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1 测量与透视法
面对你的画,拿起一支铅笔或者一把尺子,把胳膊伸直,使之与眼睛持平。请闭上一只眼睛,测量从尺子或者铅笔一头到拇指的长度,然后换一只手,保持同样距离,比较对同一物体的测量结果。
“做事情没有一般的方法,”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说,“对于画一串葡萄之类的,并无秘诀可言。”
世上没有秘诀可以指引人们成功地作画。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年轻的画家脱离困境,走上正确的道路。
透视法,垂直线和平行线规则,以及将画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进行测量和比较,这些都有助于训练画家的眼力和大脑。
假设确实需要别人来提建议,你起码应该知道如何遵从那条建议吧。
简而言之,你希望了解什么呢?是什么特殊的困难使你感到迷惑?你的画作不成比例吗?相对于其高度而言,它是否过于笨重、纤细、矮小或者高大呢?
接下来,你需要测量一部分来对比另一部分。也许,画中的物体往前倾或者往后倒了。
此时此刻,我们就需要使用铅垂线。
如果你已雄心勃勃地开始作一幅画,比如画一座房子、一条街道,但无法使房子或者街道看起来协调,这样我们就必须运用一些常识,研究一下透视法的奥秘。
透视法能帮助我们正确地绘画,它有时被称作美术的基本规则,正如语言的语法能帮助我们正确地说话和写作一样。
首先,我们考虑一下比例问题。
面对你的画,拿起一支铅笔或者一把尺子,把胳膊伸直,使之与眼睛持平。请闭上一只眼睛,测量从尺子或者铅笔一头到拇指的长度,然后换一只手,保持同样距离,比较对同一物体的测量结果。
看着你的画。
请比较你画作中相同的比例,它们必须一致。
我们假设你正在画一个简单的物体,如一个小篮子,你怀疑相对宽度而言画中的篮子是否太深了点。
请拿一支铅笔,伸直胳膊,用拇指量一下篮子的深度。转一下手腕,拇指握铅笔的姿势不变,将拇指放在半空中篮子的外围处,量一下宽度,数“一”,换一只手,数“二”,再换一只,数“三”(很可能不需要三次)。
把胳膊放下,看看自己的画。
请用握着铅笔的手指量一下篮子的深度,拿它与其宽度对比一下。
如此一来,你就可以亲自证实画中的物体比例是对还是错了。
我们闭上一只眼睛并且把胳膊伸出去的原因如下:闭上一只眼睛,可以集中视线,看一个东西时不必因周围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肘部伸直后,胳膊伸至最大长度,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就可能欺骗自己,不知不觉地改变了手的姿势,使测量结果出现偏差。
通过伸直肘部,我们可以在测量所有的东西时都能保证同样的距离。
但是,不要迷恋测量,测量仅仅是作为检查和矫正来使用的。画画在先,测量在后。先进行测量,然后把结果记在纸上,这是个坏习惯,是为画家所不齿的伎俩。另外,这也是个陷阱,我们测量得越多,得到的感悟就越少,太过依赖测量很有可能让我们变得愚笨。
假如你存有疑惑—那就测量测量吧。
自问一下:“我是不是把鼻子画得太短了?”量一下鼻子的长度,与整张脸的长度做下对比。“我画的房子与白杨树相比是不是太高了?栅栏与谷仓相比是不是太高了?”那就量量房子,与树的高度对比一下,或者把栅栏和谷仓的高度对比一下。
有这样一种可能,房子、树、栅栏和谷仓的高度比例非常符合要求,但是你对与眼睛平行的线条、房顶和墙顶不甚满意。
接下来,请拿出你的铅笔或者尺子,手持一端,与眼睛持平,把胳膊伸直。然后闭上一只眼睛。把铅笔或尺子抬高或者降低,直至房顶或者墙顶几乎却又未被完全覆盖住。铅笔或者尺子拥有光滑的完整边缘,其与直线的任何差别都非常明显。
这样,房顶、墙、盒子或者房子上的平行线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被矫正过来。但是垂直线—门楣、窗户框架、墙的两边,该怎么办呢?我们如何证明这些线是否画对了呢?
