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满足了最基础的需求——生活因微博而完整
信息传播也好,媒体也好,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一般说来,一个人的需求可以被概括为五个层次:
·生理需求:吃喝住行的需求
·安全需求:生活有安全保障,有安全感的需求
·社交需求:与朋友交往并从中获得帮助的需求
·尊重需求:在社会交往中受到他人尊重的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在社会交往中,实现自我价值,扩大自我影响力的需求
这五种需求,从最低的满足层次,到最高的满足层次,都是每个人客观存在的基本需要。各类媒体在满足人们基本需要方面,扮演了信息提供者、信息发布者、知识引导者、潮流引导者等不同的角色。但相比之下,传统媒体对于满足高层次需求,比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方面,往往力不从心。道理很简单,传统媒体是少数信息源对多数人的传播方式,当人们自己无法参与、控制信息内容的制作时,高层次的需求就很难得到满足。
微博的出现,让人们通过社会化媒体来满足高层次基本需求成为了现实。
首先,微博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社交网络,在微博上,很容易依靠“关注”和“被关注”的链条,实现交朋友或与朋友互动,从而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例如,对于你喜欢的微博主,你可以通过“关注”他/她而成为他/她的粉丝,也可以直接评论、转发他/她的微博,或直接在微博中用“@”提到他/她,实现与他/她的互动。反过来,其他网友也可以通过“关注”你而成为你的粉丝,并评论、转发你的微博。如果已经关注的微博主越来越多地发布你不喜欢的内容,你也可以随时“取消关注”他。甚至,对于讨厌的网友,你还可以把他“加入黑名单”,禁止他查看和评论你的微博。微博的这些功能特性,为我们在微博上完成各种社交需要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其次,因为微博允许每个人创建自己的内容,这种创建和发布本身就是赢得更多粉丝更多尊重的过程。只要你的内容足够好,你就很容易赢得尊重,微博并没有为任何人设置门槛或障碍。你的内容被转发和评论得越多,你受到的尊重程度就越大。在微博上,有些人经常会和朋友互比粉丝数量,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粉丝有多少。其实,就是一种满足虚荣心的表现。
更进一步,当你的粉丝数量足够多,当你在微博上的影响力足够大,你可以用微博来发表作品,可以通过微博传播自己的思想,也可以通过微博发出希望大家听到的声音。比如,我自己就把我帮助青年学生的阵地,从“我学网”搬到了微博上。也就是说,你在微博上不再仅仅是一个被聆听、被关注和被尊重的个人,你有机会实现更多的自我价值,真正让自己的影响力最大化。
有很多普通人,因为用了微博,自己的感人故事被千万人所知道,自己的声音也被千万粉丝所熟悉,他们的自我价值通过微博得到了放大。例如,在2010年12月拉开大幕的“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评选活动中,一些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新浪微博红人顺利入围:
·“微博调解员”柏万青:她无官无职,擅断琐碎家务事;她有爱有恨,铸就品牌“柏阿姨”。柏万青,位卑未敢忘忧国,调解工作从网下做到网上。
·“练摊帝”包正忠:他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穷小子”,在熙熙攘攘的夜市,他用一个两平方米的小地摊再一次证明了勤劳致富的朴素真理。
·“最美”洗脚妹刘丽:她早早綴学、外出打工,挑起家庭重担;她是“洗脚妹”,却用微薄的辛苦钱,资助贫困生上学,她被称为“最美洗脚妹”。
