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9 苹果男

    Chapter9 苹果男 - 图1

    《印象·日出》

    莫奈这幅画,掀起了艺术史上的一场革命。我们都知道,这幅画是被“骂”出名的。那为什么不挑别的,专挑莫奈的这幅画来骂?因为在当时评论家的心目中,这幅画是最“烂”的!
    在1874年的那次画展后,莫奈确实被骂惨了,但他却不是最惨的一个。还有一个人,别人连骂都懒得骂了。看到他的画,也只能摇摇头感叹一句:“这孩子已经没救了。”
    这位“年度最烂画家”获得者的名字叫……

    Chapter9 苹果男 - 图2

    塞尚

    Paul Cézanne

    当时巴黎有一间名叫盖尔波瓦(Café Guerbois)的咖啡馆,那里是当时先锋艺术家们的聚集地,这里的“艺术家”不仅是画家,还包括诗人、作家、雕刻家等等。当然他们围绕的核心,还是大名鼎鼎的“印象派”。

    在这群人中,有一个名叫爱弥尔·左拉(Emile Zola)的作家,他和塞尚的关系很铁,但具体是他通过塞尚认识的印象派,还是塞尚通过他认识的印象派,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但塞尚和印象派还有一层关系,他是印象派创始人之一——毕沙罗(Pissarro)的学生。有了毕沙罗的引荐,塞尚才得以参加第一届印象派画展。

    参加是参加了,但和其他那几个锋芒毕露的“大牌”比起来,塞尚更像是个“附赠品”,就像是买快餐时送的玩具一样,即使挨骂,也是在骂别人的时候捎带着提一句的角色。

    没办法,那时候的塞尚实在画得太烂了,烂得我都懒得打引号了。别说批评家了,连和他同一战线的印象派画家都觉得他画得烂,他能参加第一届画展,估计也是看在毕沙罗的面子上。有一件事您听了以后可能就知道他画得有多烂了……

    这里又要提到马奈——印象派的精神领袖,所有印象派画家崇拜的偶像。塞尚虽然不是印象派(没错,他自己也不是印象派,具体为什么后面会详细介绍),但他也非常崇拜马奈。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在印象派举办第一届画展之前,所有画家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拼命为画展做准备。这天夜里,马奈来到盖尔波瓦,转了一圈发现今天这里特别冷清,平时在这儿高谈阔论的愤青们今天都不在,马奈刚准备坐下来独自喝两杯闷酒的时候,突然发现在店里的角落坐着一个熟悉的身影,不用说,当然是塞尚。

    既然见到了,那就上去打个招呼吧,马奈出于礼貌,伸手向塞尚问好。塞尚看了看马奈伸出的手说道:“不好意思,我八天没洗手了。”马奈听到这句话愣住了,见塞尚似乎没有伸手的打算,马奈便收回了僵在半空的手,气氛有些尴尬……

    但马奈究竟还是见过世面的,倒也不以为意(至少得表现得不以为意),继续寒暄道:“你的画展作品准备得怎么样了?”没想到这句话一问,打开了塞尚的“追星族模式”,他忽然兴奋地对马奈说道:“马先生!您知道吗?我一直非常崇拜你,这次我参展的作品正是为了向您致敬!”

    那么塞尚准备了一幅怎么样的作品呢?在介绍之前,我先要科普一个小知识:马奈在那个时期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为两幅画——《草地上的午餐》和《奥林匹亚》,其中《奥林匹亚》更是一幅轰动宇宙(画家的宇宙)的作品,奥林匹亚(Olympia)在法语中其实就是妓女的代名词(就和我们的“小凤仙”差不多一个意思)。而那时的艺术家口味不像古典时代的艺术家那么重,画个裸女还要在周围放几个小天使掩饰一下。说起来我画的不是裸女,而是维纳斯,是女神!而马奈居然直接画裸女,这也就算了,画的还是个妓女!事实证明,挑战权威的人很容易会成为年轻人的偶像……

    Chapter9 苹果男 - 图3

    爱德华·马奈《奥林匹亚》Olympia 1868 by Edouard Manet

    马奈被捧了一下后,大概忘记了自己只是要和这个奇怪的年轻人寒暄几句,接着问道:“哦,是吗?可以给我看看吗?”马奈后来一定非常后悔自己说了这句话,因为,他接下来看到的是这样一幅画……

