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概述

在Wi-Fi相关技术体系中,除了802.11定义的标准规范外,Wi-Fi联盟(Wi-Fi Alliance)也推出了两项比较重要的技术规范,分别是WSC和P2P。

·WSC(Wi-Fi Simple Configuration):该项技术用于简化SOHO环境中无线网络的配置和使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配置无线网络环境时,网管需要首先为AP设置SSID、安全属性(如身份认证方法、加密方法等)。然后还得把SSID、密码告诉给该无线网络的使用者。可是这些安全设置信息对普通大众而言还是有些复杂。而有了WSC之后,用户只需输入PIN码(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或者单击按钮(WSC中,该按钮称为Push Button)甚至用户只要拿着支持NFC的手机到目标AP(它必须也支持NFC)旁刷一下,这些安全设置就能被自动配置好。有了这些信息,手机就能连接上目标无线网络了。显然,相比让用户记住SSID、密码等信息,WSC要简单多了。

·P2P(Wi-Fi Peer-to-Peer):P2P的商品名(brand name)为Wi-Fi Direct。它支持多个Wi-Fi设备在没有AP的情况下相互连接。笔者认为P2P是Wi-Fi中最具应用前景的一项技术。例如,在家庭中,用户可直接把手机上的内容通过P2P技术传输到电视机上和家人分享。

注意 P2P和第3章无线网络结构中提到的IBSS(Independent BSS)完全不同。IBSS中,各个STA属于完全对等的关系,而P2P则不然。关于P2P的细节,我们留待下章再来分析。

在wpa_supplicant(以后简称WPAS)中,WSC的功能点分散在第4章介绍的几条分析路线中,为了避免赘述,本章的分析采用如下方法。

·首先介绍WSC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这是本章的核心。

·然后分析WSC相关的代码。这部分代码包括Settings、WifiService相关模块(主要是WifiStateMachine)以及WPAS。

下面,先来介绍WSC的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