拿一根粗丝线或者棉线,最好是深色的,下端吊一块铅(或是其他类似的重物),这样你就有了人类最古老的工具之一—铅垂线。
伸直胳膊,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铅垂线,把它放在你画中的物体前面。
铅垂线可用于验证你画的门或者窗是直的还是歪的。将你的活页画图纸或者画板竖起来,让铅垂线悬在你素描中有疑问的线之前。铅垂线总是能找到真正的垂直角度。
但是,如果你在画一些复杂的物体,比如一个大箱子、很多件家具、房间的一角、房子或是街道,就会面临更加棘手的难题。
“怎样才能画出远近不同的距离感呢?”对这一问题需要做些必要的解释。
我们极有可能在孩童时代就发现了随着物体后退,它们会明显变小—其实这是透视法的一条规律。
你有没有玩过这个游戏,即把手指,甚至是一根头发放在眼前,遮住一座房子或者一棵树?
你一定注意过这些现象:随着船舶靠近地平线,它会变得越来越小;当一个人爬到远山之后,他也会变为一个小点;巨大的飞机在远处看来,无异于一只小小的苍蝇。
因此,你完全可以确信,物体随着自身后退会变得越来越小。
换句话说,物体后退时距离人眼越来越远,它们占据视野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少。
绘画中的物体,近景中的是最大的,居中的物体稍小,远景的物体最小。我们只要仔细观察,便可轻而易举地发现这些简单的事实。
当你站在海岸上,面朝大海的时候,视野的范围停留在海天相接处,这一界线就是视平线。视平线跟随人的视线的,这个词源于希腊语horos,有“界线”之意。
当你站在海滩上看海时,你在低处,你的视平线也在低处,因为它与你的眼睛是持平的。
一旦你攀上峭壁,面朝大海,视平线还是与你的眼睛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倘若你爬上了峭壁顶端,现在所处的位置确实很高了,再看看视平线,它虽然延长了,不过还是和你的眼睛居于同样的高度。
因为物体的干预,视平线并非总是可见。但是,由于视平线与画家的眼睛高度相同,我们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它的位置,而这一点,一定要体现在自己的画里。
这样说你可能还不是很信服。或许你住在一个城市,那里房子的屋顶使你看不到远处的景色。那么,我们就可以换一种解释方法。
假设你坐着观光电梯向下,请抬头看看周围的建筑。你看到了什么?所有的窗子,所有的飞檐和房顶都降到了你眼睛的高度。
现在,请乘坐电梯到达高楼的最顶层。你看到了什么?相反,周围那些低矮建筑的屋檐、屋顶和飞檐都上升至你眼睛的高度了。
因此,我们再次得出了这个结论:
你眼睛的高度就是视平线的高度。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个东西在我的视线之下还是之上?”
你坐在椅子上抬头看飞檐、串珠、画框上面的线、壁炉上方的镜子,它们在你视线的上方,还是降至你视线的高度?