    Chapter9 苹果男 - 图4

    《现代奥林匹亚》A Modern Olympia 1873-1874

    塞尚还给它取了一个很酷的名字——《现代奥林匹亚》。

    马奈当场无语……“什么玩意儿啊?”气氛再一次变得尴尬,出于礼貌马奈想要说点儿自己的意见,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如果站在面前的是一个崇拜自己的小学生,马奈倒是可以摸摸他的头说句“好孩子,画得真棒!继续努力!”之类的话。但画出这幅画的却是一个35岁的职业画家,马奈能做的也只有无语了。

    当时的马奈一定想不到,这个绘画水平还不如小学生的怪人,多年后居然会成为众人顶礼膜拜的“现代艺术之父”。因为当时的马奈并不知道,要学会欣赏塞尚的画,必须先将“形,透视,构图……”这些用来衡量艺术品好坏的传统观念彻底打碎!

    连“精神导师”都不挺塞尚,也难怪他会被狂喷了。不过这也不能怪马奈,当时的人连印象派都还不能接受,不用说跑得更快的塞尚了。

    在聊塞尚的作品前,我想先聊聊他这个人,因为这个人实在是太特别了。

    如果塞尚活在今天,那估计一眼就能看出他是个搞艺术的。为什么?因为今天的艺术家大多都像他那样——邋遢、不修边幅、怪!前面讲过,他可以好几天不换衣服不洗漱,正所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味!”今天我们可以想出许多好的形容词来修饰这种造型,比如“不拘小节”、“另类”、“犀利哥”什么的。但在当时,那就是个穷酸衰鬼形象。

    但如果真要说他穷,估计那些真正的穷画家变成鬼也会托梦来骂我(梵高肯定是带头的一个)。塞尚他爸是个有名的暴发户,暴发户的儿子,那当然就是所谓的“富二代”。所以说富二代不一定都没出息,都爱折腾倒是真的。

    塞尚就特别爱折腾,他的父亲希望他学法律,将来做个律师什么的。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有哪个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个邋遢的艺术家呢……但塞尚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邋遢艺术家,又有什么办法呢?拗不过他,那也只能依他了。

    其实塞尚倒也并不是什么叛逆青年,事实上他还是非常尊重他的父亲的,右页这幅是塞尚为他父亲画的肖像画。值得一提的是这幅画是他唯一一幅入选过官方艺术沙龙的作品。从这幅作品可以看出为了得到他父亲的认可,塞尚还是付出过一定努力的。从哪看出来的?老实说,也不是从这幅画中看出来的,而是另一幅同名的作品。

    虽然画的都是老爸看报纸,但这两幅差别还是挺大的,简单地说,一幅比较匀称,一幅比较别扭。而别扭的那幅,其实才是真正的塞尚。但是要得到父亲的认可,就得先被艺术沙龙认可,为了迎合沙龙的口味,塞尚只能对自己的风格做出调整。

    但是渐渐地,塞上发觉绘画并不是为了取悦别人,画自己想画的,才是最重要的。

    Chapter9 苹果男 - 图5

    《路易-奥古斯特·塞尚》Louis-Auguste Cézanne 1865

    Chapter9 苹果男 - 图6

    《路易-奥古斯特·塞尚的肖像》

    Portrait of Louis-Auguste Cézanne, Reading 1866

    这是塞尚以他父亲的别墅为题创作的作品,可以说,这才是塞尚想要的——不协调……

    Chapter9 苹果男 - 图7

    《塞尚父亲的别墅》Jas de Bouffan 1885-1887

    不需要是行家也能够看出,这房子歪了吧?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房子本身没有问题,现在还好好地站在普罗旺斯。而且,塞尚还从几个不同的角度画了这栋房子,结果都是歪的。你一定会问:“为什么?”

    我在这里不想写大段大段的理论来说服你房子为什么是歪的,因为即使写了也不可能说服你。那我就换一个角度来解释——我们和塞尚处在不同的世界,在我们的世界里,能把正常的房子画歪的人,不是眼神有问题就是智力有问题。但在塞尚的世界里,它就应该是歪的。我们来听听塞尚自己是怎么说的:

    Chapter9 苹果男 - 图8 要客观地观察事物,不要加入任何画家自己的主观感受。 Chapter9 苹果男 - 图9

    你一定想说:“那你有没有考虑过住在这所房子里的人的感受?”照这个斜度,屋子里所有的家具应该全都挤在一边,别说住人了,能不能进去都是问题。

    所以看塞尚的画,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抛开“为什么”,也就是说,你首先要放弃“搞懂这幅画”这个念头。如果你能够做到,那么……

    欢迎进入塞尚的艺术世界!

