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5 睡莲

    19世纪的法国,有一位名叫欧仁·布丹(Eugene Boudin)的画家,他擅长描绘天空,人们称他为……

    天空大师

    Master of the Sky

    Chapter5 睡莲 - 图1

    Chapter5 睡莲 - 图2

    《维莱威尔海滩》The Beach at Villerville 1864

    当时的画家,一般都在工作室中作画,而布丹则主张“走出去”,到户外作画。这样的画法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印象派”。如果布丹能将他的这一理念发扬光大,或者更直接地表达出来,那“印象派的创始人”这个称号可能就属于他了……可惜,他就差那么一点儿。

    那你提他干吗?(这是一句设问句)

    因为他发掘了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并且将他的技法和理念倾囊相授。许多年后,这个年轻人掀起了一场艺术史上的革命!这个年轻人,名叫……

    莫奈

    Claude Monet

    Chapter5 睡莲 - 图3

    如果这是你第一次听说克劳德·莫奈,又或者你只是在蔡依林的歌里听过一次这个名字。

    那么,今天,就让我来告诉你这个人究竟有多牛 。

    Chapter5 睡莲 - 图4

    1874 年,莫奈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举办了一次画展,莫奈以一幅名为《印象·日出》的作品参展。

    Chapter5 睡莲 - 图5

    《印象·日出》

    Impression, Sunrise 1872

    这幅画画的是莫奈的故乡——勒阿弗尔港口的日出。这幅画在当时以写实主义为主的画坛中,几乎可以说是“不可理喻”的。它被许多专家们评论为“还不如一幅未完成的草稿”(假如您愿意的话还可以往前翻几页,看看康斯太勃尔的草稿,会发现,这个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至少就当时来说)。并且,批评家还针对这幅画的名字,用讥讽的口吻将莫奈和他的小伙伴们统一称为“印象派”。从此,印象派就诞生了!

    那批评家为什么偏偏挑这幅画调侃?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幅画得最“烂”(在他们眼里)。

    而莫奈他们却觉得这个名字取得挺贴切的,从此便以“印象派”自居。这让我想起了现在的“屌丝、土豪、女汉子“之类的字眼。

    这幅《印象·日出》,今天已经是法国国宝级的作品,它开创了欧洲艺术史上的一个全新的时代,并且确立了莫奈——印象派祖师爷的地位。

    然而,这么牛的一幅作品,却还不算是莫奈的代表作。由此可见,用一个“牛”字,已经无法概括这个人了,必须用许许多多个“牛”。

    Chapter5 睡莲 - 图6

    Chapter5 睡莲 - 图7

    Chapter5 睡莲 - 图8 这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如果将这幅画转换成黑白的,会发现原本图中最“亮”的那个太阳居然不见了!很神奇吧。

    在武侠小说里,通常一个门派中如果有那么一两个顶级高手,那这个门派基本就能在武林中“说了算”了。印象派在当时的“画林”中,基本就相当于武林中的“魔教”,顶级高手更是一抓一大把……

    Chapter5 睡莲 - 图9 比如爱画乳房的雷诺阿 (Pierre-Auguste Renoir) Chapter5 睡莲 - 图10 爱画舞女的德加 (Edgar Degas)
    Chapter5 睡莲 - 图11 爱画苹果的塞尚 (Paul Cézanne) Chapter5 睡莲 - 图12 什么都爱画的毕沙罗 (Camille Pissarro)

    被这群高手影响,而另辟蹊径的牛人也有许多……

    Chapter5 睡莲 - 图13 红磨坊海报创始人劳特累克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Chapter5 睡莲 - 图14 当然还有家喻户晓的“一只耳”梵高 (Vincent Van Gogh)

    Chapter5 睡莲 - 图15

    《卡米耶·莫奈》

    Camille Monet sur son lit de mort 1879

    那么多高手云集在一个门派里,那这个门派的“扛把子”莫奈自然也是个不守成规的狠角色……

    看看上面这幅画吧,这是莫奈的妻子卡米耶·东西厄(Camille Doncieux)。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觉得这幅画有些诡异,那就对了。因为这幅画画的是她死去后的样子。卡米耶32岁时死于肺结核(和莫奈的偶像康斯太勃尔的妻子一样)。深爱她的莫奈一直守在她的床边,直到她的最后一刻。

    当至亲之人在眼前离世,我想对于我们这些凡人来说通常都会失声大哭或不知所措。但是莫奈,在他妻子咽气后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抓起画笔把她画下来,将她逐渐失去血色的皮肤画下来……我想,这可能就是艺术家特有的发泄方式吧。

    Chapter5 睡莲 - 图16 值得注意的是画面右下角,莫奈的签名上有颗心,这在其他作品中是没有的…… Chapter5 睡莲 - 图17

    可能莫奈有些疯狂,但纵观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们,又有几个是不疯狂的呢?

