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前往中國的北韓女性勞工們

中國有著最多的北韓勞工

北韓在亞洲的邦交國共有二十六國,其中關係最好的國家也是北韓邦交國中的最大國,中國。中國作為北韓在韓戰時期的同盟國,從中國政府建立到現在為止,不管在政治上或經濟上,一直都和北韓維持密切的關係,再加上兩國國境相接,雙方間的交通可靠陸路往來,是最容易派遣勞工前往的國家。

不只如此,若北韓勞工在當地逃跑,公安也會直接介入搜尋,然後把人強制遣返回北韓,這也是吸引北韓輸出勞工到中國的原因之一。被派遣到中國的北韓勞工,從金正日掌權時期起,便一直不斷增加,到了金正恩時代,人數更是大幅提升。

二○一六年,位於圖們江流域一帶的圖們市與朝鮮投資合營委員會簽訂雇傭契約,引進兩萬名北韓勞工、琿春市引進三千名勞工,延吉市則申請引進一千三百八十名IT技術人員。不只如此,北韓也派遣勞工前往中國境內其他城市工作。根據官方資料顯示,派遣到中國境內的勞工為七萬名,但若包含黑工在內,則推估人數超過十萬名。這顯示出中國國內薪資水準急遽提升,許多工作轉由成本低廉的北韓勞工來取代。

02 前往中國的北韓女性勞工們 - 图1權英卿
統一教育院教授

「中國本身就可以說是世界工廠,只是在二○一○年代後,國內薪資水準急速提升,加上人口萎縮造成勞動力短缺。另外,因經濟日漸繁榮,許多人越來越不能接受以往的工資標準,在此狀況下,甚至發生春節回家休假的勞工不願在收假後回到原職場工作的現象。也就是說,中國從二○一○年代開始,面臨我們韓國以前曾遭遇過的經濟現象,在此狀態之下,為了補足勞動市場的缺口,就必須從別的地方引進勞工。」

不過,即使是一直與北韓保持友好關係的中國,也開始撤回北韓勞工的引進。二○一七年十月,聯合國安理會第二三七五號決議案通過對北韓制裁,使得北韓勞工的勞動許可證無法獲得更新。同年十二月,第二三九七號決議案更加強制裁強度,規定所有北韓勞工必須在二○一九年底以前返回北韓。

決議案通過後,從工廠到餐廳等處都開始進行管制,不僅限縮了勞務條件,也遣返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北韓勞工,而北韓外務省為了避免和中國發生摩擦,也配合召回派遣到中國的勞工。

不過,在金正恩於二○一八年三月訪中後,事情就變得截然不同。雖然只是小規模的輸出,但北韓再度開始派遣勞工到中國工作,顯見對中輸出勞工已有回復的跡象。另一方面,中國也停止遣返北韓勞工,據說還有人目擊到數輛巴士載有看似北韓勞工的年輕女性,從新義州穿越鴨綠江鐵橋進入丹東後,便把她們卸下再離去。

為了確認這個傳言的真偽,製作小組親自走了一趟丹東。丹東為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與新義州隔著一條江水遙遙對望,是北韓勞工經常往來之地。該地也是北韓與中國的物資、人力、金錢交易的最重要通路,光是中朝兩國的貿易便占了整體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另外,丹東也是聚集最多北韓勞工的地方,常駐在這裡的北韓人口推算有三萬名左右。

丹東居民告訴我們,已經在這裡工作的勞工們,也經常當天往返丹東和新義州兩地,他們都是因為渡江證(通行證)到期,要回朝鮮(註釋34)辦理更新。部分從事貿易並派駐在北韓的人員也告訴我們中國正招募一批新北韓勞工,他們經常接到從平壤打來要求幫忙牽線的電話。

我們為了直接確認丹東的狀況,特地前往距離鴨綠江鐵橋約五分鐘路程的丹東稅關,在那裡見到許多懸掛平安北道車牌的車輛正排隊依序進入,其中有一輛巴士在抵達稅關之後,便有許多年輕女性從車上魚貫而下,她們都是在丹東工作的北韓女性勞工。

02 前往中國的北韓女性勞工們 - 图2
圖說:邊境都市丹東,是北韓與中國之間的物資、人力、金錢交易往來的重要通路。
02 前往中國的北韓女性勞工們 - 图3
圖說:在丹東工作的北韓女性勞工們。

我們幸運地採訪到其中一位:

金英順(假名) 北韓勞工

「我的工作是紡織裁縫。工廠生活比想像中還辛苦,工作累、要學的東西難,弄得我老是病倒不舒服。不過再怎麼說,這裡能賺到的錢還是比較多。」

一回到丹東市內,便有許多韓文招牌映入眼簾。在我們幾經交涉之後,終於找到願意接受我們採訪的北韓勞工,並從他們那裡聽到關於現在中國與北韓勞工們的真實狀況。

李秀哲(假名) 北韓勞工

「在中國,就算一個月薪資給到四千五百元,也不算是多高的工資,所以他們中國人不想做這些工作。不過,我們做啊!不管是凌晨兩點還是三點,甚至熬夜通宵都能做,我們技術好,又被管理得很好。」

在丹東的北韓女性

製作小組獲得許可,得以採訪北韓女性勞工在丹東工作的服裝工廠。當我們一走進工廠,就看到數十名勞工坐在作業臺前操作縫紉機,年紀多介於二十到三十歲之間。據說她們責任感強,手藝又好,產出成品幾乎沒有瑕疵,所以負責生產國外知名運動品牌服裝的工廠廠長,也對她們很有信心。

