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身居官场 情态多观

领导谨记切莫官气十足

官僚主义是许多权力机关的通病。我们常常能听到一些到权力机关办事的人一出办公室就说:“看他那样,官气十足。”

“那样”是指哪样呢?

一是站样:左手握拳撑着办公室的墙。这姿势似乎在说:“这办公室归我所有,连墙都是我的。”这种心理必然导致他把自己看成是“主人”而不是“公仆”。说这种人“官气十足”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难怪从事人事管理的人会因经常用以上所述的姿势而感到内疚。有人发现刚升上这个位置的人也会突然用起这种姿势,而他们过去几乎是不用这种姿势的。

其实,这并不奇怪,官僚,官僚,有官才会有僚。

二是坐样:背靠沙发,高高跷起二郎腿,双手交叉于脑后,悠闲自得。你是不是觉得这个形象更加官僚化了。但这的确是在一些办公室里所能经常见的。

人们采取这种坐姿最多的场合,是在自己家的沙发里,因为他把家中的一切都看成是毫无疑问归他所拥有的。所以,当他双手十指交叉托于脑后并把整个背部靠向沙发时,那姿势是在宣布:“这沙发和这屋里的一切,都是我所有。”当他再把右脚架在左大腿上形成一个“4”字状时,那是进一步表露内心里的优越感。

到了办公室,他认为,他就是那块地盘的主宰,跟在他家里一样,他可以支配那里的一切。所以,也就不知不觉地把这个坐姿由家庭带到了办公室。于是,官僚主义也就出来了。

如果你与来访者“平起平坐”地谈事情,那么,谁还会说你“官气十足”呢?

当然,人们在办公室的姿势一定要同此时此地他在做什么联系起来判断,否则,割裂工作关系看姿势,也许就会把结论弄错。同样姿势,可能会表示两种不同的情况,也一定会得出两个完全不同的评价。例如,一位领导背靠椅背,一条腿置于椅子之上,放松自然。则一种评价是认为这位领导是随和的,是平易近人的。如果此时他正在课间休息,上述看法是对的。因为那放在椅子上的腿不但表示了他对这把椅子的所有权,同时也表示了这里的气氛是放松的。但如在办公时间,则就有些傲慢无礼了。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两个朋友像这样坐着,一面谈天一面说笑。但我们不妨看看在另一种情况下这姿势的含意。举个典型的例子吧:某位职员有点私人问题,他到老板办公室里请教解决办法,这位职员在述说的时候,是身体前倾、手放在膝上、头低着、表情颓丧而且语调很低;老板用心地在听,坐着一动也不动,然后又突然往后一靠,一腿放在椅臂上。这时,老板的态度就是漠不关心了。换言之,老板对这位职员并不关心,他甚至可能会觉得他的时间让这些老故事浪费掉了。

再进一步问一个问题:“这老板是不关心什么吗?”他或许已经考虑过这职员的问题,觉得那事微不足道,他甚至会因此对这职员也感到漠不关心起来。在他把腿放在椅臂上时,老板可能还会一直注视着职员以掩藏他的态度。他甚至会中止谈论,告诉职员不要担心,问题会自然消失。等职员离开办公室后,老板可能会大松一口气并自言自语:“谢天谢地,他总算走了”,然后把椅臂上的腿再放下来。

如果老板的椅子没有椅臂的话,他可能会把一只腿和脚甚至两只腿和脚放到桌子上。

若是有部属突然闯进来,他会马上把脚放下。

不过,部属会由此对老板形成一个认识:“啊,原来老板是个随心所欲的人呀!”当然他的这个认识绝对不会跟老板说出来,所以,老板自毁形象后还一点也不知道。

用什么态度对待上司的指责

有的人供职于某单位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可能不做错什么事情。一旦出了差错,就要挨上司批。那么,当受到上司指责时,你应该持一种什么样的身体语言态度呢?