    人们总说:雷诺阿爱画人,莫奈爱画景,从他们俩的画作中就可以看得出……这两幅分别是这两个小伙伴画的同一个场景。

    Chapter5 睡莲 - 图18

    《蛙塘》La Grenouillère 1869

    这是“乳房画家”雷诺阿的《蛙塘》。可以看出雷诺阿将重点放在了池塘中心的人物身上。

    Chapter5 睡莲 - 图19 Chapter5 睡莲 - 图20

    再看莫奈的《蛙塘》——画中的人物只是被寥寥几笔带过,而重心则放在了水面上。

    Chapter5 睡莲 - 图21

    《蛙塘》La Grenouillère 1869

    Chapter5 睡莲 - 图22 Chapter5 睡莲 - 图23 莫奈在水面的表现上用了他独创的“色彩分割法”,意思就是不把颜料混合,而是一块块地直接涂到画布上。光这个水面上就有黑、蓝、白和黄绿四种颜色。 虽然这种画法在当时来说是不可理喻的,但是只要站远一点看,会感觉水面似乎真的荡漾起来了。

    除了“色彩分割”,莫奈还发明了一种名叫“连作”的画法。顾名思义,就是对着一个相同的场景连续作画,来表现出不同的时间和季节……

    莫奈作画的方式其实也非常有意思,简单地说,就是和时间赛跑。他通常会一次性架好几块画布同时作画,阳光明媚时画这幅;突然有一片云飘过时再在那幅上添几笔。他就是要赶在景色变化前把眼前的一切画下来,可以说,就是一台“人肉照相机”。这样说起来,《印象·日出》能画成那样,已经算是很详细了。

    Chapter5 睡莲 - 图24 Chapter5 睡莲 - 图25
    Chapter5 睡莲 - 图26 Chapter5 睡莲 - 图27
    Chapter5 睡莲 - 图28 Chapter5 睡莲 - 图29
    Chapter5 睡莲 - 图30 Chapter5 睡莲 - 图31

    连作《伦敦议会大楼》

    Houses of Parliament, London 1900-1904

    Chapter5 睡莲 - 图32 “雾都”伦敦算得上是莫奈的第二故乡。1900年,他在泰晤士河畔一遍遍地画着河对岸的议会大楼。30年前,也是在这座城市,他见到了威廉·透纳的风景画,可能也正是从那时开始,莫奈开始喜欢上了这种雾蒙蒙的朦胧感……

    这是莫奈的另一套连作——《干草堆》,又是通过相同的主题来表现时间和季节的作品,莫奈也通过这些作品尝试着各种不同的色彩。

    当然这些只是比较“官方”的说法,至于莫奈为什么要反复画着几堆草,也有人认为,他只是缺钱……其实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个说法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莫奈再厉害,说到底还是要养家糊口的,他不像马奈(Edouard Manet)那样出身名门,也不像康斯太勃尔那样继承了一大笔遗产。作画、卖画就是他唯一的生存手段……坐在同一个地方反复画着一堆堆草,这样确实省事又省力。谁又会想到这些“草”后来能卖上千万呢?同为印象派的埃德加·德加就认为莫奈更像个商人而不是艺术家。

    但话又说回来,这些作品在用色上确实有莫奈独树一帜的地方,如果能结合自身经历去感受这些画,每幅可能都会给你带来不同的联想。打个比方,就我自己而言,夏天的干草堆给我一种暑假炎热却惬意的感觉;晚霞中的干草堆让我想起了某个周日的傍晚,突然发现周一要交的作业还没做完!~啊呀!

    Chapter5 睡莲 - 图33 Chapter5 睡莲 - 图34
    Chapter5 睡莲 - 图35 Chapter5 睡莲 - 图36
    Chapter5 睡莲 - 图37 Chapter5 睡莲 - 图38
    Chapter5 睡莲 - 图39

    连作《干草堆》Haystacks 1890-1891

    《鲁昂大教堂》是莫奈连作中构图和色彩最复杂的一个系列,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套。基本上,如果我是为了赚钱而重复画一样东西,那我应该会选择鸡蛋或苹果之类的东西来画,而不是这种要命的大教堂。所以说,莫奈或许真的只是想通过连作来表现时间的变化。

    Chapter5 睡莲 - 图40 Chapter5 睡莲 - 图41
    Chapter5 睡莲 - 图42 Chapter5 睡莲 - 图43
    Chapter5 睡莲 - 图44 Chapter5 睡莲 - 图45
    Chapter5 睡莲 - 图46 Chapter5 睡莲 - 图47

    连作《鲁昂大教堂》

    Rouen Cathedral

    1892-1894

    Chapter5 睡莲 - 图48 我们都知道莫奈用色很牛,于是我便从这套连作中随便挑了一幅,将它变成黑白的。没想到,居然呈现出如3D电影般精准的素描关系…… Chapter5 睡莲 - 图49

