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3 奇才

    Chapter3 奇才 - 图1

    1870 年,普法战争爆发。为了躲避战火,30岁的克劳德·莫奈来到了伦敦。在这里,他被两个英国人的画作所震撼。从此,莫奈开始潜心钻研这两个人的表现手法,并在他们的基础上找到了自己的风格,最终成为大师中的大师。影响莫奈的这两个人,其中一个叫

    威廉·透纳

    J.M.W. Turner

    Chapter3 奇才 - 图2

    没错,和那个“加勒比海盗”同名。“海盗”透纳的技能是砍人和摆pose,“画家”透纳当然也有他的独门绝技……

    水彩

    Chapter3 奇才 - 图3

    《林肯郡格兰瑟姆教堂东北视图》(局部)North East View of Grantham Church, Lincolnshire 1797

    透纳从小就擅长画水彩,他能将看到的事物用速写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回到画室,将它们变成水彩画。右面这幅《圣约翰大教堂》是透纳11岁时的画作……

    11岁啊!我的神!我11岁时连蓝精灵都画不好啊!如果说,伦勃朗是少年得志的话,那对于透纳,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神童!

    每当我们听到一个关于神童的故事时,一定会有一个词多次出现,那就是“破格”。

    Chapter3 奇才 - 图4

    《圣约翰大教堂》St John’s Church 1766

    由于过人的才华,14岁的透纳被破格招入了当时英国艺术的最高殿堂——皇家艺术学院;又因为他出众的画技,在15岁时,透纳就有作品被破格选入了美术学院举办的画展;26岁时,透纳又一次破格成为了皇家美术学院最年轻的正式会员。

    “破格”这个词,不光可以体现出透纳的才华,还说明了当时社会对他才华的认可。故事讲到这里……主人公一上来就成功了,并一直站在顶峰闪烁着成功的光芒时,一般情况下,我们一定会习惯性地认为:“这哥们儿要倒霉了。”

    但故事就是故事,现实生活中通常不会有那么多的戏剧性(伦勃朗除外)。

    当然,透纳的一生也受到过许多质疑,晚年时的绘画也渐渐失宠(这也是许多成功艺术家的必经之路)。但透纳的名声和他的生活质量一直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他死后被安葬在英国的“英雄冢”圣保罗大教堂的墓地。而且还留了一大笔遗产成立了一个艺术奖(透纳奖),专门奖励年轻有为的艺术家。

    我一直觉得,透纳是个聪明的画家。这指的不光是他艺术上的才华,还包括他的做事风格。其实用“聪明”这个词形容他还不够准确,应该说,“比猴还精”。因为他先画受欢迎的东西,在得到名声和财富后,才开始画自己喜欢画的东西。

    当然我并不是说他初期画的都是他不喜欢的东西,但如果光以画风来看……

    他可以 安静祥和 《纽华克修道院》 Newark Abbey 1806-1807 Chapter3 奇才 - 图5
    也可以 疯狂澎湃 《加莱码头》 Calais Pier 1803 Chapter3 奇才 - 图6
    可以精雕细琢地 写实 《狄多建设迦太基》 Dido Building Carthage 1815 Chapter3 奇才 - 图7
    也能玩儿虚无缥缈的 抽象 《风景》 Landscape 1840-1850 Chapter3 奇才 - 图8

    如果可以从绘画推断一个人的性格,那透纳绝对是个谜一样的男人,或者,也可以说是个人格分裂的两面派。

    这是透纳21岁时创作的第一幅油画《海上渔夫》。值得一提的是,“透神童”在艺术学院学的是水彩,他的油画完全是自学的。

    从这幅画中,就已经可以看出透纳风景画中一些独树一帜的特点。

    Chapter3 奇才 - 图9

    《海上渔夫》Fishermen at Sea 1796

    Chapter3 奇才 - 图10 Chapter3 奇才 - 图11

    Chapter3 奇才 - 图12 静与动的对比。

    Chapter3 奇才 - 图13 Chapter3 奇才 - 图14 耐人寻味的细节以及用来衬托大自然狂野的人类。
    Chapter3 奇才 - 图15 Chapter3 奇才 - 图16 当然,最吸引眼球的,应该还是这明亮的月光。这种自然光的表现手法源于透纳的偶像……

    Chapter3 奇才 - 图17

    克劳德·洛兰 (Claude Lorrain), 法国风景画之父。他的风景画备受当时主流画坛推崇,洛兰擅长描绘日出日落的景色,年轻的透纳第一次见到他的作品,就被深深地打动了。他伫立在洛兰的《示巴女王在海港起航》前,眼泪哗哗地说:

    “洛兰的画是不可复制的。 ”