·“芝麻拍客”刘远祥:他是拍客达人,却将镜头对准草根人物;他用DV记录芝麻小事,却感动万千网友。透过他,人们重拾质朴和善良。
·“微博男生”王凯:19岁的王凯在舟曲泥石流灾难中用微博记录成长。用最不专业的手机拍摄灾难,用最时尚的方式传递感动。
·农民歌手“旭日阳刚”:沙哑的嗓音、赤裸的上身、凌乱的背景——农民工王旭和刘刚翻唱歌曲《春天里》的网络视频,虽然粗糙,但感动了无数网友。
·“微笑姐”吴怡:高挑的身材,温婉的柔情,彰显东方女性魅力;动人的微笑,勤奋的坚持,展现亚运志愿者风采。征服网友的,是满腔的赤诚。
像这样既平凡又不平凡的微博主还有很多。因为有了微博,他们的故事被网民传诵,他们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也得到了最大化。
说起微博上交朋友,我自从开办了微博以来,与很多好朋友都是在微博上认识并熟识起来的。
例如,前面提过的,因为丢失护照而在微博上求助的王冉,我和他就是通过微博认识的。丢失护照事件发生前,我们只是在微博上互相关注。我逐渐发现,王冉是一个对产业界很有见地的人,他在微博上发表的许多有关互联网、媒体、投资等方面的言论,都引起了我的兴趣。而且,我和王冉在微博上,还就未来媒体的发展因为意见不同而发生过激烈的辩论。
当时,王冉注意到苹果公司iPad的出现,以及iPad/iPhone上基于应用程序收费的模式的成功,他认为,今后的媒体,今后的出版发行会向类似的方向发展,由出版商提供应用程序,根据内容的不同,向用户也就是订阅者收取一定的费用。传统网络上完全免费的内容提供方式将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王冉通过微博说:
王冉:如果你执意停留在纸媒时代,iPad当然不能拯救什么,但它给愿意迎新的纸媒人提供了一条通向未来的隧道。终端很重要,因为终端诱发习惯,习惯产生模式。
我和创新工场的汪华都不太同意这样的观点。我们觉得,虽然iPad创造了一种不错的媒体出版模式,尤其是在终端方面,但这与互联网的开放特性并不协调。出版商仍然需要拥抱互联网,探索新的运营模式。汪华说:
汪华:一夜间所有纸媒都视iPad为救世主。但iPad也改变不了他们灭亡的命运。他们转向iPad的时候,还是秉持着精英或编辑的内容路线,自上而下传播,订阅广告商业模式,孤岛的使用体验,话语权的把控,原封不动老一套拷贝。他们忘了如何在本质上败给UGC、SNS、Twitter的。iPad的误导让他们不思改变,丢失变革机会。
我则一面转引汪华和王冉的观点,一面评论说:
李开复:我谈的现象是:iPad给了纸媒希望:恢复昔日运营模式,停止分享,圈起内容,用其品牌收订阅费。相反地,他们应该拥抱互联网,探索新运营模式。
通过这样的观点讨论甚至是争辩,我和王冉虽然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但都彼此尊重。后来,我们在一次晚宴上见面后,王冉亲自带领他的团队参观创新工场。再加上护照事件的帮忙,我们就这样成为了朋友。
我在微博上交的另一个朋友是天使投资人薛蛮子。薛蛮子是UT斯达康创始人之一,电子商务网站8848前董事长。虽然与我同样做天使投资,而且很早就听说过他的故事,但以前从来没有见过面。
薛蛮子上微博后,先是关注了我,然后又转发了我的一些微博并加了自己的评论。我看到了他的这些转发,觉得他的观点独到,也开始转发他写的微博。我们还会在微博上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有一次,微博上有人评论任志强时说:
杜子建:【微研究】:就微博(公关)而言,从危机管理的角度看,其代表作为@任志强,微博之前,几乎大部分人都对他不认可甚至反感,但自从老任微博以后,反过来几乎绝大部分人都开始接受并喜欢这个老头。【最大的奥妙是,此老从未为自己辩护,也未刻意公关和营销】。
我和薛蛮子都发现,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就这个话题,我们在微博上相互转发、评论。我对此问题的看法是:
李开复:从微博认识一个人,比从媒体上认识一个人更精确、更真实。
