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去伪录真勿惑表象
蛇床草看起来很像靡芜,赋跌石能让人错以为是白玉,古往今来虚浮伪诈之徒而成为一时间的名人的,不胜枚举,考察鉴定人伦的人,对此应慎重地分辨观察。
世人的行为方式有一百种,伪诈方式也会有一百种,但想一下这些伪诈方式中的最主要的,实际上只有两种:第一种是奸欺之伪,蛊惑社会欺骗众人,贪图私利追逐便宜,毁乱政纪篡夺国柄,其用心无所不至,如少正卯、王莽之徒就是这种人;第二种是做刻之伪,故意地劳苦自己,以在众人中求取名望,志趣诡异邪僻,以便显得高于同类人,像陈仲子、袁族目之徒就是这种人。
除此之外的伪诈之行,都是一些庸俗小人的小动作,像蚊飞虫动一样,在小事上相互欺骗,是无关大局的。
真伪的行迹,古人论述最详尽的,莫如徐干《中论》的《考伪篇》和葛洪《抱扑子》的《行品篇》,现摘录于下,以便对人们有所启迪:
《中论·考伪篇》过去的杨朱、墨翟、申不害、韩非、田骈、公孙龙等人扰乱先王之道,行骗于战国时代,但是他们并不是危害人伦的重大祸患。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学说不同于圣人之道,很容易分辨,所以追随他们的人不多。现在的异端说其名称不同于圣人的很少,很难见到,所以世人没有批判的很难听到,所以世人也没有检举它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他们操劳于远方的事以自我标榜。
却以憎恨鄙陋为托词,广泛收求以合于众人的心意,却以仁爱为托词,歪曲正确的道理以获取人们的推举,却以顺应时代为托词,改变自己的主张以消除众人的指责,却以敬服别人的关爱为托词,主要是知道世俗的东西,只粗略的懂一点诗书典籍,却以博学为托词。
掩盖错误而专事浮夸没有研究而只追求辞藻的推敲,却以探究道理为托词;在家交往的一定要是县、才,出外游览的一定要是帝都,却以考察民风为托词;但是喜欢改变姓名,让人难以找到,却以能宁静淡泊为托词;卑躬屈膝,和颜悦色,却以温顺谦恭为托词;但有时遭到反对,则又严厉反击,却以独立特行为托词;鼓励、教育学童,向他们传授自己的异端邪说,却以诲人不倦为托词;自以为金口玉言,将自己的话神圣化,却以解说道理为托词——他们大抵都是这样。
假如可以博取虚名而不必得到实惠,他们则不会离去;如果可以得到实惠但不能博取虚名,那么他们就不会待下去。
这些人心情非常急切惊慌,常怕当时的人不尊重自己,又怕将来的人不崇尚自己;内心焦急万分,形体劳顿异常,但是他们的智力风度足以控制这些,便捷乖巧足以掩饰这些,假托比附的能力足以充当,文辞声气足以粉饰,所以他们虽然想占有却像谦让,躁动却像宁静,幽暗却像明朗,偏私却像公正。
但是,仔细地考察他们的思想根基,则违背了尧舜时代的规律,核实他们思想的承传,又不是出自孔子的儒家学派。
他们奸邪而不可揣度,干涸而没有根源,不利于社会,培养正确的风气,真是奸巧伪诈的雄杰啊!然而才智平庸的人,却都拱手礼赞他们,高声附和他们,被他们害死之后却还自认为是一种壮烈,被戕害了却还惋惜才能没赶上他们,太可悲了!人们执迷不悟,大概会到这种地步啊!