    关于这句话,我认为在英语翻译上也可以有另一种理解:“我绝不会复制洛兰的画。”究竟他想表达的是什么?没有人知道……

    但我们知道,透纳是个爱较劲的人。洛兰在成为他的“男神”的同时,也成为了他要超越的目标。在第一次见到《示巴女王在海港起航》时,透纳就意识到了他和洛兰间的差距,可能也是在那时,他下定决心要超越洛兰。

    毕竟,不可复制,并不代表不能超越。

    那透纳最终有没有超越洛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主要就看你比较喜欢谁。无论最终是否形成“超越”,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透纳在西方绘画史上的地位绝对不会低于洛兰。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透纳有一件名为《狄多建设迦太基》 (或名:迦太基帝国的崛起)的作品,创作于1815年。整个画面的构图和绘画的风格都与洛兰的《示巴女王在海港起航》非常相似,这也是透纳自己非常喜欢的一幅作品,并且一直留在身边没有卖掉。直到透纳去世前几年,他居然将这幅画捐给了英国国家美术馆。但是捐赠的条件是,必须将这幅画挂在洛兰的《示巴女王在海港起航》边上,美术馆欣然接受。

    透纳最终还是做到了,与他崇拜的洛兰并肩于风景画的“顶峰”。

    Chapter3 奇才 - 图18 Chapter3 奇才 - 图19
    《示巴女王在海港起航》The Embarkation of the Queen of Sheba 1648 Sheba 1648 《狄多建设迦太基》Dido Building Carthage 1815

    在透纳之前,风景画只是作为宗教画的背景而存在,所以在画坛的地位并不高。透纳的出现,提升了风景画在整个画坛的地位,使它和宗教画以及肖像画站在了同一个高度。那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他在风景画中加入了故事,使画面看起来更加惊心动魄!

    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暴风雪:汉尼拔和他的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

    光看画面,就给人一种气势磅礴、惊心动魄的感觉。这幅画描绘的是汉尼拔大军在意大利中部的一场大战。透纳在这幅画中也加入了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

    Chapter3 奇才 - 图20

    《暴风雪:汉尼拔和他的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

    Hannibal and His Army Crossing the Alps 1812

    Chapter3 奇才 - 图21 为什么名字那么长?其实许多英国画家,特别是风景画家,都喜欢给自己的作品取一个很长、很详细的名字。就好像某些香港电影,光看名字就可以知道一般剧情了。不仅如此,那些英国佬还喜欢通过书信和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描述他在画作中想表达的东西。和法国画家让观者“自己领会”的作风大相径庭,我想这可能就是文化上的差异吧。

    Chapter3 奇才 - 图22

    透纳爱画各种风暴,他笔下的风暴也总能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

    关于暴风雪的画法,还有一种说法,是透纳受到了当时新起的电磁学理论的影响。

    是不是有那么点儿意思?

    Chapter3 奇才 - 图23

    《暴风雪》

    Valley of Aosta, Snowstorm 1836-1837

    透纳生活的那个年代,正是英国的工业革命的时代。在当时,科学和艺术并没有像现在分得那么清,科学家和艺术家常常在同一栋大楼里办公。透纳自己也算得上是工业革命的先锋。在他的作品中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当时先进的科技元素。

    这是透纳表现工业革命的一幅比较重要的作品《被拖去解体的战舰无畏号》。看过电影《007大破天幕杀机》(Skyfall)的朋友可能会对这幅画有些印象——一艘名为“无畏号”的老式战舰在夕阳下被拖去解体,这幅画在英国绝对算得上是国宝级的作品。因为它不仅是艺术,也是历史。

    “无畏号战舰”名字听上去就很牛,那么大的一艘船,却被一艘体积比它小那么多的蒸汽船拖着。表现了旧的技术被新科技取代,有了蒸汽动力,帆船再大有个鸟用?

    我觉得这幅画也体现了“透神童”的聪明之处:这个太阳……在守旧派看来,是战功赫赫的“无畏号”在夕阳中完成它的最后一段航行,有些凄凉的感觉。而在创新派的眼里,这个场景可以被理解为日出,又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因此,也可以说这是一幅非常讨巧的作品。

    Chapter3 奇才 - 图24

    《被拖去解体的战舰无畏号》 The Fighting Temeraire Tugged to Her Last Berth to Be Broken up 1839

    当时艺术学院的画展,是将所有画家的作品放在一个展厅里展出。

    这里就能看出透纳“猴精”的地方了。在展览时,他经常会耍点儿心眼儿,当别的画家都展出宏大的题材的画作时,透纳就会提供一幅寥寥数笔的作品,相比之下,他的小清新就更吸引眼球了。也因为这些“小聪明”,“透神童”的作品一直保持着在艺术学院独树一帜的地位。

    在那个时代,除了透纳,还有一个风景画牛人,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莫奈膜拜的两人中的“另一人”,他的名字叫康斯太勃尔 。

