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馬來西亞礦坑裡的真相
最勇敢的人們
二○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馬來西亞婆羅洲西北部的沙勞越州發生一起煤礦爆炸事件,根據當地報章雜誌的報導,這起事件造成一名北韓礦工與四名外國人死亡,另有若干傷者。爆炸發生的地方在地下數百公尺深處,由於極度危險,當地人都不願去那裡工作。
一九七三年與北韓建交的馬來西亞,一直和北韓保持著友好關係,在二○○九年甚至還與北韓簽訂免簽證協定,互惠兩國人民往來。沙勞越是馬來西亞唯一雇用北韓勞工的地方,北韓自一九八○年代起,便積極派遣勞工到該地從事挖礦或建築等勞動工作,並以該地作為賺取外匯的據點,到了二○一七年為止,在沙勞越礦區工作的北韓勞工估計有三百名左右。
製作小組在沙勞越居民雅各耶滿的指引之下,直接前往沙勞越的礦區進行取材。我們在那裡沒看到任何工人,直到雅各能前來礦坑時,才告訴我們:「只是看不到工人而已。」
雅各耶滿 沙勞越居民
「他們不願意讓別人知道礦坑的祕密。這裡其實藏有許多祕密,而在這種地方挖礦,是非常危險的工作,所以他們想把這事實隱藏起來,要是讓大家知道這裡很危險的話,就不會有人願意來工作了。我們認為進去礦坑裡工作的工人是北韓來的勞工,有時候這裡會發生死亡事故。」
由於當初馬來西亞對媒體進行徹底管控,能對外發出的報導內容都受到一定限制,但關於礦坑所有者、礦工來歷、事故發生經歷,倒是曾刊載在報紙裡過。有北韓人曾在這裡死於工作中,但為什麼北韓勞工要來到沙勞越工作呢?
我們和出身自沙勞越的居民姜布納斯就這部分進行了訪談。姜布納斯雖然在沙勞越出生,但她現在卻居住在遠離沙勞越的外地,原因是因為她將關於政府貪腐的新聞上傳到網路上,結果因此被驅逐出沙勞越。在她所上傳的新聞裡,曾提到礦坑的狀況。
姜布納斯 出身自沙勞越的居民
「聽說馬來西亞政府對沙勞越居民實施特別管制,好讓北韓居民進入礦坑裡工作。長官的發言,實在讓人震驚,他說沙勞越這裡的居民不勇敢,只有北韓人敢進去礦坑,而且他們又有很好的技術、工作果敢又明快。這些話真的太奇怪了。」
不只有姜布納斯這麼想,沙勞越的其他居民們也開始產生懷疑。世界最知名的環保人士彼得‧約翰‧賈班(註釋35)也是其中一人。
彼得‧約翰‧賈班Peter John Jaban
環保人士
「我已經開始著手進行調查,一定要找出真相。這個地區的報章雜誌曾報導過這裡死了數萬人,可是村民們卻表示真正的死亡人數更多。雖然也有村民在礦坑工作,但絕大多數的礦工是北韓人,而且他們也不和這裡的村民們來往,看起來有不可告人的祕密。」
當我們製作小組停留在沙勞越礦坑附近的一個休息區時,曾見到一輛大巴開了進來,當地居民告訴我們已目擊那種大巴來往礦區好幾次,但沒有人知道坐在車子裡的人是誰。
他們隱藏了什麼
只有一個方法能知道那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就是實地走訪。於是製作小組偽裝成歐洲礦業公司派來的員工,還弄了幾張偽造的事業登記證,並帶著偷拍相機潛入攝影。
我們在前往礦區外圍的路上,遇到一位看似負責人的先生,他問我們為什麼跑來這個地方,我們趕緊秀出偽造的事業登記證,並試圖詢問是誰在這裡工作,可惜我們並沒問到確切的結果,無法確認礦區是否雇用北韓勞工。就在這個時候,有兩輛車開了過來,看起來像是要擋住出口的樣子,我們別無他法,只好就此撤退。
在走出礦區周圍的路上,我們好運地遇到一位礦工,得以向他詢問一些狀況,他告訴我們「因為發生爆炸,至少有九人死亡,可是那些北韓人的屍體沒有送回去給在北韓的家人,全都在礦坑就地燒掉。」
過沒多久,我們看到一輛車正往礦區的方向前進,於是取材小組立刻掉頭跟著那輛車,因為我們別無他法,只有想辦法潛進內部,才能找出關於在礦坑裡工作的北韓人消息。
在馬來西亞沙勞越叢林礦坑裡工作的礦工,真的是北韓勞工嗎?馬來西亞政府究竟和北韓締結了什麼關係,才會允許北韓人到馬來西亞工作?北韓勞工究竟領取多少薪資?薪資又是落入誰的手裡?