    武侠小说中还经常会有那么一个桥段:一个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狠角色,在武功练到登峰造极的时候,总会毅然决然地找个山洞,或者坟墓之类的地方躲起来,称为“隐居”。

    莫奈在43岁时,也选择了归隐田园,当然他没有躲到坟墓里,只是脱离了他一手创立的印象派,搬进了一座名叫吉维尼(Giverny)的小镇,开始打造他的私家花园。

    Chapter5 睡莲 - 图50

    同时,也开始着手创作他最著名的一个系列:

    《睡莲》。

    Chapter5 睡莲 - 图51

    《阳光下的睡莲》

    Waterlilies: Sun Effects 1897

    Chapter5 睡莲 - 图52 Chapter5 睡莲 - 图53 荷叶边缘与水面接触的地方……
    Chapter5 睡莲 - 图54 Chapter5 睡莲 - 图55 莫奈似乎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色彩,并把它们搬到画布上。甚至水下的花茎,都用色彩表现得恰到好处。

    自那以后,莫奈在他自己打造的花园里,从水中的花……

    Chapter5 睡莲 - 图56

    《睡莲》Water Lilies 1905

    画到水面倒影的景色……

    Chapter5 睡莲 - 图57

    《睡莲》Water Lilies 1903

    接着又“冲破”水面,开始描绘水底的世界。

    Chapter5 睡莲 - 图58

    《睡莲》

    Water Lilies 1915

    Chapter5 睡莲 - 图59

    《睡莲池》(局部,原作大小:宽301cm,高200.5 cm)The Water-Lily Pond 1917-1920

    从精雕细琢的小品,到挥洒自如的巨作……莫奈花了整整30年,在他的小花园中做着各种各样的尝试。

    Chapter5 睡莲 - 图60

    《睡莲》

    Water Lilies 1907

    72 X 101.5cm

    Chapter5 睡莲 - 图61 橘园美术馆展厅 Musee de l' Orangerie 图左作品: 《睡莲》Water Lilies 1914-1926 高200cm,宽600cm 图右作品: 《睡莲》Water Lilies 1914-1926 高200cm,宽1270cm

    Chapter5 睡莲 - 图62 关于莫奈的《睡莲》还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比如在电影《泰坦尼克号》(Titanic)中,就曾出现过莫奈的睡莲。如果你没有注意到,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大多数人的目光都会被正在宽衣解带的Rose吸引去。

    那当时船上究竟有没有这幅画呢?调查表示,当时船上并没有什么大师的作品。然而,我们知道,莫老大经常喜欢对同一个主题反复作画,并给这些画取相同的名字。所以泰坦尼克号上到底有没有《睡莲》?又有谁知道呢?

    在莫奈的“吉维尼花园”系列中,有一幅作品令我

    恍然大悟。

    人们总说莫奈爱画水、爱画雾、爱画蒸汽。看到这幅画,我有了一个想法:或许,他最爱画的是 光 !而他笔下的一切事物,都只是他用来 表现光的“画布” 而已。

    Chapter5 睡莲 - 图63

    《睡莲池与日本桥》

    Japanese Footbridge and Water Lily Pool 1899

    Chapter5 睡莲 - 图64 Chapter5 睡莲 - 图65

    Chapter5 睡莲 - 图66 仔细看这幅画会发现,这幅画以桥为分界线,桥两边受光与没受到光照的睡莲颜色是完全不同的。

    Chapter5 睡莲 - 图67

    《睡莲池》Water Lily Pond 1922

    晚年的莫奈,患有严重的白内障,可能这也是为什么他晚年的作品总给人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吧。

    为了不影响作画,他于1923年先后两次接受白内障手术。但是那时的医疗技术远不如今天发达,所谓的“白内障手术”就是直接摘掉眼睛里的“晶状体”。一双没有“晶状体”的双眼,感受出的光与色彩也是与一般人的双眼不同的。

    可能这就是为什么莫奈在1923年之后的作品总是带有“粉蓝色”的缘故。

    Chapter5 睡莲 - 图68

    《睡莲》Water Lilies 1917-1926

    Chapter5 睡莲 - 图69 Chapter5 睡莲 - 图70 莫奈手术后戴的眼镜,黄色的滤镜和一边磨砂的镜片,如果不戴这副眼镜他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但是戴上了,看所有东西都是蓝色的。对于一个画家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折磨,因为他完全看不见红色和黄色,即使他知道这些颜色是存在的。

    以上便是我对莫奈——这位印象派巨匠的了解。人们可以不喜欢他的作品,但不能否认他在艺术上的地位。

    因为他把当时的艺术家做不到、想不到,甚至不敢尝试的事全都试了个遍。

    莫奈用他的“睡莲”征服了全世界。

    Chapter5 睡莲 - 图71

    睡莲

    Chapter5 睡莲 - 图72