《抱朴子·行品篇》抱朴子说:“人的能力不易于被人了解,真的和假的有时很相像,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有的人外貌俊美,风采闲致儒雅,看了赏心悦目,与其接触也很是适意,这种人威武的仪表如龙虎一般,与人周旋也循规蹈距;但是他却心思蔽昧精神幽闭,其才能无所适用,心中所有的都附在了外表上,嘴上说不出一点不俗的语言,笔下写不出半句精彩的词句,入朝为官不能管理百姓,出外为将不能带兵打仗,做事情则事情肯定被荒废,接受使命则肯定完不成,无论是动是静都不适宜,无论出外在内都一无是处,这大概是难以区分的第一种情况。
有的人看起来朴拙憔悴,外貌丑陋,声音气息像女人一样柔弱,行动很是笨拙;但是他却心中充满才华,为人做事非常高明,才干超过元凯,文辞优于春林,做官则政绩显著、国富民强,带兵打仗则能够保全士卒、战胜敌人,这大概是难以区分的第二种情况。
有的人谋划起来非常深邃,策略出神入化,智慧能趋成防败,思想能洞彻幽玄,处事周密有致,具有非凡的才能;但他却嘴上说不出自己的心思,笔下写不出自己的意识,猛然与他接触,让人觉得与平庸的人没有什么不同,这大概是难区分的第三种情况。
有的人能随机应变、反应神速,巧于言辞,旁征博引,说起来汪洋恣肆、滔滔不绝;但是他说得天花乱坠,却不能身体力行,对古事了解得清清楚楚,做起来却一无是处,为政则政事混乱,管理百姓则民怨沸腾,这大概是难以区分的第四种情况。
有的人表现得非常恭谨,言行都合于法度;但实际上他却神智疏漏,心怀散漫,为政不能兢兢业业,做事不能尽心尽力,这大概是难以区分的第五种情况。
有的人射箭百发百中,拳能入石,倒着、站着都能骑马,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他却身体轻飘,思虑短浅,纸上谈兵无人能敌,临阵应战则毫无经验,望见敌人的踪影就狼奔豕突,听到敌人的声息就失魂落魄,这大概是难以区分的第六种情况。
有的人平时总是疏漏迟缓,话不惊人,貌不压众,小事上得过且过、不逞一时之勇,对别人的冒犯也是俯首贴耳、不予计较,显得软弱可欺;但是他却胆大心直,不畏强暴,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即使被肢解寸断,也决不屈服变节,这大概是难以区分的第七种情况。
有的人孝敬父母,友爱亲朋,性格温顺、贤淑,恭敬谨慎,平和儒雅,信守诺言,思虑通畅,不合乎礼义的事决不染指,安贫乐道而洁身自好,操守高尚如冰清玉洁;但他却疏迟迂阔,不识时务,遇到机会不能随即做出反应,做什么事情都无所成就;自处则进退失据,接受使命则无所作为,这大概是难以区分的第八种情况。
有的人行为高傲怠慢,为人严厉不群,超凡脱俗而心胸骄傲,欺侮同类而蔑视习俗,不遵法度,不拘小节,做事全以自己的心意为准则,眼中好像没有别人,朋辈都对其谴责,谈到他的人都一起对其攻击,无人与其结交,品评者将其抛弃;但他却能在朝廷中正直不阿,凡是知道的都尽力去做,对上忠心耿耿,对下明于统治,这大概是难以区分的第九种情况。
有的人气度宏大,乐于助人,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能够容忍别人的错误,温良恭敬,行为廉洁,勤劳谦虚,救危济困,为人诚实,把百姓交给他管理不必疑心,把幼主托付给他辅助可保无虞;但他却善良而不知权变,仁慈而不能当机立断,对好人不能奖赏,对恶人不忍处罚,其忠贞之心有余,而才干能力不足,掌握政权而犹豫不决,法度废弛而谬行竞起,是非曲直不分,最终导致失败,这大概是难以区分的第十种情况。
事物有些是似是而非,看起来好像已经确实地把握了它的实质,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圣贤之人在这方面都有过错误,更何况平常人呢?所以选才取士,结交朋友,不能不精心地挑选,不能不细致地考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