取材小組一路跟隨到宿舍前,便看見約莫二十多名北韓勞工。宿舍牆壁的其中一面掛有寫著「跟隨領導者的意思,我們要團結再團結!」的標語,另一面則貼上金正恩一家的照片。那群勞工看到取材小組,就非常激動地朝我們出言抗議,彷彿隨時就要開打。後來取材小組才知道,北韓勞工們曾受過職前教育,被告知遇到電視臺等媒體時,應該如何應對。想來他們一定是被教導要搶奪相機並加以摧毀,再朝對方發動攻擊,把他們往死裡打。事實上,當時那群北韓勞工就朝著我們蜂擁而上,還喊著要搶下相機。
我們離開礦區後,打電話給一名叫作寇德‧雪莉的礦區負責人,並詢問他關於北韓勞工的事情。雪莉在接到我們的電話以前,已經知道北韓勞工和我們的騷動,我們告訴雪莉只是想要拍幾張照片,不懂為什麼那群勞工反應如此激烈,並詢問他為什麼會這樣,他是這麼回答的:
寇德‧雪莉 礦區負責人
「他們並不是攻擊你們,而是因為你們沒有得到許可進入礦區。我們可是取得了許可,可以自由聘雇本國籍勞工與北韓籍勞工。」
我們告訴雪莉,支付給北韓勞工的薪水很有可能都被匯回北韓當局,以維持他們的政權,並持續壓榨人民,但雪莉強硬否認。問他爆炸當時死亡的北韓勞工屍體是否沒有送回北韓,而是在礦坑裡就地燒毀?他氣急敗壞地說出:「你說謊!我不想和騙子說話,我已經跟你們講夠久電話了。」然後匆忙地掛掉電話。
金正男暗殺事件以後,兩國關係改變
在那之後,我們提供相關影片給出身自印尼、時任聯合國北韓監督負責人的馬祖基‧達魯斯曼。
馬祖基‧達魯斯曼Marzuki Darusman
聯合國北韓監督負責人
「真是驚人,怎麼會有這種事情發生?看來需要採取一些處置了。這部分是國際社會與聯合國都必須要關注的問題,我們也知道北韓強制派遣勞工到海外工作的狀況,那些國家也一樣要為北韓勞工的輸出負上責任。」
北韓當局不顧國家經濟崩壞,執意持續開發核武,並於二○一六年一月首度聲稱已完成氫彈開發。開發核武的錢究竟從何而來?
在外勞工們不僅為北韓當局維持政權帶來相當大的助益,也對製作大量殺傷性武器有所貢獻。北韓所實施的海外勞工計畫相當獨特,是由當局直接與其他國家簽訂合約,目前有四十五個國家引進北韓勞工。北韓勞工經常在沒有充分安全設備的地方工作,任誰看過他們的工作現場,一定都會認為他們是奴隸。
馬來西亞與北韓建交以來,已維持四十多年的友好關係,但隨著二○一七年二月發生金正男暗殺事件,兩國間的關係也陷入緊張。金正男是金正日的長子,同時也是金正恩的同父異母哥哥,他在二○一七年二月六日入境馬來西亞,並在結束所有行程後,於二月十三日早上九點抵達吉隆坡機場,預計搭乘班機前往澳門,沒想到就在自助報到機前領取登機證時,遭受被推定為化學武器的物質攻擊而死。
馬來西亞不顧北韓的再三反對,表示將對金正男的屍體執行解剖檢驗,並公開死因,結果北韓駐馬大使姜哲立刻召開記者會,強力抨擊馬來西亞政府,後來姜哲因這起事件於二○一七年三月被驅逐出境,免簽證協定也全面廢除,北韓駐馬使館更在同年十月被全面收回。
不只如此,馬來西亞還加入對北韓制裁,並重新評估與北韓間的外交關係。
二○一七年十月十三日,澳洲ABC新聞報導:「馬來西亞自二○一七年一月開始到五月為止,從北韓輸入相當於六百四十二萬美元(約為七十二億五千萬韓圜)的產品,但六月與七月則完全沒有輸入任何東西。」這則新聞說明了馬來西亞政府禁止從北韓輸入產品與金正男暗殺事件有很大的關連。
馬來西亞長期自北韓輸入煤炭、醫療機材、照明產品、水產、消防器材等產品,是北韓賺取外匯的重要來往對象,可是事態演變至此,就連目前滯留在沙勞越工作的全部北韓勞工,也無法獲得延簽,往後他們是否還能繼續待在沙勞越工作也成了未知數。
![]() |
圖說:金正男暗殺事件發生以後,北韓與馬來西亞間的關係陷入緊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