请依旧坐在同一把椅子上,眼睛往下看。
你看到了什么?地毯的边缘、壁板、火炉围栏、壁炉外面的扶手,所有这些东西都上升到了你视线的高度。
你站在铁路上,看着铁路延伸开去,发现铁轨虽然在脚下很宽,却一路延伸变窄,延伸到遥远的地平线上,变成了一个交点。这个点被称作 “消失点”(除此之外还能叫什么呢?)。透视法原理认为:所有向远方延伸的线都有消失点。
你有没有观察过一条长长的街道上两边的路灯向远方延伸,它们慢慢变小了?当然,你知道事实上它们的大小是一样的。
随着灯柱变矮,人行道也慢慢变窄,两边的房子也是如此。
所有平行的线都会在遥远的地平线上消失为一个点—消失点。
海边长长的步行道、建筑、走廊或者隧道,它们的线条都会延伸,直至遇到我们眼睛的水平线,即视平线。因为,那些不同的继续延伸的消失线会交汇成一点,即消失点。
画框中的一大幅图可能就是平行线消失的最简单例子。
你一定知道画的两边是平行的,它们一样长。你如果对此有疑问,尽管用尺子量一下。
现在,请把图画挂在墙上,站在离画的一边几步远的地方,并快速地在画框内画一个草图。是不是靠近你的一边比另一边长?换句话说,随着图画退后,它的画框看起来也小了。
请拿一支铅笔,把胳膊伸直,量一下最远的点,再量一下最近的点。将两条线一直延长,直至相交。我们又一次在与眼睛持平的视平线(虚构的)上看到了消失点。
拿一个纸盒子,把它放在桌子上,给以75°侧视,高度大概和眼睛持平,拿出铅笔开始素描。
你很可能会说:“我看不出这些线是在上升还是在下降。”
你能看到盒子的顶部吗?如果你坐的高度和我一样,你会说:“是的,我能看到一点顶部。”
哪怕我们只能看到盒子顶部的一小部分,眼睛也是高于盒子顶部的。假如眼睛高于盒子顶部,盒子的线条除上升到你眼睛的高度外,还能怎么样呢?
盒子的顶部距离视平线最近,底部距离视平线最远(中间部位在两者之间)。因此,盒子顶部的线只倾斜了一点点,而底部的线则倾斜了很多。
如果有两条缓慢上升的线,其中一条上升的角度很小,另一条很大,最后的结果会如何呢?它们会在某点相交,即在你眼睛(视平线)的高度相交。
在椅子上坐得越高,你看到盒子的顶部就越多;坐得越低,你能看到的就越少。
把同一个盒子放在地板上,然后坐在椅子上把盒子画下来。
再把这个盒子放在一定高度上—比如碗柜上面,大概6英尺①高—再画一遍盒子。
在第一幅画里,各条线上升到与你的眼睛水平的位置,在第二幅画里,各条线则下降至你的眼睛水平的位置。换句话说,在第一幅画中,你的视线高于所画的物体,在第二幅画中,你的视线则低于所画的物体。
有些东西拥有不止一个消失点,比如这个纸盒。因为盒子是有棱角的物体,它的面两两平行。
请将盒子放好,观察它的两个面,轻轻地对其进行素描,不要进行测量,判断一下眼睛是高于还是低于盒子顶部,也就是说,视线是高还是低。然后,在纸上画出视平线,因为两个面的消失点一定在同一平面上,即同一视平线上。
年轻的画家们很难接受这个事实。他们容易根据不同的角度找出不同的视平线。
正如你知道的,在海上,视平线穿过视线,它与人的眼睛持平。那为什么要在同一幅画中制造好几条视平线呢?
换句话说,画一个物体,却具有两条视平线,这是有悖常理的。
如果视线看到的盒子的一面多于另一面,那么,我们看到的更多的这一面距离消失点会远些,而盒子呈现更加尖锐角度的一面距离消失点则会近些。
消失点的远近因角度不同而不同。
消失点越远,我们距离物体就越远。我们距离物体越近,消失点距离物体就越近。
现在,我们可以画点比盒子更有挑战性的东西了。
如果我们选一个形状类似盒子的物体,把它放在同样的位置上,我们透视的角度就是相同的。
把一个玩具房子放在一个小平台上,玩具房子的房顶、屋檐、平台的近线和远线—所有这些线条都是平行的,它们在视平线上,即画左方与眼睛齐平的位置上相交。房子的底座、平台前面的底座、百叶窗、门廊都是平行的,它们在画右方的消失点那里相交。
在画房子、盒子或者其他要求有一个清晰视角的物体时,不要一开始就画透视线条。请记住,你是要努力成为一位画家,而不是画线家。
