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此刻,北韓對於我們的意義是?

    誰能撼動北韓?

    答案很明顯,是金正恩。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下稱『北韓』)由金日成、金正日、金正恩祖孫三代專政掌權,就算閱遍全世界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也很難找到這種三代世襲的政權。在此種情況之下,北韓的政體是被絕對權力完全掌控的,因此「誰能撼動北韓?」可說是個蠢問題。

    不過,哪怕是愚問,還是能得到賢答,所以製作小組決定再次拋出這個愚問,本次我們將答案範圍縮小到金正恩的身上。年僅二十八歲就登上北韓最高權力統治者的金正恩,就任後不知不覺也已過了七年。記得在他掌權初期,曾有「北韓政權即將崩潰」一說,然而七年之後的現在,金正恩已坐穩領導者位置,成為名符其實的北韓領導。

    讓我們稍微回溯時光。一九九四年金正日正式執掌北韓政權,當時也曾傳出北韓即將垮臺的流言,但其政權卻依舊屹立不搖。

    我們並不了解北韓。一般推估北韓約有數十萬至數百萬人民正飽受飢荒之苦以及餓死的危機。儘管如此,北韓至今仍維持一人獨裁,即便地球上有過半數的社會主義國家早已崩潰,就連中國都舉起改革開放的大旗近四十年了,但北韓依舊緊鎖國門,阻斷與外界的往來。面對強大的美國,選擇以核武進行豪賭,一路暴衝,無人可以阻擋,不僅如此,還可一夕變臉,轉而與美國總統川普進行協商,跌破許多專家學者的眼鏡。究竟是誰改變了這個獨裁國家?令人好奇不已。

    這次製作紀錄片的方式略為不同,我們希望能擺脫過往單純播放北韓內部景色,或者每當發生重大事件時便緊急聘請專家分析的方式;轉而針對北韓權力領導中心與其組織結構來進行深度探討。我們以「政治」與「經濟」為主軸,篩選出「權力菁英」與「海外勞工」這兩個關鍵字。

    首先,我們將權力菁英定調為解釋北韓政治之窗。北韓是一個王權國家,雖然打著社會主義為號召,但那只不過是表面而已,在這種王權世襲制度下,不僅「君主」本身,連其臣民也是代代世襲,就如同朝鮮時代的老論與少論名門派閥(註釋1)那樣,北韓的當權階層也是世襲的,例如與金日成一起在滿州參加過抗日戰爭的游擊隊的部屬們,就躋身於當權階級,而其中最具代表性者,就屬崔龍海(註釋2)。崔龍海的父親崔賢與金日成同屬抗日游擊隊,曾發動過普天堡戰役(註釋3),官拜人民武力部長,崔龍海為崔賢之次子,可說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天之驕子,只要觀察這些達官貴人二代在金正恩掌權以後的權力浮沉,就能一窺北韓權力的走向。

    權力的大小和與該人物距最高掌權者多近成正比,因此我們相當好奇誰與金正恩親近。我們收集了參與金正恩的「實地指導」(註釋4)執行者名單,並針對曾被「勞動新聞」(註釋5)與朝鮮中央電視臺點名的順序評分,加以分析他們的社會網絡。我們藉由組織間各成員的相互依存為基礎,分析其人格、社交網絡等,這也是統計數據或者大數據分析最常使用的方法。我們挑選那些較為突出的人物,輸入年齡、性別、學歷、出生地區、家庭出身、專業項目後,仔細比對其縱向與橫向的人際關係,就連北韓最高權力機關「最高人民會議」的委員們,也以相同方式來進行分析。

    在分析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不少困難。首先,關於北韓主要人士的資料嚴重不足,儘管我們蒐羅了國防部與統一部(註釋6)的公開資料,以及情報機關和眾多北韓情勢研究所的資料,資訊仍相當匱乏。

    最後我們只得求助脫北者。脫北者當中,有些人曾任北韓高階官職。這些人因身分敏感,一般無法在媒體上曝光,我們好不容易才聯絡上其中幾位,向他們說明「誰能撼動北韓」這項企畫的主旨,並請求他們的協助,才得以揭露這些只有在北韓生活過才能知曉的內幕。

    由於這項調查匯集了龐大的資料,因此就連研究相關領域的專家們也頗感興趣,數度與我們聯絡。光憑權力菁英的網絡分析,我們就得以窺探北韓政治權力走向,同時進行預測。就此,我們粗略地依照肅清張成澤(註釋7)與第七次勞動黨黨大會等事件來畫分時期,並選出每個時期的重點人物,描繪出金正恩執政七年的輪廓。

