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分析评论
李开复:苹果1月即将推出新的Apple Tablet,定价在1000美元以下。据说这个Tablet长得像个较大的iPhone,有10.1英寸multi-touch屏幕,让人惊讶的用户界面、3D图像、虚拟键盘、视频会议、电子书、上网本等功能。Steve Jobs将在1月推出这个产品。最惊人的:苹果预估第一年产量接近1000万!
2009-12-28 22:06
李开复:苹果上季度净利增长50%,持有现金400亿美元,市值逼近2000亿美元。以这样惊人的成长速度,再加上平板电脑和iPhone的成长势头,苹果有可能成为市值最高的高科技公司。
2010-1-26 09:56
李开复:苹果iPad推出了。和我一个月前的博客预测差不多:不到1000美元的一个大iPhone设计(用iPhone OS,有iPhone app store),可以看书,取代上网本,有很好用的虚拟键盘。不过摄像头和3D与我所听到的不同。下次去美国一定要买一个。
2010-1-30 10:41
李开复:Facebook这两年的成功来自于它的开放平台:让开发者有机会在Facebook平台上发布他们的软件,并且不分成,把所有收入让给开发者。中国互联网有公司愿意推出这样大气的平台吗?
2010-2-18 09:46
李开复:去年12月,我在微博上的iPad预测:“最惊人的:苹果预估第一年产量接近1000万!”发此微博后,几位分析师质疑这个数字。上周,摩根斯坦利证实了这个数字(从1月算起800万~1000万,从4月算至少1000万)。http://sinaurl.cn/hQnyX
2010-4-5 09:34
李开复:前任苹果总裁Sculley说苹果牛顿(Newton)比iPhone早推出了15年,所以失败了。下图是我在苹果得到的限量“透明机”。
2010-6-9 18:57
李开复:刚从台湾回来,发现台湾3G起来得好快,主要的理由:1)月费很便宜,一个月3G上网吃到饱(无上限)才150人民币;2)3家运营商竞争,都推出很有竞争力的服务;3)跟运营商绑定两年服务可得免费手机(和美国差不多);4)3家运营商都提供很好的WCDMA服务。
2010-8-4 07:30
李开复:Google放弃了一年前大力推出的Wave业务,就像前一阵微软放弃了大力推出的Kin手机。其实这方面国内公司应该向国外公司学习。昨天和一位国内互联网公司高管谈,他就说很多国内互联网产品失败没用户,但为了面子都不放弃,既浪费公司资源,又误导用户。
2010-8-5 06:40
李开复:Android现在一天20万新用户(5月时一天10万,6月时一天16万,这是Google's activations,所以OPhone,乐phone应该都未被算在里面)。(http://sinaurl.cn/brcfb)这样就是一年7000万,还不算它三个月翻倍的增长。施密特说:“Android不只是惊人,是难以置信的惊人。”
2010-8-6 06:15
李开复:质疑谷歌在Android的盈利问题是没有道理的。谷歌从那个巨大的搜索框里带来的搜索+广告,早就盈利了。另外,培养用户习惯、打造品牌、整合云服务、获取用户数据的价值都是巨大的。还有,如果这个操作系统一开始就求盈利,而不是开源免费,Android根本不可能达到今天的地步。
@caoz: android 市场份额一年内从1.8%跃升到17%,但是谷歌却并没从中赚到钱,这事该怎么说?塞班大踏步地后退,明年能看到meego出现在市场份额图中吗?