先画房子,然后再考虑视角问题。根据视角检查自己的画,而不是用画检查视角。多加练习之后,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能自如地掌握透视法了。
关于透视法的规则不胜枚举,我们来看几个仔细推敲过的图,也能够避免很多问题。
与地面不平行的线条延长后不在视平线上,而是在其上或者其下相交。
盒子倾斜的盖子、井倾斜的盖子、房子倾斜的屋顶都与地面不平行。上述规则在图11.10和图11.11中有清晰的阐释。
学生经常在考试中遇到这样的判断题:“物体的正视图或侧视图没有消失点。”
“为什么?”他们会问。
请思考一分钟。
正对着你的盒子、桌子或者墙,这些线条都是平行的,永不相交。它们不可能从你面前延伸退去,所以不会相交。
正视图或侧视图的左边和右边都没有消失点。
显然,这种视图不能检查画作的角度是否精准。
然后,我们得出如下规则:
不延伸后退的平行线永远不会在任何地方相交。
请看一下这幅乡村街道的简图(图11.11)。
地面的特点使得街道又短又弯,房子散落。它们虽然呈现出逐渐缩小的特点(在视线中延伸),但是却缩小到视平线上的四个点上。仔细观察一下,将看到以下规律:
如果有十条线退去,且都平行,这些线将只有一个消失点。但是如果这十条线中有两条不平行,就会有十个消失点。
当我们对于拱桥、桥梁和门廊的曲线困惑不解时,也可以借助透视法。这些漂亮的物体会欺骗我们的眼睛,因此需要用铅笔加以测量。
首先,画出拱门的草图,对基座和墙的厚度做好标记,然后,如果你不确定曲线的位置是否正确以及拱门的最高点在哪里,请在基座上画一个正方形,连接对角线,在对角线的交点上画一条垂直线,这样就能找到拱门的中心了。
换句话说,就是用方形将曲线包围起来。
尽管不借助这样的方法也能把一两个拱门画对,但是,要画一堆拱门的话就复杂得多了,因此我们认为,使用这一方法去检查角度也是非常合适的。
我们知道把圆圈画圆非常困难,画家当然不应该借助任何数学工具画圆圈,不过,初学者偶尔可以把圆放在正方形中来检查一下。
在图11.13中,一个正方形中有两条对角线和一个圆,另外一幅则应用了透视法,即从观察者的角度将圆放在了正方形里。
严格地说,其实很多视角问题是几何学问题,而非美术问题,如果我们了解一些简单的规律,就不需要担心这些复杂的问题了,因为这不是一个画家要重点掌握的。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一个推论。
所有延伸退缩线或面都必须按照透视法缩短。
什么是透视缩短?
将一枚硬币竖直放在正前方,看到的是一个标准的圆,而平放的话看起来则缩小了。前者的圆是完整的,后者硬币的表面则退后,而且靠近观察者的一部分更厚些,看起来不是一个标准的圆。
每个向观察者靠近的物体都被透视缩短了。比如,有人将手指直接指着画家,这个画家看到了什么?他看到了这个人的指尖、弯曲手指的宽度、指关节、手掌以及胳膊,但他看到的是退后的效果,指头本身的骨节、前臂、上臂,所有这些看起来都被透视缩短了。
举起你的手,握紧手指,把大拇指竖起来。随后把大拇指弯曲,让它离开你的视野。于是,你的拇指被透视缩短了,拇指顶端也退后了。
人的身体是一个圆柱体,其中一些部分一定总是被透视缩短的。
头部,肩宽,臀宽,圆润、弯曲的四肢,手脚的曲线—很难找到一个绝对平直的平面。
如果想找到不经透视缩短的身体,可以去看古埃及的绘画和雕刻。图11.14为公元前1490年雕像的副本(在15世纪之前,透视法的规则一直不为人知)。你发现了什么呢?
头部为侧面,肩膀平放(正面相),双腿很明显是放在一个平面上而不是圆润的身体上,因为它们没有遮挡形成的缩减,而是膝盖对着膝关节,脚踝对着脚踝,脚对着脚。古埃及绘画更为独特的是,相比额头、鼻子、嘴巴和下巴,眼睛凹得非常明显,像是嵌入进去的。
这有没有令你意识到,如果不掌握一些有关角度、比例和透视缩短的规律,似乎你才是畸形的那个?