    在塞尚的艺术世界里,歪的当然不止房子,看看这个穿红马甲的男孩子,左手长得离谱……我可以再次负责任地告诉你,这孩子本人的手是正常的,因为塞尚用这小孩做模特画过好几幅画,其他作品里的手都是正常的,当然又有一些其他的部位“不正常”。

    如果拿着这么一幅画去参加今天的美术院校考试,应该会直接被考官撕掉吧……所以说今天的美院一定培养不出塞尚,了不起培养出个安格尔(当然能成为安格尔也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果我们用过去的,或者是常见的标准来审视一样从没见过的东西时,会很容易将它归入“错误”的行列,但是艺术却是没有对错的。

    Chapter9 苹果男 - 图10

    《穿红马甲的男孩》

    Boy in a Red Waistcoat 1888-1890

    Chapter9 苹果男 - 图11

    爱德华·马奈《左拉》(局部)

    Portrait of Emile Zola 1868

    年轻的塞尚一样怎么考都考不进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可见我们美院的考核标准真是几百年不变啊)。不断遭受挫折的塞尚当然也想过放弃,回家安安分分地做个富二代。但之所以没有,是因为一个人——他“上铺的兄弟”(学生时代的好友)——左拉,左拉一直从精神和物质上鼓励着塞尚,他让塞尚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只要坚持,终能到达顶峰。

    但成功之路是艰难的,塞尚的“歪房子”和“长短手”依然没有市场。一次塞尚的父亲苦口婆心地对他说:“孩子,你应该为未来想想,可能你并不适合干这行,也许你并没有绘画天赋。”

    塞尚反驳道:

    Chapter9 苹果男 - 图12 也许我只是太厉害了,厉害到普通人无法理解!也许我是个天才呢?! Chapter9 苹果男 - 图13

    塞尚可能真的是一个天才,但绝对不是过日子方面的天才。除了事业上一直很不顺之外,塞尚在个人情感方面也很衰——他一直到32岁都还是个处男。其实这也难怪,塞尚每个月就靠他老爸给的一百多法郎的生活费,自己又整天弄得脏兮兮的,根本看不出他是个富二代。直到一个名叫奥尔唐丝·富盖(Hortense Fiquet)的女模特发现了塞尚这支“潜力股”。然后,就像“琼瑶剧”的桥段一样,女模特很快就怀孕了,并为塞尚生下一个儿子(就是前面的那个“穿红马甲的男孩”)。

    不要以为塞尚会就此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生活。恰恰相反,塞尚的霉运才刚刚开始。塞尚在官方艺术沙龙那里依然是一直投稿一直被拒,自己在印象派画展上的作品也不招人待见。这还不算,他老爸在知道他未婚先有子的消息后,减少了每个月的生活费,塞尚的生活越加捉襟见肘,大部分时候只能靠好友左拉的接济。

    这些还都不是最主要的,主要是孩子他妈——塞尚夫人也不是什么好鸟,事实上,她是个有名的“母老虎”。有这么一段故事,塞尚当时居住在普罗旺斯,虽然不再在巴黎居住,但依然和雷诺阿保持着联系。一次,雷诺阿受邀到塞尚家做客,去前说好要在那儿待一个星期,两人可以一起画画写生什么的。但是雷诺阿最终因为受不了塞尚夫人,当天就打道回府了。

    Chapter9 苹果男 - 图14

    《坐在红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

    Madame Cézanne dans un fauteuil rouge 1877

    1886年,塞尚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他最好的朋友,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左拉,背叛了他!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以为左拉给塞尚戴了顶“绿帽子”?

    如果是的话那就真成“琼瑶剧”了。而且,如果左拉真的和富盖有一腿,估计塞尚会紧握左拉的双手,热泪盈眶并且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一声:“兄弟!谢谢!”

    很可惜,剧情不是这样发展的!

    1886年,左拉出版了他的第14本小说《杰作》(The Work),这本小说写的是一个名叫克劳德·兰蒂尔(Claude Lantier)的画家放荡不羁的生活和失败的艺术生涯。听上去其实没什么,但这个人物的原型其实就是塞尚。

    塞尚彻底震惊了!难道这些年来的友谊,只是为了搜集素材来挖苦我吗?看完左拉寄给他的影印本后,他立刻给左拉写了一封信:

    Chapter9 苹果男 - 图15 亲爱的左拉,非常感谢你寄给我的新小说——你曾经的挚友。 Chapter9 苹果男 - 图16

    如果你没看懂塞尚想表达什么,我可以翻译一下:

    Chapter9 苹果男 - 图17 绝交!绝交!绝交!!!! Chapter9 苹果男 - 图18

    那么左拉真的背叛塞尚了吗?其实倒也未必。我曾看过这本小说的一些片段,这个叫克劳德的画家其实是莫奈、马奈等许多印象派画家的集合,但是他悲催的一面确实写得很“塞尚”……人们总是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更何况是塞尚。

    对于像塞尚这样的“大衰蛋”而言,好友的背叛,很可能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事实上,这支“潜力股”居然奇迹般地触底反弹了!