这里,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态度”以及态度的作用。

态度,一般是指个人对所处环境中各种人物和事物的认识、评价及其倾向性。态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态度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在学习过程中,一般认为,以下一些因素可影响态度的发展及态度的最后模式:

(一)需要的影响。个人对凡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对象,或能帮助自己达到目标的对象,必然产生喜好的态度,反之,对阻碍其目标或引起挫折的对象,则产生一种厌恶的态度。因此,需要的满足与否对态度有重要的影响。

(二)知识的影响。知识形成态度,也改变态度。态度的组成成分中包含有认识的成分。个人对某些对象态度的形成,与个人对该对象的认识程度有关。如对原子武器的态度,与对原子武器的知识了解有关。

(三)团体的影响。个人的许多态度的形成是由其所属的团体而来的,属于同一团体的职工常有类似的态度。人们对于他所喜爱的团体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及其共同的态度,具有支持和遵守的倾向。

(四)个人性格的影响。同一团体的成员虽然具有类似的态度,但各人之间仍有较大差异,这就是由于各个人的性格不同所造成的。如一个团体中,多数人赞成的事,个别人反对的事是经常有的。

(五)其他。如个人受创伤或戏剧性的经验。态度多半是由经验积累而慢慢形成的。但也有一些态度可能仅经过一次经验就形成。如所谓“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绳”的情况。

态度对于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态度会影响一个人对别人的知觉与判断,会影响学习的速度与效率。同时,态度也帮助个人决定加入何种团体,选择什么职业,交什么样的朋友及坚持何种生活信念等。

我们这里所要谈的,是在你受到上司指责时所应持的态度,或者换句话说,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领导批评会对你更有利。

这就要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了。因为领导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风格,你也应有不同的对待态度。

①长者型:轻易不会开口责备部下的失败,但他会以各种方式提醒你,而你只须坦白道歉、靠近对方看着他的眼睛,不用辩白。

②能干、独裁型:部下未开口解释,已被臭骂一顿。这时,你不要顶嘴解释,与上司有点距离站立,手摆下,垂头低着。

③聪敏型:言行谨慎、知识性高。被责骂时要面似聆听,不可挑他弱点。

④神经质型:须直率地承认错误,速战速决。

⑤谨慎型:尽量靠近他,向他赔不是,对对方的指责要有反应,最好说出关于败策的弥补方法。

⑥急于升迁型:对你的过错易暴跳如雷,若指责正确须正视他,稍隔双方距离,以示尊敬。

⑦稳重型:较重视彼此的人际关系。可以轻松俏皮地聆听他的指责,表示双方的亲近感。

从效果上说,对不同类型的上司需要用不同态度对待,但是,在实际操作上,要完全做到这一点也较难。这与一个人的“态度”一旦形成后,就不太容易改变有关。

如果你掌握了态度的以下特性,对提高你在态度上的修养,从而完善你的身体语言,一定会有帮助。

(一)态度的习惯性。态度一旦形成之后,便成为个人适应上的习惯性反应,时间长久了,可能形成一种刻板而无弹性的态度。这种刻板的态度,往往阻碍一个人去仔细分析人或事物的个别差异,影响正确的社会性判断。同时,一般人容易根据现成的态度或社会舆论去判断他人,如团体中的少数成员,往往采纳多数人共有的态度或猜测上级的态度,而决定自己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二)态度的隐藏性。一个人的态度,有时可能会显露出来,有时则隐藏起来,甚至有相反的表露。例如,对工作感到满意的职工,生产量可能很高。而对工作不满意的职工,也可能有同样高的生产量。再如,一个人可能对领导者有意见,但表面却显得很顺从,说出很多恭维的话,以造成领导者对个人的好感。

根据以上两个特点来看,态度既有稳定性,又有可缩性。因此,要改变自己的态度难度比较大,一方面因为态度一经形成后,即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而影响整个行为的方式。也就是说,态度的改变或取代,并不像一般学习那么简单,学习有时只改变一个人态度中的思想与信念的成分,而没有改变感情与行为的倾向,因此,时间一过,态度又会恢复老样子。但是只要你努力去做,也是能够在改变态度上取得成绩的。

态度的改变,一般可分为下面两种情况:

(一)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这时态度的方向没有改变,只是改变态度的强度。如从略有反对(或赞成)改变为强烈的反对(或赞成),这种改变,称为一致性的改变。

(二)以新的态度取代旧的态度。态度的方向有改变,态度的强度也可能有改变。如本来反对的变为赞成,本来喜欢的变为不喜欢,或反过来。这种改变称为非一致性的改变。

总之,在上司批评指责你的时候,你的态度是弥补你的过失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常常听到上司在批评完之后说:“你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还不错!”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对你的印象已经改变了许多。甚至他还会边说边拍拍你的肩膀,这就是向你发出了信任的身体语言信号:“好好干,没问题!”

