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未来——改变一切
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以广告为主的多种商业模式必将推动微博健康、持续地发展。微博作为一个开放的开发平台,可以吸引成千上万开发者的参与,使微博在功能服务方面一下子具有了无限多的可能性和无限大的延展性。更重要的是,微博作为一种已经深入到了每个人生活方方面面的社会化传播平台,亿万网民的参与和层出不穷的新需求,必将推动微博服务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新模式、新功能。
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提供无限可能的开发平台,再加上亿万微博用户的参与,微博必将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博的未来不可限量!
未来,任何一个品牌都可以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来监测用户在微博上对它的产品所做的评论。企业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结果,找到新的产品机会,或者为已有产品设计新功能,制定修复问题的优先级等。例如,iPad推出后,在Twitter上可以实时地看到用户碰到的种种问题,如系统崩溃、硬件不兼容、软件安装故障等。这些都给厂商提供了尽快修复、改善、推出解决方案并与用户沟通的机会。
未来,企业可以利用微博影响用户的购买行为。通常,网民会在网上先搜索研究一款新产品,如果其他用户或专家的评论比较好,才会决定购买。如果在微博上,厂商聪明地进行引导,快速解决用户中出现的问题,让正面舆论占主导地位,就可以维持一个良性循环,使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新产品,并在微博上发布更多的好评。企业还可以有效利用微博平台上的“意见领袖”,让他们在微博上发挥作用,影响粉丝群体,达到“社交”推广的目的。当然,一个糟糕的产品,再如何引导也没有用。但一个不错的产品,只要在微博平台上加以良性引导,就可能启动“病毒式传播”,把关于产品的好评迅速传递给最终用户。
未来,微博可以提供更加智能的分类和搜索功能,例如基于问答的搜索,基于话题的搜索,基于用户喜好的自动分类等。在未来的微博上,我们可以发问:有多少和我爱好相同的人正在黄山旅游并正在发微博?附近的晚餐有什么可以推荐的?转发最多的有关电影《让子弹飞》的评论是哪些,这些评论的要点是什么?在北京的微博用户里,有多少是研究“社交网络”的专家,他们认为Facebook和Twitter的最大区别在哪里?未来的微博也许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回答上面这些问题,并为你推荐微博用户中最熟悉相关领域的专家与你单独交流。美国的Quora网站就推出了一个这样的一个服务;它可以经过社交圈帮你找到回答你的问题的专家,并且帮你整合回答中不同的想法和意见:
未来,微博可以成为出色的预言家。微博平台本身积累的用户及其活动内容,就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库,里面有无限的信息。经过自动的数据挖掘,可以从中提炼出很多有价值的内容。比如,分析近一段时间的微博数据,我们不难知道,哪部电影最卖座,为什么卖座。位于加州的惠普实验室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根据一部电影被微博引用的次数,就可以非常精确地估算它的票房,甚至比好莱坞影评专家更精确。如果加上自然语言分析技术,分别分析正面与负面评价,估算还可以更准。这个方法也可以延伸到预测选举结果、预测市场需求甚至预测人们对某个事件的反应等。今天,这些分析需要数据分析专家来寻找线索。也许,未来的微博有足够的自动处理能力,可以直接回答你的提问,例如:“万能的微博告诉我,我今年十一该去哪里旅游?”然后,你就会得到完整的旅游建议,并且汇集了和你相近的微博用户的意见,供你做出最好的选择。
惠普实验室的研究结果:用微博预测可以比专家更精确。
未来,每个人在手机上都会同时使用多种不同的社交服务,当然也包括微博。不同社交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功能特性各不相同,但对用户而言,使用所有这些服务的方法却非常简单。只要打开手机,我就会在统一的联系人界面中找到我的朋友,看到他和我之间的关系(是不是粉丝、是不是同事等),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他是否更新了他的微博,是否给我发了电子邮件,是否给我发过即时信息,是否在另一个微博平台上评论了我前天发的微博等。用不着切换应用程序,我就可以看到所有与朋友相关的信息。我也可以随时随地选择一个最好的方式,比如在某个微博平台上,把我想说的话告诉所有朋友、粉丝。朋友通过任何一个社交网络发布的信息,比如,他刚买了一本书,刚看了一部电影并作出正面评价等,都会在第一时间通知我,并进而影响我的购买决定。当然,这一切需要不同社交网络间拥有可以安全保护个人隐私的“社交链”信息交换标准,在开放协议的支持下,切实保障社交信息的安全。
未来的微博在功能上会更加强大。例如,可以直接用语音、视频等方式发布你的微博;可以和朋友一起,通过网络互动的方式共同创建一条微博;可以像电视台直播新闻事件那样,在微博上开设直播频道;可以把微博有选择地发给某一类人,比如只发给家人,或只发给同事……此外,随着带地理定位功能手机的普及,更多与移动+手机+地理定位相关的新应用会层出不穷地涌现在微博平台上。如果你愿意,你发的每一条微博,你经过手机认识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完整地被记录,而且智能化地被使用。从此,你不必再担心见到熟面孔喊不出名字了!例如,一个女孩儿参加一个聚会时,手机上会自动收到微博的一条提醒:“你上次在酒吧通过微博认识的张三,也正在这个聚会上,就在你左后方20米左右。他刚发布了一条关于王菲演唱会的微博。”甚至,只要用户授权,不同的微博用户可以基于地点和陌生人交流。比如,一个商城里互不相识的购物者可以一起玩寻宝游戏,并在游戏中通过微博互动。一个创业者参加开发人员大会时,可以通过手机微博输入希望合作的开发者条件,就会找到同样参加大会且履历符合条件的开发人员,并自动互发消息,以安排后续面谈、面试等事宜。
一个未来可能发生例子:在一个party上见到的人,可以经过移动服务,
查到你是否认识他们,上次在何时见面,是否有共同兴趣和朋友等。
微博的未来不可估量。但无论微博怎样发展变化,无论微博上出现多少新颖的功能,我们有理由相信,微博本身社会化、媒体化、个性化、实时化等基本特点只会被加强,而不会改变。微博的发展只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轻松,只会不断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乐趣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