    导致“反弹”的第一个因素,塞尚的老爸挂了。这听上去似乎是件悲痛的事情(事实上也确实应该是件悲痛的事)。但悲痛过后,就是塞尚咸鱼翻身的时候了!因为他的父亲给他留下了200万法郎的遗产!塞尚从一个奇怪的画家,一跃成为了当时最有钱的奇怪画家。

    塞尚可以再也不用为钱操心了,他终于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他的创作而完全不用顾及别人的想法了。因为这时候的塞尚已经不需要再为了卖画而画画了。就像电影《阿甘正传》中说的:

    Chapter9 苹果男 - 图19 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Chapter9 苹果男 - 图20

    幸好塞尚没有像梵高那样,吃了几颗难吃的巧克力,就把整盒都扔了。左拉的那根“稻草”非但没有压死塞尚这头“骆驼”,反而像一剂兴奋剂,唤醒了这头沉睡中的猛兽。

    从那之后,塞尚埋头于他的创作之中,为的就是向所有人证明,更要向左拉证明——他们都大错特错了!

    这个时期的塞尚,迷上了法国著名的“圣维多利亚山”,围绕着这个主题他创作了60多幅作品,他还曾表示他可以永远画这座山都不会觉得腻,一个角度画过了,稍微往边上移一点又是一幅……

    Chapter9 苹果男 - 图21

    《圣维多利亚山》Mont Sainte-Victoire 1885-1887

    Chapter9 苹果男 - 图22

    《圣维多利亚山》Mont Sainte-Victoire 1897

    如果说莫奈的画法是和时间赛跑,德加的画法是通过“大脑处理器”生成图像,塞尚当然也有他独特的画法,我把他的这种画法称为:“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上下左右”画法,简称“多动症”画法。

    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这座山是由许许多多的几何图形组成的。他的这种“多动症”画法并不是说一个角度画一幅,而是一幅画画到一半,他就换个角度继续画。也就是说,在一幅画中有好几个不同的视角。

    可能你会问:“这算什么怪画法?!”

    不怪,就不是塞尚了……

    这种多视角的画法可能通过风景画还不太好辨别,我来挑两幅更加明显的展示一下……

    从下面这幅肖像画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男子的左右半边脸单看都很正常,但是将它们合起来,就突然扭曲了。其实他的左右半脸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画的。

    Chapter9 苹果男 - 图23

    《抱着双臂的男子》Man with Crossed Arms 1899

    再来看看右面这幅《蓝花瓶》:花瓶是歪的……当然是歪的。这幅画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花瓶后面的盘子,如果看到现在,你还认为花瓶后面是一个大盘子,或者两个小盘子的话,那就真的该被打屁股了。花瓶后面其实只有一个小盘子,塞尚站在花瓶的左边画了一半,又到右边画了另一半。真是一个“调皮”的盘子,不然怎么叫“多动症”画法呢。

    Chapter9 苹果男 - 图24

    《蓝花瓶》The Blue Vase 1885-1887

    Chapter9 苹果男 - 图25 Chapter9 苹果男 - 图26

    您是不是觉得这样的画法很奇怪?其实这种“在同一幅画里表现多个视角”的做法并非塞尚独创,说起来都不算新鲜,因为许多大师都用过。随便挑个人就能举例子……

    就达芬奇吧!