从指示神态细察上司心态

动物学家们研究发现,狗儿到处撒尿并不是随地大小便,而是用气味告诉同类:这地方我已经占领了。这就如同地痞流氓争夺地盘一样,都是与建立势力范围有关的行为。而在单位里不管是有意识或无意识,每个人也都拥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中,会使人觉得轻松自在,凡事也比较有信心。而若要走出势力范围必定要有某种勇气,同时也会显得相当紧张。

上司指示部属的情形也是相同的,上司如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指示部属,多会显得较为轻松自在,传达的指令也会较为清晰有力,所以上司才需要特别的小房间及大办公桌。

从上司是否著着于坚守自己的势力范围,可看出他内心中的意识形态。下面我们将上司指示部属的态度分为两种,由此探究上司的内心形态。

第一,离开自己的座位指示部属。此类型的上司对本身工作具有相当的自信,立场很稳定,不会刻意强调上下关系。或是表示他将指示较难让部属接受的问题,所以才会离开自己的座位指示部属。

第二,将部属喊到面前来指示事情。此类型上司喜爱玩弄自己的权威,缺乏自信,常常会虚张声势。如果上司指示的话带有强迫性,并且具有言语粗暴、音量大等特征,则更能确定其无自信、玩弄权势、虚张声势的心态。

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喜欢摆出一副官架子,而有的人当了领导后仍然能平易近人。这就又与领导作风有关而不完全是自信和不自信的问题了。

因此,需要对上司的动作和其他方面的表情一同加以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能仅就某一点而论。一个姿态只代表一种意义,如果不了解一个人的姿态簇(一连串配合的姿态),没有把他前后的动作加以融会贯通,只单凭某个表情就骤下结论,难免会犯下断章取义的错误,造成误解对方的后果。

所以,不能只观察一些个别的姿态,必须注意言辞与个别姿态在表达上的一致性,以及个别姿态与一连串姿态的不矛盾性。

情态如同文字语言表达一样,也是由部分构成整体。例如,一个一个的字排列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句子;一个一个的句子排列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文章的段;然后,再由段构成整篇的文章,表达出完整的意思。身体语言也是这样,一个一个单独的动作,还不足以说明比较复杂的问题,必须把它放到整体中去分析。

注意生活细节多与异性同事沟通

曾有一位老师说,他一星期中会在容纳约两百个学生的教室上几堂课,也许大家会认为人数太多,但在大教室上课也有好处,因为可以从学生身上看出许多事,例如是否认真听课或是在做白日梦。根据这位老师的经验,凡是用心听课的学生都能了解老师的教课情绪,也能配合老师上课的速度。

当授课时学生们认为很重要的地方,便会认真地抄笔记,而转到轻松话题时,全班便会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注视授课者。因为任何人对于轻松的内容都较敏感,所以,授课者一将话题转到轻松面时,便会引起全班学生们反应。但是,四百只眼睛同时注视着,也会让人感受相当压力。

在办公室的情形亦同,当觉得“累了”而抬头,竟会发现某位同事视线与你重合,或工作到一个段落,放下手边的工作伸个懒腰的同时,也会有人停下来做深呼吸。彼此并非刻意地留意对方的行动,但若彼此因此而视线经常重合,或行动波长一致,可观察出对方对自己的关心。如果是互相的注目或露出笑容,则表示有相当的亲密感。

当有以上这种情况出现时,这就证明你在这个办公室是受欢迎的人。

在办公室里,要把人际关系处理到这个分上,那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男女同在的大办公室,往往因男职员的一些不雅之举,使女职员很反感,从而影响人际关系。

如果你是个男职员,即使你是个上司也一样,要处理好同女职员的关系。或者说,你的行为举止不让女同事反感。那么,你可以按以下要点检点一下你在办公室的行为:

①有无将烟蒂捻熄。

②从洗手间走出,是否边走边用手帕擦手。

③谈话时是否过于亲近,超过必要距离。

④对方替你倒茶,一口没喝就搁在旁边。

⑤放置话筒时,粗暴无礼。

⑥不肯自己找档案而到处询问。

⑦无意识地将腿跷起,且不断地抖动。

⑧随意地碰触女同事身体。

⑨不称呼他人名字,而喊“喂”。

⑩在女同事面前剔牙。

将鞋脱下,光着脚放在桌面下。

在这十一条中,占全的人不会很多,如果谁占全了,谁肯定是最令同事特别是女同事讨厌的人。但是,占其中某些条的人,恐怕在一般办公室中都大有人在。在办公室人际关系中,特别是在下级与上级的关系上,掌握好与上级或与下级的亲密度,也是很重要的。

可能你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如果在午休时间曾在公司阳台上遇见一对男女,他们兴致勃勃地一边欣赏风景一边聊天,这时在第三者眼中看来,他们仿佛特别亲密。

一般认为面部相对的两人看起来较为亲密,仿佛两人正窃窃私语,不容第三者打扰,你在阳台上看到的男女谈话,也正是用这样的原则来判定其亲密程度,甚至会主观地认为他们正在谈着恋爱。其实,他们只不过是随便地聊聊而已。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误解呢?

因为他们进入了亲密的距离。若能巧妙地运用这项法则,即使远隔太平洋两岸的友情也可因此连接起来。

例如美国总统里根与日本首相中曾根在国际会议时,如果里根总统站在中曾根首相的身后闲谈,便会给人留下美日可能密切合作的印象。

以上是站着谈话的法则,如果是坐着的时候效果会更好吗?和上司一起出席公共场合时,应该多利用这种效果,那么众人对你的评价自然会大为提高。当然,也可能会有人骂你“拍马屁”、“马屁精”等。所以,怎么掌握使用,就看你的了。

面对上司的无理要求:不卑不亢

京剧《沙家浜》中有个土匪司令胡传魁,还有个开茶馆的阿庆嫂。胡传魁带着伪军来到沙家浜,住在阿庆嫂的茶馆,他的任务是扫荡新四军。新四军的部分伤员就住在沙家浜,为了保护这些伤员,阿庆嫂与胡传魁斗智。她的斗法,就是用不卑不亢的软办法,让胡传魁落于圈套。这就叫智取。

在单位里,上司与部下的关系,根本不同于阿庆嫂与胡传魁的关系,这是不同性质的问题,不能弄混淆了。但是,有时上司也会对部下无理地耍态度,或在工作上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借助于身体语言,表达出阿庆嫂的态度——不卑不亢。

面对一些上司的无理要求,有的人表现得很谦卑,点头哈腰,说啥是啥,百依百顺;而另有一些人的态度却恰恰相反,对着来,顶着干,你说东,我偏向西,你说西,我又偏向东。前者有失人格,后者又往往把事情弄得很糟糕。

日本女作家山口瞳在她的书中曾谈到该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她说,当上司向你提出了无理的要求,你又不愿意降低你的人格去向威势低头,那么你就先去和上司商量,如果商量不通,你就要做出以下决定:“先说明自己的立场,然后断然而坚定地递上辞呈”。这位女作家的办法,实际上是先软后硬。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是很少有人能按照山口瞳的意见办的,因为这将涉及到“丢掉饭碗”的问题。

“你必须在今天整理好明天开会要用的报告资料!”

“这份报告书像什么样子,多用点脑筋呀!”

每个公司都会有像这样专门找碴的上司,这类型的上司往往会对部下作无理要求。而且,常依自己的怪异脾气指责部下,却又完全不给部下任何指示。类似这样的上司只会不断地增加部下的工作压力,面对这样的上司时,你可以采取低姿态的拒绝方法。

“因为我还要制作其他的报告书,忙不过来才会有这些缺陷。”这时应该注意站立的位置,若是站立的位置不对的话,可能会使原本想避免冲突的解释遭到误解,反而使上司觉得你已有预备决裂的准备,请诸位读者想想看,职业棒球的教练向主裁判抗议的情景,几乎都是面对面,指着对方的鼻子破口大骂,这就是所谓的决裂情势。在任何易引起冲突的场面,都应该极力避免。