    Chapter3 奇才 - 图25

    康斯太勃尔比透纳小一岁,与透纳锋芒毕露的风格不同,康斯太勃尔更像是一个腼腆的英国绅士。而且他们的经历大相径庭。康斯太勃尔一直到53岁才成为皇家艺术学院的正式会员,比透纳整整晚了28年。

    虽然如此,但只要聊到透纳,就必然会讲到康斯太勃尔。因为他俩一直都在相互较劲,这里就有一段有趣的小故事。

    1832年,康斯太勃尔带着他的作品《滑铁卢桥开放》参加艺术学院的画展,而这幅画正巧挂在了透纳的作品《海勒富特斯勒斯》边上。

    Chapter3 奇才 - 图26 Chapter3 奇才 - 图27
    《海勒富特斯勒斯》Helvoetsluys; the City of Utrecht, 64, Going to Sea 1832 《滑铁卢桥开放》The Opening of Waterloo Bridge 1832

    在画作展出前,画家有3天的修改时间。透纳在康斯太勃尔的画前伫立良久,然后走到自己的画前,在整体灰色调的画作中加上了一个红色的浮标,画完后一句话都没说就走了。

    这个浮标使本来看上去冷冷的画面瞬间生动了起来,也导致旁边的《滑铁卢桥开放》看上去变得笨拙了。

    Chapter3 奇才 - 图28

    透纳刚走,康斯太勃尔就进来了,“他来过了……”康斯太勃尔看着那个红点说道,“……而且还放了一枪。”

    这两幅画至今依然并排挂在英国的泰特美术馆。

    Chapter3 奇才 - 图29

    有许多学者认为,康斯太勃尔在风景画上的成就要高于透纳。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透纳在创作生涯晚期的时候开始“剑走偏锋”,玩儿起“抽象”来了。虽然当时还没有抽象画法这么一说,但除了这两个字我实在想不出要如何来形容他这个时期的画风。

    说到“抽象派”,即使在今天也不是任谁都能接受得了的,更不用说在那个年代了。当时有许多艺术家不喜欢透纳的这种风格,第一个站出来的就是他的“老对头”康斯太勃尔了。康斯太勃尔认为透纳画来画去都是一些烟雾和光线(这也是事实),观者看他的画,需要猜想的地方太多了。

    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时的透纳,已经无需迎合他人的喜好来作画,他可以尽情地画自己喜欢的东西。

    事实上透纳在这个时期的绘画手法近乎疯狂,他不用笔刷或是油画刀,而是直接用手画。为了追求更鲜艳、更生动的色彩,他甚至用上了巧克力、番茄酱……毫不夸张地说,他把整个厨房都搬到了画布上。

    Chapter3 奇才 - 图30

    《光与色》Light and Colour (Goethe’s Theory) 1843

    Chapter3 奇才 - 图31

    《山景》 A Mountain Scene, Val d’Aosta 1845

    如果说,透纳早期追求的是对“大海、太阳和火焰”的表现的话,那在他的晚期则开始对“光、风和速度”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感兴趣。这一幅描绘西部大铁路的作品则将这一主题发挥到了极致。

    这幅画可以算得上是透纳的集大成之作,他用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加上他最擅长的动静对比,将雨和蒸汽的朦胧、火车的速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Chapter3 奇才 - 图32

    《雨,蒸汽和速度——西部大铁路》Rain , Steam and Speed-The Great Western Railway 1844

    Chapter3 奇才 - 图33 Chapter3 奇才 - 图34

    Chapter3 奇才 - 图35 远处的小船在河中悠悠地荡漾,近处的火车正急速冲来,观者甚至可以感受到火车的轰鸣声。

    Chapter3 奇才 - 图36 Chapter3 奇才 - 图37 河边岸上的人们正向急驶的火车挥手。
    Chapter3 奇才 - 图38 Chapter3 奇才 - 图39 仔细看的话,会发现铁路上还有一只兔子,而兔子在英国人心目中是跑得最快的动物。

    透纳是一个横空出世的奇才,他的天赋绝对不止1%,然而他付出了99%,甚至更多的努力。

    他为了画好惊涛骇浪,曾把自己绑在暴风雨中的船桅杆上。为了画出火车的速度,他曾长时间地把头伸到飞驰的车厢外来感受风驰电掣。(幸好当时飞机还没问世……)

    透纳的出现,将风景画在历史上的地位带上了一个绝无仅有的高峰。

    他晚年的表现手法甚至影响了几百年后的现代艺术。尽管如此,当人们聊到透纳,往往还是会想到他笔下那惊心动魄的大自然。倒也不是说他晚年的画风不成功,一个画家能在晚年尝试全新的画风这本身就值得敬佩。只是,他先前的作品实在太成功了。

    威廉·透纳:一个执着、疯狂、勤奋、爱较劲的奇才。

    Chapter3 奇才 - 图40

    奇才

    Chapter3 奇才 - 图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