02 前往中國的北韓女性勞工們 - 图4權英卿
統一教育院教授

「我們就輸出部分的統計資料去推算,發現委託加工交易在二○一三年以後開始就超過了百分之二十,成為第二高的交易量,到了二○一六年時,占比更提高到百分之三十二。其中有部分產品是將原料送到北韓,然後在當地進行生產,也就是說,藉由利用北韓勞動力與工廠的委託加工交易來維持原本的輸出數量。」

法院規定每日工作時間為九小時,但這些勞工們吃住都在工廠的宿舍裡,一天實際的工作時間都超過十二小時。他們之所以願意這麼辛苦工作,是因為都抱著辛苦幾年就能掙錢給家人過上好日子的希望。這些通過北韓當局嚴格審查後,才能派到中國工作的北韓勞工們,每人的月薪平均為兩千至三千人民幣(約三十四到五十萬韓圜),約莫等於中國勞工們薪資的一半。

午餐時間一到,這些勞工們就會三三兩兩地聚集到食堂用餐。由於他們過的是與外界隔絕的團體生活,所以三餐全部都在工廠內的食堂裡解決。

他們的晚餐飯菜有四種,但全都是泡菜與醬菜類,對比他們龐大又辛苦的工作內容,這樣的餐點根本不合格,既吃不好,也吃不飽。我們還發現這些北韓勞工們用餐速度很快,吃完便趕緊清洗碗盤,然後趕著繼續上工。

在製作小組遊說很久後,我們總算得以與人力仲介見上一面,並掌握北韓勞工們的生活實際形態。人力仲介告訴我們,中國工廠免費提供宿舍,但餐費得從薪資內扣除,有些工廠為了多留點利潤,還會故意降低餐食的品質。

02 前往中國的北韓女性勞工們 - 图5
圖說:吃住都在工廠內宿舍的北韓勞工,每日工作時間都超過十二小時。

人力仲介A

「飯錢是用餐券支付,一個人每月大約會花上三百元的飯錢,但我看那些飯菜內容,價值根本就不到三百元。你想想,只要每個人的飯錢能少個五十元,那麼十個人的飯錢就能省下五百元成本、一百人則省下五千元的成本,要是有三百人的話,那麼省下的可是一萬五千元吶。光是一年累積下來的金額就很可觀!」

其他地方也會是類似的狀況嗎?由於北韓的女性勞工多在服裝紡織業與水產加工業工作,所以我們特地走訪丹東市郊的一間貝殼工廠,在那裡我們看到年約二十到三十歲、身穿藍色制服的女孩子們坐在作業臺前清洗貝殼,依照貝殼大小進行揀選。廠方告訴我們,那些女孩子是從新義州和平壤來的勞工。

工廠廠長對於既勤勉,人力成本又低廉的北韓勞工相當滿意,他表示北韓勞工不僅能夠加班,也不用為她們加入各種社會保險,而且管理起來又輕鬆。看起來,這間貝殼工廠的工作時間一樣也是隨雇用者的心情所定。

最讓我們感到心疼的一點,就是北韓勞工們並未加入中國強制每個員工都要加入的保險,因此不受任何保障。其實中國政府規定企業有義務為每個本國籍與外國籍員工加保,根據從二○一一年十一月起開始實行的「在中國境內就業的外國人參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所有在中國境內就業的外籍勞工都要加入中國的五大社會保險,並享有與中國本國籍員工一樣的退休、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保障。

可是對這些北韓勞工們而言,保險不過只是別國的故事而已,因為中國企業為了降低人力成本,完全不為他們加保任何社會保險,要是他們在工作途中有任何病痛或發生意外,便需要自費就診,加上他們的薪資有百分之七十以上必須上繳北韓當局,根本無力負擔高額的診療費用。換句話說,不管他們如何努力工作,都獲得不了任何保障,勞動環境始終惡劣。

中國農村裡的脫北者日益增多

北韓勞工對於缺工嚴重的中國農村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據說農村的領導沒有都市管得那麼嚴,有不少人因此偷偷跑來當黑工賺錢,而這些非法勞工都是為了賺錢做生意而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瀋陽有許多朝鮮族居住的關係,據說很多脫北者都隱身在瀋陽。一位住在瀋陽農村的脫北者,就告訴我們關於脫北者的故事。

李影喆(假名) 隱居在瀋陽農村的脫北者

「有許多人都是從北韓海山那裡越境進入吉林省長白縣的,因為冬天潮水會退,水深只到膝蓋左右。而都市內的審查很嚴,所以脫北者都往鄉下農村去,雖然中國政府會執行查締,但中國地那麼大,他們也沒辦法把所有角落都翻過一遍。在中國這裡工作一個月賺到的錢,在北韓夠活上好幾個月,只要我們在中國認真工作個兩個月,在北韓就夠吃喝一年了。農村這裡包吃包住,我們在這裡什麼都做,伐木也做,要不就去種人蔘,還會幫人收割玉米或挖掘藥草……。」

隨著中國的經濟成長,許多人不再從事重度勞動工作,中國為了補足勞動力缺口,透過舉辦中朝就業博覽會等方式,積極招募北韓勞工,成功為丹東、圖們、琿春等邊境都市引進兩萬多名的北韓女性勞工,而這些女性勞工多在紡織裁縫工廠或食品加工工廠工作。

北韓的勞動力為中國經濟成長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儘管北韓勞工們要面臨重度勞動的艱辛、不合理的待遇、飽受監視與處罰的不自由生活,而且還領取比中國本國籍員工更低的薪水,但對他們而言,在中國賺到的錢依舊遠比在北韓多,因此他們仍前仆後繼地往中國來。對於亟需成本低廉、高素質人力的中國以及迫切需要外匯所得之北韓,北韓勞工恰好成為延續兩國密切關係的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