如果和对方正面谈话,会明显地表露敌意,因而使二人形成对峙的情势。但是,如果过于接近也一样会造成负面的效果。

与上司成对峙状态时,应尽量避免视线和上司的眼光相接触。因为,此时注视对方眼睛会被认为心怀敌意,试图反抗对方。但是须注意一点,有时即使二人视线并未相对,对方也会认为你怀有抵抗的意思,因此欲为自己辩解时,应该将身体往后退,站在斜侧方,眼睛不要盯住上司,这样就可以缓和僵持的气氛。

如果心理上有“违背上司,过意不去”想法的人,面临不得不争辩的时候,应立即离开上司办公室回到自己的座位。因为根据实验结果证明,此时若不直接与上司面对面抗辩,服从命令的比例会大为减低,因为徘徊在上司面前会使心理负担加重,便会陷入无法抗辩的情况。

妙用办公设施传递态度

除了人的身体可传达信息外,办公室的设施等物品,也具有传递某种信息的效果。

例如,可以用椅子作权威性展示。你曾经在应征工作时,感到压迫或无助吗?面试人看起来是那么高高在上并有压迫性,而自己却感到渺小而微不足道。这是面试人技巧地把他办公室布置得使自己显得身份权力较高,同时使你显得渺小。有几种座椅的安排可以在办公室里造成这样的气氛。

用椅子来提高身份、权力的因素有:椅子的大小及椅子的附属物,椅子的高度,以及与对方座位的相关位置。

首先,椅子有没有高背很重要。椅背的高度可以显出一个人的地位,高背椅就是大家熟悉的例子。椅背越高,坐的人的地位与权力就越高,国王、皇后、教皇和类似地位的人,可能他们宝座的椅背有八尺高,以显示地位是高高在上,高级经理常有高背皮垫的座椅,而他的客人则是低背椅。

旋转椅比固定椅更能显出地位与权力,因为坐的人感到压力时可以自由移动。固定椅则不太能让人有什么移动,因而就会以身体姿势来表露出态度或心情。有椅背、斜背以及有轮的椅子会更适合。

其次,椅座的高度也不能忽视。因为可以用座位的高度来显示权力,若是座椅比对方高也能显出地位较高。某些广告经理是以与来访客人对坐时,高背椅高度调至最高而出名,而客人的座位高度使客人的视线,只与经理办公桌一样高。更有的利用烟灰缸,把烟灰缸放在客人手伸不到的距离,使客人在弹烟灰时不方便。

椅子摆放的位置也能帮助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在前面说过座次的安排,若是座次是安排成竞争座次时(即对面而坐),这可使访客有最大的权力。主人若想展示本身权力,可把客人的座椅摆在社交或公共区域的距离,也就是尽量远离办公桌,这可降低来访者的地位。

与以上相联系的就是关于办公室的布置。同样的设施,同样的空间,由于桌椅等的摆设不同,所显示出的权威效果就大不一样。读过此书后,相信你可以安排你的办公室,使你依自己的愿望显示出权力、地位和控制他人的力量。以下这个案例,可以告诉我们办公室的安排能够帮助解决一些上司与部属间的问题:

王某是一职员,他已升到了科长位置,同时有了自己的办公室。在他当了科长几个月后,他发觉其他职员都不喜欢与他打交道,有时关系还会恶化,特别是当他们在他的办公室里的时候。他觉得很难使他们服从指示与规定,而且他听到他们在他背后说坏话。经过我们仔细研究的结果发现,沟通问题最严重时是职员在他办公室里的时候。

为了便于说明起见,我们排除管理技术的因素而专注于非语言方面的问题。以下是关于王某办公室布置的情况:

①客方的座椅与王某的座椅有竞争的座次(即在王某的办公桌对面)。

②办公室除了一扇窗和一面玻璃隔间外,都是木板嵌成的,这面玻璃间可直接看到外面的大办公厅,这面隔间降低了王某的地位,增加了部属的力量——因为当部属坐在客方的座椅上时,其他的职员可说都在他身后,能清楚地看到办公室里的情形。

③王某的办公桌前都是全遮的,盖住了他的下半身,部属无法看到他的许多姿势。

④客方的座椅使部属背对着敞开的门。

⑤部属在他办公室里时,他常常两手放在头后,并且一腿放在椅臂上。

⑥他坐的是高椅背的旋转椅,而客方的椅子则是低背、椅腿固定且没有椅臂。

很明显地,他的这些非语言讯息会造成问题,因为人类有百分之六十到八十的沟通是非语言的方式。想要化解这个问题,王某应作下列处置:

①他的办公桌应摆在玻璃隔间前面,以使办公室显得大些,同时可以让进来的人看见他。

②座位应采取桌角座次,使彼此沟通能更开放,还可在必要时利用桌角做部分的屏障。

③把玻璃隔间喷上涂料,让他能看出去,而别人不能看进来;这可提高他的地位并可使办公室里有亲密的气息。

④在办公室一角放上一张圆咖啡桌、再加上三张一样的旋转椅,这可使同地位的人有轻松的谈话场地。

⑤在原来的布置里,王的办公桌有一半是客方的地盘,应调整成他拥有整张桌面。

⑥与部属在办公室说话时,应练习用开放的手、腿姿势,再加上常用的手掌姿势。

结果是上司与部属之间的关系改善了,部属们开始称赞他平易近人,而且是一个不会给人压迫感的上司。

此外,有意地在办公室里摆置一些物品,可以非语言地提升主人的地位与权力,这些包括:

①客方坐的低矮沙发。

②客方手伸不到的昂贵烟灰缸,有意造成客方弹烟灰的不便。

③进口的高级烟盒。

④桌上放些红色卷宗,上面标出“绝对机密”。

⑤一面墙上挂照片及所获的奖状及证书。

⑥使用小公事包,因为大公事包像是大小事全包的人用的。

你只需要动一点脑筋,布置你的办公室或家,你就可以提升自己的地位、权力和影响力。不幸的是,多数经理的办公室很少有人注意到它会传达给人负面的非语言讯息。

我们建议你研究一下你办公室的布置,参考前述的方法而做必要的修改。

在厕所里碰见头头打不打招呼

在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尴尬的场面,叫人不知如何应酬才好。

比方说,你正想离开座位上洗手间,坐在对面的上司也站起来了,这时你可能会坐下,等他从洗手间回来后你再去。最尴尬的是,正当你在厕所里方便时,你的头头也进来了。在上述的情况下虽然你并没有做坏事,但却不愿意在这些情形下和上司招呼,因此一瞬间会错失和上司打招呼的机会,此时你会变得局促不安、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相同的,此时上司的感受和你一样尴尬,也会不知所措。但是如果让这种情形一再地发生,会让对方留下“真不上道”的坏印象。

当你遇到这种情形时,装作没有看见不是最好的方法,甚至会有不好的结果。视线既然已经相遇却又慌慌张张地移开,装作没有看见对方,这是最不好的。如果因为“究竟要不要打招呼”烦恼时,这时候应该毫不迟疑地和对方坦率地打声招呼,相信你的做法一定会得到对方的认同。同时,若是在私底下的尴尬场面时,坦然地互打招呼、点点头,会提高彼此的亲密感,并且可以获得这是“属于两人的秘密”的效果。

这里,我们顺便谈谈平时在其他场合见到上级领导者怎么打招呼的问题。可能有人觉得打个招呼是很简单的事,还需要研究吗?其实不然,打招呼的学问也是不小的。有些人的成功与失败,与他们会不会与上司打招呼有着一定关系。

例如,有的员工见到上司嬉皮笑脸地说上一句:“喂,干吗呢,头?”这样不可能给上司留下好印象。如果他换成:“你好科长!忙什么呢?”意思一样,效果可就不同了。因此,身体语言学提醒人们平时应多注意和上司的关系,尤其应该注意和上司打招呼的方式。否则相处时间一久,旁人定会根据你的行为肯定对你的印象,而你却茫然不知上司对你的印象如何。

与上司之间的距离最好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太过亲腻会让人感觉不舒服,而距离太远又会有疏离感。根据心理学的说法,社会距离为二公尺——二点五公尺,除了距离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此距离时,应该笔挺的站直向对方点头打招呼。这种方法是以保持较远的距离表示对上司的尊敬之意,也就是在较远的距离以注视对方来弥补较近距离缺乏亲密感的缺点,如此既不会亲腻地使人讨厌,反而会让人感受到你亲切温和的态度。

站定后再点头招呼,不致给人矫揉做作的印象,反而让人留下温文有礼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