薛蛮子则通过转发、评论,表示完全同意我的观点:
薛蛮子:回复@李开复:同意开复。//@李开复:从微博认识一个人,比从媒体上认识一个人更精确、更真实。//@薛蛮子://@杜子建:个体化认知,更重要的是【直接认知】。这就看出真章了。
后来,我们在微博上发现,两个人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差不多早晨5点钟起床,每天我起床的时候,也是他在微博上大写特写,用微博“刷屏”的时候。我开始跟他建议说,一次不要发那么多,多了,粉丝反而有可能觉得烦,就不看或者取消关注了。薛蛮子说他实在是忍不住不发。估计是他刷屏太多,竟然弄到脖子疼。后来,创新工场的一个同事还向他推荐了一个好的按摩师。
总之,在微博上的种种机缘,让我和薛蛮子逐渐熟识起来,通过彼此间的私信建立起了友谊。相约见面后,又发现彼此有很多共同点,比如,我的父亲和薛蛮子的父亲以前在重庆时,有很多共同的朋友。我们之间就产业、投资乃至互联网现象等话题,也有很多相近的观点。显然,通过微博认识的朋友比正式社交场合认识的朋友更有亲切感,也容易更准确、更立体和全面地了解对方。
其实,微博还能满足人们许多不同的需要。一个有趣的故事是微博上大家帮助王肇辉征婚的例子。王肇辉是我在创新工场的同事,英俊帅气,工作出色,但仍然是“孤家寡人”。有一次,一位朋友在微博上发了用手机拍的王肇辉的照片,并在微博里注明:“新青年!”
创新工场的另一个同事随即转发并评论说:“代@王肇辉征婚”。我看见这个转发,觉得有趣,就再次转发,并加上了我的评论:
李开复:知道为什么肇辉依然单身么?……因为他约会总是带个灯泡(创新工场logo)。
我本来是想和肇辉开个玩笑,顺带把他征婚的广告贴出去。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王肇辉征婚的消息,经过我的冷笑话渲染以及我的庞大粉丝群的转发,竟然成了当时微博上不大不小的一个焦点事件。无数网友给我或王肇辉回复,其中有不少令人捧腹的句子:
李老师,他带的是男灯泡还是女灯泡?
开复好奸诈,自己取了老婆,就故意把创新工场的LOGO设计成灯泡,哈哈。
哈哈。我想跟李先生商量个事,身边有不少大年纪的女青年,想到你的工场找老公呢,很想去参观。看好你们的人哦。
他估计没带电,碰到带电的就会脱离单身了……
要不开复老师给肇辉去非诚勿扰报个名?嘿嘿~
还有的好事网友发来了打油诗和《婚礼进行曲》的曲谱:
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爱情种子遍地撒,总有几颗会发芽!灰太狼GG希望你能早日邂逅红太狼嫂嫂O(∩_∩)O5111-5271-514 432 171 2-511 1-5271-513 531 326 1-432 66 712 2-432 66 712 2-111 1-527 1-513 531 623 1-623 1-1-你懂的。
王肇辉看到我“捉弄”他,就找机会“报仇”。两天后,他发微博说自己的睡眠多是因为年轻,而开复的睡眠少是因为年纪大了。王肇辉自以为找回了面子,没想到,我在回复他这条微博时,又再次利用“贪睡”这个特征为他征婚:
李开复:再次为肇辉征婚。描述:年轻、贪睡、贫嘴//@王肇辉:2005年时和开老师一起去各地大学,每天飞一个城市。每天早上7点多的航班,要5点起。上了飞机我就呼呼补觉,开老师却总是打开电脑写东西。他问我怎么总是睡觉,像个baby,我回复:“人的睡眠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滴。说明我还年轻。”开老师不语……
这次,不仅仅有围观和看热闹的网友,前来应征的粉丝也越来越多了:
这个男人我要
@王肇辉我喜欢你!
应征,特点:年轻、爱吃、爱睡。
转发此微博:我这有文艺女青年的存货!批发中!
哦哦,原来应征的人那么多~这里要成为NET版的非诚了吗?本来也想报名滴,看样子排不上号了~
肇辉本人则接二连三地收到了热情粉丝的私信、电子邮件。甚至有女生直接打电话到创新工场联系王肇辉。在一场半开玩笑的微博征婚行动中,王肇辉一下子成了微博名人,实实在在地体验了一回微博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