    透過權力菁英這個關鍵字,我們所看到的金正恩,意外的是個冷靜睿智的領導者,他重用涉獵經濟、科學、技術等實務上的年輕官員,在七年掌權期間,培養自己的人馬,並汰換掉過往圍繞在父親金正日身邊的重臣,如今偶有聞之的北韓肅清消息,正是金正恩拔除遺臣勢力之作。或許金正恩不是個處事合理的領導人,但他在推動「社會主義強盛國」這目標上卻十分強而有力,並展現出相當的領導風範。而不少證據也警示我們不可小覷金正恩,千萬不能只把他當作瘋子,或拿核武開玩笑的小屁孩。

    另外,在解讀北韓經濟時,我們使用北韓對外輸出的勞工作為解譯的基石。七年前,我們在製作關於金正日的紀錄片時,曾短暫訪問過當時被派遣到非洲的北韓建築工人。還記得當初製作小組一陣詫異,「居然被派遣到這麼遠的地方!」北韓不停將本國勞工輸出到世界各地,不只輸出到中國、俄羅斯,還輸出到馬來西亞、蒙古、波蘭、中東等地,這些勞工每年為北韓賺到的外匯約為二到三億美元。以北韓本身的經濟規模來看,不難看出海外勞工外匯所得有多麼龐大。

    不過,採訪北韓在外勞工並不容易,因為他們全部過著被徹底控管的生活。北韓勞工在海外的宿舍與當地勞工宿舍有很大差別,是另外獨立出來的處所,每一個入住者的個人活動都受到限制,這是因為北韓當局擔心一旦勞工對其他世界的體制產生嚮往,未來回到北韓時,將成為影響政局體制的不安定因子,所以當局對於海外勞工的監視從未鬆懈過。也因如此,我們的採訪特別艱困,哪怕說錯一句話,就會和對方產生爭執,甚至有可能打起來。

    此外,本節目主要於二○一七年進行取材,當年正好是北韓進行核武試驗的高峰期,金正恩連日強行發動核武試驗與發射火箭,使得整座朝鮮半島都籠罩在軍事緊張氣氛之下,對此,川普急遽強化對北韓的經濟制裁,且制裁對象涵蓋到北韓對外輸出的勞工。當時川普嚴禁輸入北韓勞工,同時也不允許北韓勞工的簽證展期,就連已取得簽證的勞工也一一被遣返,完全掐住北韓的經濟命脈。

    情況如此緊張,北韓勞工們對外界的接觸也就更加警戒了。我們不只難以和他們搭話,甚至就連找尋工作地點都是一大難題。由於當時的採訪為海外取材,不像在國內取材那樣沒有時間限制,種種困難幾乎讓我們無法叩關而行。

    所幸在國際夥伴的協助之下,我們總算完成了採訪海外勞工的任務。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組新聞業務,是由KBS(註釋8)領頭,而包括波蘭在內的歐洲組,則是交由德國記者小組進行取材,德國團隊的採訪實力既嫻熟又老練,不愧是獲得過艾美獎的高手。

    我們的採訪視野盡量追求多元化。北韓勞工們所掙得的錢,最後多流向北韓執政黨中央與當局的金庫裡,已然是不爭的事實,世界各國當然會合理懷疑那些錢終將使用在核武開發上,再加上海外勞工們的勞動環境苛酷,從人權的角度來看,也是十分嚴重的問題。可是就算情況如此,難道就只有封鎖北韓勞工對外輸出這個方法嗎?無論如何,北韓勞工們手上的那一丁點錢,終究會流向北韓市場,而北韓的原始市場經濟就是利用流回國內市場的錢來維持當局命脈,而且勞工們回國以後,過往在海外生活的經驗將成為改變北韓社會的一個種子。

    德國採訪團隊的取材重點擺在前者,而我們KBS製作小組則針對後者多所著墨,於是我們攝影機裡的北韓勞工模樣,居然和從前一九六○~七○年代為了養家活口、報效國家而毅然搭機前往海外工作的父母相同。那些牽動著北韓經濟的海外勞工們,都自稱是「美元英雄」。