2010-8-13 14:01
李开复:在非学术的领域里,我认为最好的创新应该是:发明+应用=价值。发明往往不代表科学突破,而是商业模式的发明,也可以是跨领域合成的发明。应用意味着高可行性,最好能普及。最重要的是要有价值,无论是商业价值,或者是可以转换成商业价值的用户价值。
2010-8-15 17:26
李开复:第一个发明者,往往不是最后的赢家。Xerox发明了图形用户界面,但苹果、微软是赢家。Visicalc发明spreadsheet,但Excel是赢家。Mosaic发明浏览器,但IE是赢家。LexisNexis很早就做了搜索,但谷歌是赢家。Friendster很早就做了SNS,但Facebook是赢家。所以,重点是谁能真的在正确的时机,把技术做到普及。
2010-8-15 17:35
李开复:我对中国的预测:1)1000+团购血拼后会剩下约10家有规模、能盈利的,这10家有两种模式;2)第一种,精通线下推广、平衡用户商家利益、帮助商家增加回头客、重视商家质量诚信;3)第二种是巨鳄,像腾讯、点评;4)第一种将被第二种边缘化,除非他们能模式创新或打造品牌,形成壁垒。
2010-8-15 08:08
李开复:我认为微软不会收购Adobe,因为:1)微软仍在美国司法部反垄断关注期,而这个收购可能会被认为在操作系统巩固垄断,甚至可能开启对办公软件垄断调查;2)微软最近称将主要收购小公司;3)硅谷公司员工往往不愿意被微软收购;4)微软收购大公司记录并不好(雅虎收购幸好未成),因此股东会关注监督。
2010-10-8 12:17
李开复:【今天演讲内容1】:1)中国电脑用户3亿,每天使用3小时;2)中国手机用户8亿,每天使用16小时;3)所以移动互联网的潜在机会是PC互联网的14倍。
2010-10-21 11:51
李开复:【今天演讲内容2】:手机将取代PC成为个人信息中心的理由:1)比PC更便宜更方便;2)创造了碎片时间价值;3)全天候随身携带;4)更丰富的交互方式——触摸、罗盘、语音和摄像头;5)手机支付的便捷性——更大的消费潜力;6)更多人愿意储存个人信息在手机上;7)地理信息增加价值。
2010-10-21 11:55
李开复:【今天演讲内容3】:移动互联网生态体系发展的挑战:1)智能手机太贵;2)好的本土软件太少(开发者不够);3)3G资费太贵,而且很难降价。
2010-10-21 11:58
李开复:【今天演讲内容4】:突破移动互联网挑战的三大动力:1)千元智能手机的兴起(产业横向整合必然后果);2)产品发行渠道丰富(除了历史SP+移动,现在有三家运营商,还有互联网发行渠道);3)支付渠道的丰富(SP时代开发者只能拿到30%~40%,而使用互联网支付,开发者可以拿到>90%)。
2010-10-21 12:00
李开复:【今天演讲内容5】:突破移动互联网挑战的三大时机:1)巨大市场空白(PC软件市场已经相对饱和,但是手机软件市场只有几款普及的产品);2)并购浪潮初现雏形(谷歌、苹果、DeNA,甚至百度、腾讯都在收购,这带来退出空间,也验证机会存在);3)开发成本达到历史新低(开源、云计算、网上商店)。
2010-10-21 12:03
李开复:【今天演讲内容6】:从PC时代,我们可以学到网络服务是最大的机会:1)互联网巨头的价值>软件巨头>芯片商>硬件商;2)移动互联网也会一样,所以最大的机会在于在移动互联网上创造服务价值。
2010-10-21 12:05
李开复:【今天演讲内容7】:7个预测:1)WAP时代已经过去,迎接真正移动互联网时代;2)全功能Android手机价格今年降至1500RMB,明年降至750RMB;3)带宽很难降价,因此优化丰富的客户端+最小化的带宽;4)娱乐+社交应用将主导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
2010-10-21 12:08
李开复:【今天演讲内容8】:7个预测(续):5)网络市场前置收费模式会被本土化收费模式取代;6)三年内行业收入数倍增长:从一款游戏扣用户5元,到用户主动支付每月50元;7)未来用户两极化:高端用户以手机为碎片时间工具、草根用户的全部网络行为均基于手机。
2010-10-21 12:09
李开复:【今天演讲内容9】给创业者的四个建议:1)避开巨头核心领域,但别过分恐惧;2)参考美日市场,但深度理解区别;3)不要迷恋热门概念,挖掘真实需求;4)以用户痛点为契机。
2010-10-21 12:10
李开复:【今天演讲内容10】创新工场期望携手开发者和创业者,共同打造中国移动互联网未来。创新工场提供资金、辅助、招聘、法务、财务等多方面平台。无论是有经验、有团队的创业者(加速计划),或初次创业者(助跑计划),欢迎来我们的网站,或email创业想法给:zl@chuangxin.cn。(完)