    够古典,够正派吧?我们来看看达芬奇的杰作——《圣母子与圣安妮》。

    Chapter9 苹果男 - 图27

    《圣母子与圣安妮》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t. Anne 1508

    这幅画的三个主要人物都是处在一个“平视”的视角中,而他们身后的风景却处于一个被“俯视”的视角。

    Chapter9 苹果男 - 图28

    其实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但大多都是“不提不会注意到”的那种,而塞尚则不是,反而他刻意地要让人们注意到他的多视角画法。如果说,别人运用这种画法的目的是为了让画面更和谐,更有气势的话,那么塞尚,则是为了让人觉得不和谐,这样,反而更加耐人寻味。

    渐渐地,塞尚的这种“多动症”画法开始受到关注,许多年轻的画家开始模仿他的多视角构图,梵高就曾在他的《铃鼓咖啡屋的女人》中运用了这种手法。对于看得懂的人来说,这就是艺术,但如果不懂,很可能会抓起身旁的雨伞把梵高揍一顿。

    Chapter9 苹果男 - 图29

    《铃鼓咖啡屋的女人》Woman in the Cafe Tambourin 1887

    后来的毕加索,将这种画法发挥到了极致。姑娘们排着队求他“蹂躏”自己的脸。

    Chapter9 苹果男 - 图30

    《朵拉·玛尔肖像》Portrait of Dora Maar 1937

    而这时的塞尚,刚和富盖离婚,并且找到了自己一生的至爱——苹果。

    一只苹果,几只苹果……一大堆苹果……

    塞尚彻底爱上了苹果,他发了疯似的画着各种各样的苹果,并把苹果奉为自己的“缪斯女神”(我唯一好奇的是,在每次画完一幅画的时候,他会不会把这些“女神”吃了)。

    当然,这些苹果也都非常“塞尚”,他的“多动症”画法也无处不在,为了画出不同的视角,他还特地在工作室里架了个梯子……

    Chapter9 苹果男 - 图31

    《一篮苹果》

    The Basket of Apples

    1890-1894

    Chapter9 苹果男 - 图32

    Chapter9 苹果男 - 图33 请注意左边这幅画的桌沿,其实不是在一条直线上的。真想看看这块白布下面是怎么回事……

    那塞尚只画苹果吗?

    当然不是!他还会画些梨、樱桃、饼干什么的……总的来说就是些静物,只要是不喘气的就行。其实如果可能的话,他倒真的希望所有的模特都能变得像苹果那样不会喘气、不会动。

    毕竟像模特变身“母老虎”这种事情,一辈子经历一次就够了……

    Chapter9 苹果男 - 图34

    《静物,樱桃和桃子》Still Life with Cherry and Peach 1885-1887

    名声方面,塞尚的名气也继续水涨船高。其实这主要还是得益于左拉的那本小说——《杰作》。在得知小说中的那个悲催主人公其实就是塞尚之后,大家开始对他越来越感兴趣。事实证明,反面角色通常更容易勾起群众的好奇心。就好比我们总能轻易地记住某个大毒枭或黑帮老大的名字,但却说不出将他们绳之以法的警官是谁。所以说,塞尚倒是应该感谢左拉把自己写得那么失败,这就是今天人们所擅长的“负面营销”。

    在这里我想提一下塞尚在那个时期的一幅画——《打牌人》。

    Chapter9 苹果男 - 图35

    《打牌人》The Card Players 1892-1893

    一样歪斜的桌子,一样面无表情的人物……和塞尚的其他作品比起来,这幅画算不上是最出彩的,但它也有它的特别之处——价钱。

    2011年,这幅画以1.6亿英镑的价格被售出,创造了绘画史上的世界纪录。直到我写这段文字的今天,这个纪录仍未被打破。

    最后我想聊一下塞尚的“基本功”,许多人认为,塞尚的画之所以那么“不对称”,其实是因为他根本就画不准。

    关于这种说法,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我曾有幸见过几幅塞尚早期的素描作品,画得还是很“准”的。如果那真是塞尚真迹的话,说明他还是有一定绘画功底的。

    看到这里,如果你依然对塞尚的作品喜欢不起来,那也是很正常的。可能他的想法太过前卫了,时至今日也无法被所有人接受。包括我本人在内,可能我还没到能够欣赏塞尚的层次吧。

    但无论喜欢与否,我们都无法否认塞尚在艺术史上的贡献。塞尚绝对算得上是法国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经历了印象派从兴起到鼎盛的整个过程,然后又亲手将它全盘颠覆。他就像一个推着巨石的登山者,在到达顶峰之前一旦放弃,就必定粉身碎骨。庆幸的是,他坚持到了最后,并且为后来的艺术家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所谓的“现代艺术”,就是从塞尚这儿开始的。

    毕加索曾说过:

    Chapter9 苹果男 - 图36 塞尚是我们所有人的父亲! Chapter9 苹果男 - 图37

    这就是塞尚——

    现代艺术之父。

    Chapter9 苹果男 - 图38

    苹果男

    Chapter9 苹果男 - 图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