,并匆忙发出更正和致歉微博:

    金庸在微博上的“死而复生” - 图2
    中国新闻周刊:【更正并致歉】本日晚间关于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经证实属于谣言,特此更正并致歉,敬请广大新浪博友们继续支持及监督我们的工作,感谢各位。

    随后,23:28,“中国新闻周刊”再次发布正式的致歉微博:

    金庸在微博上的“死而复生” - 图3
    中国新闻周刊:因为编辑工作失误,我们传播了金庸先生逝世的虚假消息。在此诚挚地向查良镛先生及家人,以及一切受到失实消息困扰的朋友道歉。对不起。我们会积极消除影响、处理相关责任人的。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严格地要求自己、严格遵守新闻纪律、加强三项教育学习,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敬请原谅。

    《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刘新宇也在其个人微博上发布了相同的内容。第二天,刘新宇辞去《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职务。直到这时,大家才彻底明白,全部事件不过是一场虚惊。大师金庸在微博这个社会化的传播平台上,因为以讹传讹的虚假消息,在几个小时的时间内,“死而复生”了一回。

    微博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金庸“死而复生”这个负面的传播案例一方面揭示了微博平台上基于信任链条传播的速度之快,影响之大,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任何媒体形态和社交网络都有其弱点,如果不加控制、不负责任地随意发布不实消息,不经查证地随意传播不实言论,微博就会成为谣言的集散地。除了微博平台本身的管理手段外,每个写微博、转发微博的人,在遇到类似事情时,也必须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