2010-10-21 12:12
李开复:不是每个创新都可以靠咨询用户来设计的。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开发自动取款机的团队问一组潜在客户:是否愿意使用机器从账户存钱和领钱,而不是亲自到银行柜台处理?结果这些客户因为种种担忧和缺乏想象力,大都回答不愿意。这个团队因为客户不认可就放弃,结果错失良机,把革命性产品机会拱手让人。
2010-10-27 16:20
李开复:不应该怪罪监管和社会。同样的监管和社会,微博怎么成功的?我认为理由:1)缺乏扎克伯格专注用户,推迟赚钱的心态;2)仅仅推广游戏太单一;3)平台不够开放;4)腾讯的强大;5)微博的崛起。还有,这两个网站都还有机会,Facebook发展中也有成长放缓的一段时间。
@财经网:【观察·博客·信海光】为何Facebook的中国克隆版,比如开心网、校内网等社交网络,对用户没有太大吸引力?中国不是一个发达的诚信社会,也普遍缺乏社交习惯,没有沙龙文化,互联网内容管制严格,就算扎克伯格亲自来华运营,也未必能够取得境外那般成功
2010-11-18 18:35
李开复:摩根斯坦利Mary Meeker说互联网公司必须学习:1)别的国家类似你的公司领先你之处:2)移动战略;3)苹果、谷歌、Facebook的方向对你的影响;4)广告领域创新;5)“娱乐化”电子商务;6)线上视频爆炸成长;7)互联网领导者换位的意义;8)从乔布斯身上学习;9)新技术;10)未来大小公司的互动和趋势。
2010-11-19 13:43
李开复:这个问题是问看好哪一家的意思。其中有三家各有理由看好:1)苹果:乔布斯的魔术,软硬件和服务的完美结合,封闭高利润的商业模式;2)谷歌:广告界的成长空间,最牛的云计算技术,尚未套现的YouTube、Android;3)Facebook:世界最大的网站,拥有的社交链和封闭的内容可打造新服务和高价广告。
@李开复:昨天邓峰来访,问我们:“你宁愿做苹果、微软、谷歌、Facebook?”我的回答是:“很难说最宁愿做哪一个,但是很容易回答最不宁愿做哪一个。”
2010-11-19 13:36
李开复:微博的成功因素之一是它的精简。写一条精简的微博并不容易。我记得马克·吐温说过:“我本来想写更短的一封信给你,但是我的时间不够。”
2010-11-26 11:17
李开复:有些互联网公司有很好的移动策略(例如Google),但互联网公司在移动方面可能犯很多错误:1)不舍得抛弃包袱(为了维护过去的利润,不愿开启新的业务);2)不够专注移动(资源分配不足);3)庞大公司速度太慢(内部决策、政治);4)错误地把非移动的理念移植到移动(例如第一版本的Windows Mobile)。
@郭去疾:我始终对移动互联网这个概念存疑,我以为以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与软件公司都自然移步决战移动互联网,就像WAP死了一样,孤立的移动APP大多也会死亡,或许会诞生1~2个新的王者(每十年必有王者兴),但作为一个与互联网可以划“线”而治的产业链,我完全看不到。
2010-11-30 13:24
李开复:公司的使命很重要,因为:1)有了长远的使命才能够让员工更清晰公司的真正意义;2)帮助员工做每一个重要的决策(怎么做更符合公司使命);3)在困难的时候给员工信仰和希望;4)让员工更认可、理解、热爱公司。
2010-12-1 10:18
李开复:好的公司使命:1)索尼:扭转世界认为日本产品是劣质的看法;2)微软:让每一张桌上都有一台电脑;3)谷歌:整合全球信息,让人人受益;4)福特:让每个家庭可以买得起汽车;5)迪斯尼:让人们快乐;6)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从这些公司的成果可以看出使命的效果。
2010-12-1 18:38
李开复:公司的使命不可以太短视,只看短期利益,也不可太笼统没有引导作用。三个不好的使命:1)“给股东最好的回报”(雷曼兄弟);2)“成为电信业最赚钱的运营商”(世通公司,因为财务作假导致高层入狱);3)“诚信、沟通、尊重、卓越”(安然,因为财务问题倒闭)。
2010-12-1 18:39
李开复:对于《Wired》创始人KK的8种收费模式,我觉得太美国化,在中国和其他开发中国家,金钱比时间更宝贵,所以有网游代练、iPhone越狱、团购找deal、盗版书、用豆瓣找书但是到别处购买等现象。KK的回答更理想化,他说:“金钱和时间之间,时间更宝贵,既然时间较多,那么用时间来创造吧!”很可爱的乐观者!
