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留意,随时积累

    写微博,说来是几十秒的工夫,但真要写好微博,就不仅仅是写和发那一小会儿的事情了。如果平时能多积累、多储备,写微博的时候,好的内容就可以信手拈来,就不用再为写不出内容而一筹莫展了。

    在如何留意、积累这方面,我自己的经验包括:

    ·平时多留意合适的题目、合适的内容,形成习惯后,脑子里的积累就越来越多,写微博就很容易了。
    ·看到新颖的国外科技新闻或台湾社会新闻,可以“独家”首发。这些是我经常浏览的内容,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一些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可以发出独家新闻。
    ·在网上“冲浪”时,看到有趣的网站、网页、图片、内容,我会先用书签收藏起来,等以后合适的时候再发。
    ·看书的时候,如果有富有智慧或引发深思的内容,我会在书上折角记下来。这是我多年的习惯。现在微博火了,正好可以供我使用。有时候我发了几个格言,就有人问我是否从什么“名人名言”书上抄下来,其实都是我多年的积累呢!
    ·睡前关电脑时想想,今天有没有什么值得分享的东西,例如跟谁聊了什么,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等等。
    ·如果有好的微博灵感,但又没有形成最后的文字,或者时机不合适,那就先记录下来。
    ·在电脑里,做一个Word文档,把所有未来可能会在微博中用到的原始材料放到里面,这样,不但有利于积累、提炼后发高质量的微博,也可以配合最佳的发微博时间,以吸引更多粉丝(参见下一章中“最佳发微博时间”一节)。

    比如,我读书、看电影、听演讲甚至玩游戏的时候,都喜欢把自己想到的事情先记下来,然后等有空闲的时候,再把它们整理成一条条的微博。

    下面这条微博其实就是我读Facebook Effect一书所做的笔记之一:

    随时留意,随时积累 - 图1
    李开复:最近看了Facebook Effect一书,Facebook导致的案件:1)一个英国人在Facebook上看到他太太把状态从“已婚”改成“未婚”后,杀了她。2)有位中学生在Facebook上批评老师,被开除后,诉讼老师和学校。3)一位沙特阿拉伯的父亲发现自己女儿在Facebook上和男孩交谈后,杀了她。

    下面这条微博,则是我玩“植物大战僵尸”这个iPad游戏时,产生的一些感想:

    随时留意,随时积累 - 图2
    李开复:植物大战僵尸玩后几个感想:1)好玩的游戏可以是不分中西,男女老少咸宜的;2)还是美国人制作的游戏最有幽默感、创意;3)iPad上玩游戏可以用多手指触摸,比鼠标更便捷、直接;4)商业模式还是美国式的一次性付费,这方面要多跟中国学习。

    当然,积累并不意味着不注重时效性。随时留意、随时积累就是为了在最恰当的时间,更快地发出最合适的内容。

    比如,在境外的新闻网站已经发出某个新闻或消息,但内地新闻媒体还没有翻译或转发之前,如果我注意到了,并且发现信息本身对内地网友有价值,那我就会在第一时间在微博上转发。需要时,我还会充当翻译。这种第一手信息的获得,当然也来自于平时多留意,多积累。

    下面这条微博里,连胜文在台湾助选遭枪击后,醒过来时说的话,就是我首先在台湾网站看到,又在第一时间转发到微博里的:

    随时留意,随时积累 - 图3
    李开复:“上天将我留在这个世上是要我做一个好人,做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人!”——连胜文

    下面这条微博里关于软银孙正义评价雅虎的言论,就是我首先在英文媒体上看到,然后翻译并转发到我的微博上的:

    随时留意,随时积累 - 图4
    李开复:孙正义对雅虎:“雅虎是杨致远的孩子。杨做得很好,但是继承他的人没有延续创新之路,把一个创新公司做成媒体公司。要是我,我就会狠狠地赌,把它做回创新公司。我的投资人习惯了,所以我的公司股票上过天,也下过地狱。”(他是雅虎日本和阿里巴巴的大股东)英文文章:http://sinaurl.cn/hbW0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