通过在自己和别人的画作里揣摩透视法,不仅可以获得无穷的乐趣,还会获得非常有用的指导。
研究一下书本和杂志中的图画、日报里的照片,你会找到大量透视法的例子。
通过研究这些图片寻找平面、平行线和消失点,那么你过去的很多疑虑都会迎刃而解。
平面、水平面以及垂直面都是一些常见的术语,通常与透视法有关。
水平面与地面平行,垂直面与地面垂直。桌子的桌面与房间的天花板是水平面,房间的墙则是垂直面。
也许我之前说的“寻找平行线”这一表述会让人觉得,应该把平行线在图中画出来,其实,这不是我的本意,人们没必要用铅笔或者炭笔在纸张上画出这么多线。将一根黑色或者白色的丝线或棉线放在平面上就可以了。
为了解释得更加清楚一些,请把一根棉线放在一张透视图上,在消失点处摁住棉线的一端,从这一点朝各条平行线旋转棉线,再把棉线从消失点上撤下来。
把一根线放在纸上,用右手拇指将其一端按在消失点上,这样就可以检查透视了。用一个缠着少量棉线的旧卷轴更容易操作,这样,线便不会从左手滑掉。
如果在白纸上浅浅地素描,请使用黑线检查,反之,如果画作颜色较深,则使用白线检查。
从大自然取景绘画,要经常检查外部的线条。如果素描整座房子,就找屋顶最上面的线条和墙壁的线条,这样屋顶其他部分以及窗子、门廊、门楣、阳台的线条就会有条不紊了,可省去很多麻烦。如果外部的线条准确,那么这些内部的线条就会互相吻合。
不管是画一个盒子、一座房子、一个谷仓、一把椅子、一条船抑或是一本书,一定要检查外部线条。
借助一根线,你便可以轻易发现很多东西。你可以找到图画里代表低处地面的地平线,你也可以发现低处的地平线给天空衬托出了广阔的空间,云朵也符合透视法的原则,逐渐缩小了。
房子内部的结构图也十分有趣。你会发现墙、地板和天花板(或者房梁)都缩小到了同一个消失点(因为它们互相平行),但是除非椅子、桌子与墙平行,否则它们的消失点各不相同,尽管各个消失点必然会在同一视平线上相遇。
与透视法交朋友,关注它的各种小问题,不仅在自己的画作中运用透视法,也在别人的画作中揣摩透视法,这样我们很快就会获得许多有用的经验。
影子和倒影也同样符合透视法的原则。我们知道,水中的倒影其实是几何学问题,而非美术问题。也就是说,物体在水中重复出现的是几何形状。
所有与水面平行的线条的倒影都在视平线的同一个点上消失。
例如,我们画两根垂直的柱子支撑一根横梁的倒影。
这根横梁随着向视平线退后而缩小,把这些退后的线一直延长,直至在视平线上相交。
横梁上的线条和水中倒影的线条是平行的,它们也会相交于同一个消失点。
假如画桥及桥拱在水中的倒影,也必须趋于同一个平面和同一个消失点。
你可能是一位目光敏锐的观察者,早已用敏锐的双眼注意到了这些事实。即便如此,让你知道这些事实也不无益处。水具有非常大的欺骗性,风在水面吹起的涟漪容易让人产生错觉,这一点已被很多大师注意到了。他们不画倒影,画水和天时用同样的颜色和画刷,以此来避免这个问题。
现在,来说最后一个观察,也许你还没注意过吧?太阳、月亮、星星、云朵的倒影与水面的距离,跟实物到水面的距离是相等的。
年轻的学生经常会忽略影子的形状和比例。这时,他们就可以求助于透视法了。
影子的大小由光源的位置决定。
如果太阳高高在上,影子就很矮;太阳快落山时,影子就拉长了。这纯粹是一个观察的问题,即使是孩子,也会注意到太阳快接近地平线时,石头长长的影子。
对比太阳和影子,你能够自己得出结论。
太阳距离地球表面非常远,因此它的光线是平行的。但是电灯或者蜡烛的光却辐射到四面八方,不能看作是平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