2010-12-4 15:06
李开复:今天见了一个Facebook的股东。他认为谷歌依然强大(五大产品:搜索、Android、YouTube、Chrome、地图),但是新的时代将由Facebook引领。另外,他认为Facebook私下估值已经到700亿美元(虽然交易数据只显示500亿)。
2010-12-6 21:27
李开复:今天和一些美国投资人交流中美互联网情况。结论是:在能赚钱的领域,中国有些地方已经超越美国(网游、淘宝、QQ游戏)。但是在其他的领域,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和美国的技术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2010-12-6 21:32
李开复:因为1)投资银行用五岁小孩都能懂的语言包装了这两个公司(中国的YouTube,中国的Amazon);2)看到中国和中国消费者在世界经济危机中一枝独秀的表现;3)股民认为自己懂这类产品和商业模式;4)百度腾讯的股价和涨幅。//@侯继勇:求分析。//@圆圆的黎明:谁来分析一下,优酷为何如此疯狂?
@侯继勇:今夜无人入睡:中国概念如此疯狂:http://sinaurl.cn/hbqsL9
2010-12-9 12:18
李开复:Android的成功来自:1)战略眼光:发掘Windows Mobile的弱点(昂贵和不开源),理解欧美产业链中运营商的重要角色和对苹果的严重不满(昂贵和抢走客户关系),看到手机厂商的无奈(自己做或用微软);2)基于战略分析,提供开源、免费、分成给运营商和手机厂商;3)很棒的技术和迅速的更新。
2010-12-11 11:04
李开复:Chrome两年市场份额从0增到9%(IE从75%降到58%)将带来:1)所有站长不得不考虑Chrome的兼容度,也将终止IE作为事实标准(de-facto standard)的地位;2)成为Google的第五个杀手级产品(另外四个:搜索、YouTube、地图、Android);3)给ChromeOS做很好的铺路,走向浏览器就是电脑用户体验的境界。
2010-12-13 10:47
李开复:陌生人见到我常说的第一句话:2002年,“我在《对话》看过你”;2005年:“我看过《做最好的自己》”;2009年,“我看过《世界因你不同》”;2010年,“我看你的微博”。
2010-12-14 11:39
李开复:团购办抽奖,其实是获取用户。参加抽奖,其实是出售自己的邮件地址。@//郭去疾:若20万人参加,成本10万,信息有效期12个月,每月推送4期信息,共计约50期推送。若推送送达率0.5,送达后打开率20%,打开到访问网站25%,访问到购买转化率1%,每单毛利20元,购买用户回头率30%,则此次活动毛利为6.5万。
@张亮:今天美闭的闲购劲爆了……我觉得我也别抽奖了,直接去抢中奖的吧。
2010-12-15 06:08
李开复:中国的出版界有没有New York Times这样的技术前卫呢?中国出版界很多公司都在准备上市。我建议他们多融点钱,投入新媒体。美国平面媒体的灾难几年后就会登陆中国了。
@黄继新:基于HTML5的报纸?在iPad上输入此网址:nytimes.com/hrome。虽说是给Chrome Web Store开发的,但其实针对触摸屏进行了优化。在新媒体的探索和尝试上,《纽约时报》总是立于传统媒体之前。
2010-12-20 08:35
李开复:“我的竞争对手不是电脑,是纸”。当年Palm的创始人是靠专注得到成功的。把电脑“迷你化”的产品一个个都失败了,从早期的Windows Mobile、NC、TabletPC,甚至到曾火了一阵的上网本。最后胜出的总是那些在乎用户和用户体验,细腻分析使用场景的产品(例如早年的Palm Pilot,今天的iPad、iPhone)。
2010-12-27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