    二○一八年春季,在節目製作的最後階段,朝鮮半島產生了很大的變化,眾所矚目的南北高峰會談(註釋9)與朝美高峰會談(註釋10),促使局勢在短短一、兩個月間產生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這樣的變化說是遽變也不為過。早在晚春之際,許多國際關係專家依舊擔憂美國會發動軍事行動,民間也認為遲早會發生戰爭,而被稱為「鼻血作戰」(Bloody Nose Strike)(註釋11)的軍事方案更是高達二十多個,不少專家學者紛紛要求新聞媒體必須盡速報導相關訊息。

    不過這樣的情勢很快就有所轉變。文在寅與金正恩、川普、習近平、安倍晉三、普丁聯手,一同站到了近來難得一聚的盛大舞臺上。二○一八年四月二十七日,南北雙方的領導人攜手橫跨板門店軍事分界線,展開了有別以往的南北峰會。若以時下的流行語來形容,這是會讓人連連驚呼「真的還假的?」的事件。在那一刻,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板門店,從當時媒體中心湧入三千多名海內外採訪記者這點,便可見一斑。

    看著一日數變的新聞轟炸,我們不禁再次懷疑:究竟北韓是從何時開始準備如此巨大的異動?又是依照什麼藍圖來丟出這些話題?因此,節目的製作方向不僅是誰能撼動北韓,還包括了如何維持這個不可思議的國家體系,並且獲得國際社會的關注。現在大眾對於北韓及金正恩的關注遠勝以往,而KBS能將取材時間長達一年六個月的資料呈現在各位面前,不僅是我們的驕傲,也讓我們對於能滿足大眾「知的權利」感到自豪。

    為了這個節目,我們往返於俄羅斯、中國、波蘭、科威特等世界各地,並與蒙古、馬來西亞、塞內加爾等地的海外記者接觸,也遍閱美國及羅馬尼亞的各大檔案網站,想方設法進入俄羅斯及中國的軍事文件保管處,以獲得各種情報。當我們看到海外任何關於北韓的紀錄片時,只要發現有任一片段足以引用,就會立刻拿起電話聯繫與取得授權,這一切過程都是為了了解北韓所必需的。在我們採訪的過程中,某位專家的話讓我們記憶猶新,他說:「朝鮮半島的統一不是結果,是伴隨著過程而成就的。」如果我們的努力能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一絲一毫的幫助,便已足矣。

    KBS特別企畫「誰能撼動北韓」製作小組

    註釋
    1.——編註:老論派與少論派屬於朝鮮肅宗(1661-1720)時兩班貴族中的西人黨,因為在與支持張禧嬪一派的南人黨的政治鬥爭中產生不同歧異,因此分裂為老論派與少論派。在本篇序中用以舉例兩班貴族世襲傳統之意。
    2.——編註:現為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政治局常委,普遍被外界視為金正恩的親信之一。
    3.——編註:普天堡戰役被視為是金日成抗日的重要戰績之一。一九三七年六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前身之一的東北抗日聯軍,越過滿洲國與日治朝鮮的邊境,襲擊日本統治下的普天堡(位於今朝鮮的兩江道)。當時襲擊隊伍的指揮官自稱是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第二軍第六師金日成。不過據後人推測,事件發生當時金日成約為二十五歲,而指揮官根據紀錄看起來年齡介於三十五至四十歲之間,因此有學者懷疑指揮官可能並非金日成本人。
    4.——最高掌權者親臨現場指導之方式,為北韓特有的政策指導方式。
    5.——編註:《勞動新聞》是北韓主要的媒體,由唯一的執政黨朝鮮勞動黨發行。截至目前,該報在中、俄、古巴、埃及四地有常駐記者。
    6.——編註:韓國的中央行政部門之一,職責為南北統一及南北對話、交流合作,以及統一事業的宣傳教育等。
    7.——編註:張成澤,金正恩之姑丈。在金正恩主政初期,被認為是北韓的權力核心。二○一三年因貪瀆、結黨營私等罪名受到處刑。
    8.——編註:KBS是Korean Broadcasing System簡稱,即「韓國放送公社」。為大韓民國最早的公營電視臺及廣播電臺。
    9.——編註:此處應指的是二○一八年四月的第三次韓朝首腦會談,在這次會談中,南韓總統文在寅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手牽手跨過雙方邊界,這也是北韓首次有領導人踏上南韓的土地。
    10.——編註:簡稱「川金會」,二○一八年六月於新加坡聖淘沙舉行,也是北韓立國後首次與美國領導人會面。兩人並於會後簽署了四項聲明,承諾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及恢復美朝關係。
    11.——以預防打擊之概念來對北韓發動的有限攻擊。川普將此攻擊列入對北韓軍事方案中,引發外界的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